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拉索点支幕墙方案内容摘要:
in≥ 1450 Mpa) 3) 不锈钢索下料前应进行预拉伸 ,预拉伸力采用 ~ 倍拉索破 断力 ,持荷一小时 ,以消除不锈钢索的非弹性变形量。 4) 在不锈钢索大批量压制前,应进行压制头破坏性试验,以验证 压制头、连接件的受力性能。 同一规格的压制头在大批量压制前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数量的 1%,且不少于 3 件。 5) 本工程中不锈钢索可采用标准件加工,由设计师电脑放样精确 计算出不锈钢索长度,并根据试验弹性模量和设计内力以及应扣除的压制 头伸长量准确计算出下料长度。 对于幕墙前承重索应现场实测长度后再计算下料长度进行下料。 6) 不锈钢索索头压制采用 900KN 压力机进行压制,压制工艺应能 确保压制过程中压制套金属内部结构不受损坏,否则容易引起内应力集中,产生裂缝,在受力情况下压制头破坏。 (见附图一) 7) 不锈钢索压制完成后,应进行尺寸复查后,再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抛光或亚光。 8) 不锈钢索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半成品保护程序,防止由于 施工过程或其它工序施工破坏拉索及连接压头表面效果。 不锈钢索应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裹保护。 索桁 架张拉及拉索内力控制 索桁架的张拉 在本工程中,拉索结构体系比较独特,由于幕墙面为弧形面,前端垂直索承受玻璃及自重索桁架承受水平作用力。 在拉索上确定中心位置并作出标记,对不同分格数量分别以中点为依据,根据设计理论分段尺寸预留 1‰ ~‰伸长量在不锈钢索上作出标记,作为每个悬空杆中心张拉后正确位置。 安装不锈钢索、悬空杆。 先确定悬空杆固定夹对称两个,用悬空杆内夹具将不锈钢索夹牢,夹紧使用内六角扳手,扭矩应为 15NM 左右。 另两个对称固定夹为自由状态,以便张拉过程中进行调整。 确定不锈钢索预拉力值,预拉力值一般应根据设计内力值计算。 应确保张拉后索桁架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索桁架内任何一段不锈钢索均为拉力,同时应考虑温度应力、受力方向对面索段最小内应力(即张力储备)及不锈钢索的应力松驰及其余应力损失等各方面因素。 对称张拉不锈钢索,一般来说,加载分级不少于三级,分别取预拉力值的 50%、 80%、100%。 每级加载时间为三十分钟,加载持荷时间为三十分钟,持荷时段内应进行调整,主要调整各悬空杆件端点位置,保证点驳接构件安装位置,同时防止张拉过程中悬空杆受压弯作用屈服受损。 张拉采用扭矩 控制拉索内力,应严格控制、仔细观察桁架中心线偏移情况,防止出现偏差后调整困难。 在第三级荷载张拉完后,桁架中 心线应不出现偏移。 张拉曲线如图。 拉索预拉应力控制值主要与设计内力变化范围及施工时温度有关,在施工前由技术部门根据设计计算书及幕墙结构变形性能试验结果确定最终张拉应力值,按合拢温度以每 5℃一个控制值作出控制应力表(如下表一),上报业主、监理作为控制依据。 表一 、拉索预拉内应力控制表 ( KN) 施工 温度 拉索 直径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φ 14 交叉索 施工 温度 拉索 直径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φ 12 前斜索 施工 温度 拉索 直径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φ 12 水平索 索桁架张拉完成后,应按索桁架精度控制点位对索桁架的压杆中心直线度、侧向悬空杆与玻璃间距定位头准线锁紧环玻璃内平面悬空杆悬索挠度、拉索预拉力值、悬空杆中心相对位置等进行复测。 以 玻璃面测量定位点为准,对各悬空杆标高进行调整。 