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应大于 5mm。 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 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3 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 1~ 5mm; 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丝檄头的强度不得低 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 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 5%,且不应少于 5 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 件;对钢丝檄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 6 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后张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 30m;对抽 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 12m; 5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6 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截面高(厚)度( mm) h≦ 300 300≦ h≦ 1500 h1500 允许偏差( mm) 177。 5 177。 10 177。 15 截面高(厚)度( mm) h≦ 300 300≦ h≦ 1500 h1500 允许偏差( mm) 177。 5 177。 10 177。 15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 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 5 束,每束不应少于 5 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 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 倍的尺寸偏差。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 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 无粘结预应力 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张拉和放张 主控项目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 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般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 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 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 确定张拉力; 4 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5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 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士 6%。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土 5%。 检查数量: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1% .且不少于 3 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5 束。 检验方法:对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对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 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扳,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注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一般项目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 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3 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表 张拉端 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锚具类别 内缩量限值( 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螺帽缝隙 1 每块厚家垫板的厚度 1 锥塞式锚具 5。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技术交底
相关推荐
按顺序取下工具夹片、工具锚板、张拉千斤顶、限位板。 五、封端 在距工作夹片 50mm 处,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用混凝上封住锚头。 24 小时内往张拉孔道内压浆。 用混凝土将端部封平。 张拉注意事项: ( 1) 夹片与锚环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它杂物,且不允许锈蚀(若有轻微浮锈,应彻底清除)。 ( 2) 对表面有锈的钢绞线,张拉前应彻底除锈
; 当起到吊环完全均匀 受力时,停住吊钩,检查屋架上弦是否完全分离,如有粘结用钻子将粘结处打开,使屋架 上弦 完全与底模分离 ; 然后起吊钩使屋架下弦距底模约 5cm 时停住,随时往下弦与底模中间均匀放上 4 根Φ 20*200 圆钢,稍落一点吊钩,使下弦与底模离开,用撬杠轻轻撬动屋架下弦向前移动 10~15cm,指挥吊车起钩配合起臂,使吊钩垂直重心起至屋架立直,将加固木杆去掉
in≥ 1450 Mpa) 3) 不锈钢索下料前应进行预拉伸 ,预拉伸力采用 ~ 倍拉索破 断力 ,持荷一小时 ,以消除不锈钢索的非弹性变形量。 4) 在不锈钢索大批量压制前,应进行压制头破坏性试验,以验证 压制头、连接件的受力性能。 同一规格的压制头在大批量压制前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数量的 1%,且不少于 3 件。 5) 本工程中不锈钢索可采用标准件加工,由设计师电脑放样精确 计算出不锈钢索长度
张拉时均为两端同时张拉。 钢绞线束张拉程序 0→初始张拉吨位( 设计张 拉力) → 20%→ 100%设计张拉力,持荷 2 分钟后锚固,记下伸长值。 采用预应力筋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控制张拉力为主,但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 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张拉后,要测定钢绞线的回缩与锚具的变形量
线截面设置接线盒, 50mm2 及以下为 30m; 70~ 95mm2 时为 20m;120~ 240mm2 时为 18m。 ( 5)管进盒、箱要求 1)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 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并应刷防锈漆。 如用定型盒、箱,其敲落孔大而管径小时,可用铁皮垫圈严禁用砂浆石膏补平齐,不得露洞。 2)管口入盒、箱,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棱边上
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不能忘本,不能忘根,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 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 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