低温甲醇洗co2捕集工艺计算机模拟与能耗分析李云内容摘要:
SRPOLAR、 PRWS、 RKSMHVPRMHV2 七种 状态方程 模型,对每个热力学模型模拟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误差最小的模型。 参考文献中得出的结果,选用每个流程单元适用的模型,如表 21所示。 表 21 流程分块的热力学模型选择 流程单元 热力学模型 吸收单元 SRPOLAR 闪蒸与氮气吹脱单元 RKASPEN 甲醇再生单元 PSRK 低温甲醇洗工艺全流程模拟 对三个单元用不同的热力学模型分别模拟。 由于这三个单元均采用的是计算方法比较接近的状态方程法,并且文献 [15]中曾对相邻模块使用不同模型的前后流股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间的 差别很小,符合工程上的计算要求。 所以本文 将上述的各部分单元塔段连接起来进行计算,模拟图如图 21 所示。 在物流 111 与物流 111A处进行了人为的流股断裂,这样做是为了使流程能够顺利调通运行,并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流股数据。 可将物流 111 与 111A看做是同一物流。 图 21 低温甲醇洗全流程模拟 3. 结果与讨论 模拟 低温甲醇洗工艺 简化流程 , 其中各个单元 与文献原数据对比列于表 31,表 32,表 33。 表 31 CO2吸收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104 105 106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CH4O CO2 2528 H2 N2 H2O CO 温度 , ℃ 注:以上数据为摩尔流量,单位 kmol/h。 对比结果表明 :在 CO2吸收塔得到的气体流股中,其甲醇与 CO2流量均略小于文献值,其他组分流量与文献数据大致相同。 CO2吸收塔模拟结果比实际工艺的脱碳效果好。 表 32 闪蒸与氮气 吹脱 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213 214 TAILGAS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CH4O CO2 H2 N2 H2O CO 温度 , ℃ 注:图中数据皆为摩尔分率。 对比结果表明:闪蒸与氮气气提单元模拟结果与原数据相差不大。 表 33 甲醇再生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411 402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 据 CH4O CO2 H2 0 N2 H2O CO 温度 , ℃ 注:表中数据为摩尔流量, 单位 kmol/h。 对比结果表明:甲醇再生单元模拟结果与原数据相差不大。 进甲醇精馏塔的 CO2流量比原文 献要多一些,但几乎都从精馏塔塔顶精馏排出,故不影响流程脱碳结果。 表 34 出塔物流与流程要求的比较 物流 要求 , % 计算值 , % 106 CO2≤3 CO2= CO2 H2+CO≤ H2+CO= 注:以上数值皆为摩尔分率。 由表 34 可以看出,已选择的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在 Aspen Plus 中建立的低温甲醇洗工艺,对于指定的进料条件可以模拟出原工艺数据,模拟效果。低温甲醇洗co2捕集工艺计算机模拟与能耗分析李云
相关推荐
,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 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 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角柱
数据。 而且即使电源断开也不至于丢失原来系统内保存的数据。 本系统在硬件选择中应用的是 24C02,它拥有 2k容量的存储器,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保存和修改,能够满足本系统设计的密码保存和修改,能够反复擦写 30万次,无限次数读取。 电路 硬 件连接 如图。 图 EEPROM硬件连接电路 3 系统硬件设计 11 电源模块 每个电子产品都需要一个电源供给能量来保证其正常工作
量的 10%计 , 则本建筑的最高日总用水量为: Q= 储水池容积计算 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分开建造,生活水池位于地上一层,消防水池位于地下。 在本设计中由于缺乏资料,生活贮水池有效容积按高区、中区和低区最高日用水量的 25%。 Vy= 25%= 设计尺寸为 :L B H=4000mm 3500mm 3000mm。 其中水面上超高为 300mm,所以有效容积为V= = m3﹥ m3 ,满足要求。
31(a)) 采用工程桩作为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 4根。 用灌注桩作锚桩时,钢筋笼要沿桩身通长配置;用预制桩作锚桩时,要加强接头的连接。 试验前应对锚桩抗拔力按有关规范进行计算,钢筋面积,预制桩接头等应进行验算,反力装置的横梁刚度、强度也应进行验算,保证锚桩 、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达到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 1. 2~ 1. 5 倍。 试验过程中,必须对锚桩的上拔量进行监测
MB的存储空间,而经过 MP3 压缩编码后只有 1MB 左右。 不过 MP3 对音频信号采用的是有损压缩方式,为了降低声音失真度, MP3 采取了“感官编码技术”,即编码时先对音频文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用过滤器滤掉噪音电平,接着通过量化的方式将剩下的每一位打散排列,最后形成具有较高压缩比的 MP3 文件,并使压缩后的文件在回放时能够达到比较接近原音源的声音效果。
技术发展而发展的。 机床夹具由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 用夹具发展到大批量生产的专用夹具、随行夹具 ,经历了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动。 随着现在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多品种、中小批量及短周期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贸易中逐渐成为主导方式 ,传统的专为某个零件的一道工序设计制造的专用夹具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要求。 因此 ,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特点 的通用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等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