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应大于 5mm。 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 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3 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 1~ 5mm; 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丝檄头的强度不得低 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 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 5%,且不应少于 5 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 件;对钢丝檄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 6 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后张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 30m;对抽 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 12m; 5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6 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截面高(厚)度( mm) h≦ 300 300≦ h≦ 1500 h1500 允许偏差( mm) 177。 5 177。 10 177。 15 截面高(厚)度( mm) h≦ 300 300≦ h≦ 1500 h1500 允许偏差( mm) 177。 5 177。 10 177。 15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 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 5 束,每束不应少于 5 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 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 倍的尺寸偏差。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 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 无粘结预应力 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张拉和放张 主控项目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 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般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 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 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 确定张拉力; 4 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5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 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士 6%。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土 5%。 检查数量: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1% .且不少于 3 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5 束。 检验方法:对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对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 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扳,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2 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注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一般项目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 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不少于 3 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表 张拉端 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锚具类别 内缩量限值( 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螺帽缝隙 1 每块厚家垫板的厚度 1 锥塞式锚具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