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甲醇洗co2捕集工艺计算机模拟与能耗分析李云内容摘要:

SRPOLAR、 PRWS、 RKSMHVPRMHV2 七种 状态方程 模型,对每个热力学模型模拟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误差最小的模型。 参考文献中得出的结果,选用每个流程单元适用的模型,如表 21所示。 表 21 流程分块的热力学模型选择 流程单元 热力学模型 吸收单元 SRPOLAR 闪蒸与氮气吹脱单元 RKASPEN 甲醇再生单元 PSRK 低温甲醇洗工艺全流程模拟 对三个单元用不同的热力学模型分别模拟。 由于这三个单元均采用的是计算方法比较接近的状态方程法,并且文献 [15]中曾对相邻模块使用不同模型的前后流股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间的 差别很小,符合工程上的计算要求。 所以本文 将上述的各部分单元塔段连接起来进行计算,模拟图如图 21 所示。 在物流 111 与物流 111A处进行了人为的流股断裂,这样做是为了使流程能够顺利调通运行,并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流股数据。 可将物流 111 与 111A看做是同一物流。 图 21 低温甲醇洗全流程模拟 3. 结果与讨论 模拟 低温甲醇洗工艺 简化流程 , 其中各个单元 与文献原数据对比列于表 31,表 32,表 33。 表 31 CO2吸收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104 105 106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CH4O CO2 2528 H2 N2 H2O CO 温度 , ℃ 注:以上数据为摩尔流量,单位 kmol/h。 对比结果表明 :在 CO2吸收塔得到的气体流股中,其甲醇与 CO2流量均略小于文献值,其他组分流量与文献数据大致相同。 CO2吸收塔模拟结果比实际工艺的脱碳效果好。 表 32 闪蒸与氮气 吹脱 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213 214 TAILGAS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CH4O CO2 H2 N2 H2O CO 温度 , ℃ 注:图中数据皆为摩尔分率。 对比结果表明:闪蒸与氮气气提单元模拟结果与原数据相差不大。 表 33 甲醇再生单元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 流股 411 402 模拟结果 文献数据 模拟结果 文献数 据 CH4O CO2 H2 0 N2 H2O CO 温度 , ℃ 注:表中数据为摩尔流量, 单位 kmol/h。 对比结果表明:甲醇再生单元模拟结果与原数据相差不大。 进甲醇精馏塔的 CO2流量比原文 献要多一些,但几乎都从精馏塔塔顶精馏排出,故不影响流程脱碳结果。 表 34 出塔物流与流程要求的比较 物流 要求 , % 计算值 , % 106 CO2≤3 CO2= CO2 H2+CO≤ H2+CO= 注:以上数值皆为摩尔分率。 由表 34 可以看出,已选择的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在 Aspen Plus 中建立的低温甲醇洗工艺,对于指定的进料条件可以模拟出原工艺数据,模拟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