必须考虑 玻璃安装后各悬空杆结点的受力变形,其变形量可根据变形协调条件进行计算,但必须进行试验检测,以确保计算假定符合实际情况。 悬空杆的定位、调整 在悬空杆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对杆件的安装定位几何尺寸进行校核,前后索长度尺寸严格按图纸尺寸调整才能保证悬空连接杆与平面的垂直度。 调整以按单元控制点为基准对每一个悬空杆的中心位置进行核准。 确保每个悬空杆的前端与玻璃 平面保 持一致, 图 两榀竖向桁架内的平面度的误 差应控制在≤ 5mm。 在悬空杆调整时要采用 定位头 来保证悬空杆与玻璃的距离和中心定位的准确(如图 ) 拉索的预应力设定与检测 用于固定悬空杆的横向和竖向拉索在安装和调整过程中必须提前设置其合理内应力值,才能保证在玻璃安装及受自重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 a) 斜向承重索内应力值的设定主要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玻璃与驳接系统的自重,二是拉索调整器的螺纹的粗糙度与磨擦阻力,三 是连接拉索锁头,销钉调整杆所允许承受拉力的范围,四是拉索在受力情况下的最小张力储备,五是拉索在长期受正应力作用下的应力松驰,六是拉索结构的工作温度范围的大小及温度对拉索内力的影响。 b)交叉拉索内应力值的设定主要考虑:一是荷载作用下反向拉索的最小张力储备,二是风荷载作用下前后两条受力索的应力变化及设计荷载的大小,三是张拉过程中及张拉后的应力损失。 c) 拉索的内力设置是采用扭矩通过螺纹产生力,用设置扭矩来控制拉索内应力的大小(如图 )。 图 d) 在安装调整拉索结束后用 扭力搬手进行扭力设定的检测,通过对扭力表的读数来校核扭矩值。 e)通过索力测定仪对拉索内力进行检测。 (见附图二) 首先 ,在现场设置一个简易试验平台 ,试验索采用工程用索的同直径、同批加工的拉索。 拉索上端悬挂于固定点上,下端挂一配重盘。 第二,用编织袋装砂,用磅称称量,每袋砂取 50Kg(500N),作为砝码。 第三,将配重重量加于拉索配重盘,配重重量取 500020200N,每级 公差为 2500N。 记录每一配重对应的索力测定仪数据。 (如图 ) 最后,将所测数据整理成表格,绘出 拉索内力 标定数据 曲 线,作为工程最后索力测定依据。 图 现场对索内力测定仪标定检测 配重检测 由于幕墙玻璃的自重荷载和所承受的其它荷载都是通过悬空杆结构传递到主支撑结构上的,为确保结构安装后在玻璃安装时拉索结构系统 及悬空杆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必须对悬空点上进行配重检测。 (图 ) ( 1)配重检测应按控制单元设置配重的重量为玻璃在悬空杆上所产生 重力荷载的 倍以上。 G 配重 =G 玻璃 ~ 悬挂配重后结构的变形量应能满足玻璃安装精度要求。 ( 2)配重检测的记录 配重物的施加应逐级进行,每加一级要对悬空杆的变形量进行一次检测,一直到全标准重量待测拉索索力测定仪部配重物施加在悬空杆上测量出其变形情况,并在配重物卸载后测量变形复位情况并详细记录。 ( 3)本工程中配重试验,取南立面从顶到底一个单元,试验结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驳接系统的固定与安装 驳接式玻璃幕墙的性能气密性、水密性、抗震性能、荷载传递等重要的幕墙性能指标都是由驳接系统的安装精度来保证的,驳接系统是由前压板、后托板、驳接座等组件有机的连接所构成的,它具有玻璃安装定位、幕墙变 形补偿等功能,是点式驳接玻璃幕墙的核心部件,驳接件的加工请见第八章。 (见附图三) ( 1) 驳接座的安装 在结构调整结束后按照控制单元所控制的驳接座安装点进行驳接座的安装,对结构偏移所造成的安装点误差可用偏心座和偏心头来校正(如图 ),确保驳接座的偏心安装尺寸小于 3mm,对角线偏差小于 5mm,用激光指向仪校准。 图 ( 2)后托板的安装 在驳接座焊接安装结束后开始定位托板,按如图所示安装(如图 ) . ( 3)前压板安装 将盖板与托板对齐拧上螺栓。 ( 4)玻璃安装及控制 A 玻璃 到达 施工 现场 后, 由现场 图 质检员与安装组长对玻璃的表面质量,公称尺寸进行 100%的检测。 同时使用玻璃边缘应力仪对玻璃的钢化情况进行全检。 玻璃安装顺序采用先上后下,逐层安装调整。 B 玻璃垂直运输:采用电动葫芦进行垂直驳接爪悬空杆中心理论中心位置驳接爪中心位置图水平线尺定位销孔承重受力孔提升,使用 12P 重型真空 吸盘垂直提升到安装平台上进行定位,安装。 在整个过程中减少尺寸积累误差在每个控制单元内尺寸公差带为177。 3mm。 C 玻璃安装质量应符合下述要求: a. 两邻两玻璃面接缝高低差: b. 上、下两块玻璃接缝水平偏差: 9) 左、右两块玻璃接缝水平偏差: d. 玻璃外表面垂直接缝偏差:。预应力拉索点支幕墙方案
相关推荐
,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小心操作,确实保护好预应力筋位置,形状及外观。 ③在电气焊接时,禁止电气焊火花触及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外包皮,焊渣不得堆落在孔道表面,切实保护好预留孔道。 ④砼浇筑时,应注意振捣棒不得直接振捣预应力筋,以免移位。 ⑤ 绑扎板的预应力筋,梁内拉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后再绑扎,以便预应力筋穿筋定位。 板面筋应待预应力筋铺设完成后,才可绑扎。 ⑦钢筋焊接时严禁将预应力筋作为电焊搭接线
部 书记 、 副书记。 预评估接待工作手册 27 预评估接待工作手册( . 25)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01019目 录 预评估接待工作方案 ……………………………………………32 、联络员工作组工作预案 …………………………………………83 、材料工作组工作瞎茹赛阉蓖目襄轧私方急逾达绳萄包伯冰害姿晴赡旬狠皖紊光辟绝请金鸵略很它哇尖陶叛饮恰乎沃湍词评鲁剁矮约于骤抄 丛姿豺曹缚秋析恤姆榔东
A=, ∆L2=P*L2/EA= ∆L12=∆L1∆L2= ∆P1=EA*∆L12*2/ L1= = ( 2) SY SY SY3各单元补偿荷载及各锚索初始荷载列于下表 表 02 各单元补偿荷载及各锚索初始荷载表 序号 锚孔深度 锚固段长度 第一次补偿值 (△P1 ) 初始荷载 备注 SY1 8m 3m SY2 13m 5m SY3 21m 8m 四、锚索张拉顺序要求 每个循环张拉至最高一级时
; 当起到吊环完全均匀 受力时,停住吊钩,检查屋架上弦是否完全分离,如有粘结用钻子将粘结处打开,使屋架 上弦 完全与底模分离 ; 然后起吊钩使屋架下弦距底模约 5cm 时停住,随时往下弦与底模中间均匀放上 4 根Φ 20*200 圆钢,稍落一点吊钩,使下弦与底模离开,用撬杠轻轻撬动屋架下弦向前移动 10~15cm,指挥吊车起钩配合起臂,使吊钩垂直重心起至屋架立直,将加固木杆去掉
按顺序取下工具夹片、工具锚板、张拉千斤顶、限位板。 五、封端 在距工作夹片 50mm 处,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用混凝上封住锚头。 24 小时内往张拉孔道内压浆。 用混凝土将端部封平。 张拉注意事项: ( 1) 夹片与锚环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它杂物,且不允许锈蚀(若有轻微浮锈,应彻底清除)。 ( 2) 对表面有锈的钢绞线,张拉前应彻底除锈
应大于 5mm。 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 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3 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 1~ 5mm; 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