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场(t梁)的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 210Mpa 经验算,脚架稳定性符合要求 5)天车起吊能力验算 边梁为 C50 砼,按钢筋砼每 立方 吨计, P ,由两台龙门吊进行起吊,每台龙门吊的起吊重量 G。 每台天车由 13 线Φ 的钢丝绳组成的滑轮组 ,则每线钢丝绳应承受的提升力 N 查表得 , Φ 的钢丝绳破断拉力 P 180KN 安全系数 K P/N 180/ 5 经验算 ,天车的起吊能力符合起重设备安全要求 . 根据以上验算,龙门吊采用 4 排桁架,跨度 ,脚架采用槽钢组成钢构件,天车提升力均能满足 30mT 梁吊装施工要求。 T 梁模板设计与计算 T 梁模板设计 .1 模板构造 T 梁预制的模板分侧模、堵头模、底模。 底模用 5mm 钢板固定在台座顶面上,以保证梁底的光洁度;其余模板用 5mm 厚钢板按梁的尺寸要求定做。 模板按最短梁长制作,其余梁长在端横隔板模板分块处加装调整节 20mm、 30mm、 50mm、70mm、 90mm、 110mm 来满足梁长要求。 侧模按 T 梁的设计尺寸要求由外来具有模板加工生产经验的模板加工厂加工,钢板在加工前先行打磨光滑,涂上防锈漆后再进行下一步加工。 施工时模板间的接缝、侧模与底模间钉上一层 1cm 厚的海绵条,以保证模板的密封性。 模板设计图 1。 T 梁模板设计图 1 T 梁模板受力计算 1 结构与材料 侧模每侧由 32 个独立模扇组成 30m 预应力 T 型梁有横隔板 5 道, 4 个间隔,每个间隔又分为三扇,加上两个端头模扇一共 14 扇。 每一独立模扇都由侧面板、横肋、竖肋三个主要构件组成。 模扇的基本长度 ,横面板为 5mm 的钢板,支撑模面板的横肋、竖肋均为 [8 槽钢,横肋共设 11 道 马蹄处 3 道,腹板处 4道,翼缘处 4 道 ,竖肋 4 道,间距为 ~,见附图 30T 梁模板图。 2 计算图示 T 梁模 板模扇构造图 1 侧面板:侧面板的计算图示为支承于相邻两横肋和竖肋之上受均布荷载的板,见下图 2。 当 L1/L2 2 时为单向板 简支板 ,当 L1/L2 2 时为双向板 四边简支。 横肋:横肋简化为支承于相邻竖肋上的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见上图 3。 竖肋:竖肋的计算图式可简化为支承于竖肋顶、底两支点承受各横肋传来的集中力的梁,如下图 4 所示。 3 、基本数据的确定 混凝土侧压力:混凝土的坍落度为 10~12cm,灌注时间为 3~4 小时; 采用外部振捣 底、侧振 ,其振捣半径 R1 ; 混凝土灌注高度等于梁体高 度 H ,γ 25kN/m3; 当 H 2R1 时,最大侧压力: P γ H 25 ; 混凝土粘着力:按一般假定粘着力为 20kPa,粘着剪力为 10kPa; 容许应力的确定:钢模采用 A3 钢, [σ w] 181MPa。 4)、面板计算 a、面板厚度的选定 钢结构对钢模板的要求,一般厚度为其跨径的 1/100 且不小于 6~8mm,本钢模的竖肋的最大间距,即模面板的跨径 L 900mm,则δ L/100 900/100 9mm;考虑钢模为临时结构,所以采用厚度为 5mm 的钢板作模面板。 b、模面板上的荷载 取具有最大竖肋的模扇,按其结构绘制侧压力图,如图 1 所示。 各点的侧压力值为 : P8 25 kPa P7 25 kPa P6 25 kPa P5 25 kPa P4 25 kPa P3 25 32 kPa P2 25 39 kPa P1 25 44 kPa P0 25 kPa, c、面板强度和刚度的验算 由压力图分析,在竖肋间距为 900mm、横肋间距为 300mm 之 间 即 3~4 区间 的面板所示侧压力较大,再考虑刚度验算,故取此区间验算:横面板厚度δ 5mm,竖肋间距 L1 900mm,横肋间距 L2 300mm, L1/L2 900/300 3 2 按单向板计算 ,则有: 计算跨径: L L2 300mm, 板宽取 1m 计算,即: q P3+P4 /2b +32 /21 考虑振动荷载 4kN/m2,则: q +4 1 ,考虑到板的连续性,其强度和刚度按下式计算: M 1/10 q L2 1/10 104 ?m, W 1/6 b h2 1/6 cm3, δ M /W 103 [σ w] 181MPa, f qL4/128EI 304/ 128105100 容许。 采用模板厚度δ 5mm 符合要求。 5 、横肋的计算 a、求均布荷载 q 横肋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计算,计算跨径 L 取最大竖肋间距 L 90cm,作用于梁体各肋的均布荷载 q,参照图 1 计算: q0 14/2+2/314/2 kN/m q1 14/2+1/314/2 +20/2+2/320/2 kN/m q2 20/2+1/320/2 +28/2+2/328/2 kN/m q3 28/2+1/328/2 +30/2+2/330/2 kN/m q4 30/2+1/330/2 +28/2+2/328/2 kN/m q5 28/2+1/328/2 +28/2+2/328/2 kN/m q6 28/2+1/328/2 +24/2+2/324/2 kN/m q7 24/2+1/324/2 +8/2+2/38/2 kN/m Q8 8/2+1/36/2 +2/310/2 kN/m 由以上计算可看出 q3 kN/m 最大,故取肋 3 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并考虑 4kPa 的振动荷载,则: 4 + /2 kN/m。 b、强度验算 跨中最大弯矩,按简支梁近似计算: M 1/8 + 902 104 kN?m, 横肋采用的 [8,其截面惯性矩 I ,截面抵抗矩 W ,故最大应力: σ M/W [σw] 181 MPa 横肋强度符合要求。 c、刚度验算 f 5qL4/ 384EI 5 904/ 384 105 3mm。 横肋刚度符合要求。 6 竖肋的计算 按前假定竖肋按简支梁计算,计算图示如图 4。 竖肋的计算跨径 L 190cm,竖肋 承受的荷载 P 为横肋的支点反力,模扇中肋承受荷载最大,故取模扇中肋进行计算。 a、求荷载 P 荷载 P 是由横肋支承在竖肋上传递的反力,简化为横肋简支于竖肋上计算,则有: Pi qi L1+L2 /2, 式中: Pi作用于竖肋各点的外荷载; qi作用于横肋上的均布荷载; L L2竖肋两侧的横肋跨度。 L1 L2 P0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再考虑振动荷载 4kPa,则: P0′ 4 kN P1′ 4 + /2 kN P2′ 4 + /2 kN P3′ 4 + /2 kN P4′ 4 + /2 kN P5′ 4 + /2 kN P6′ 4 + /2 kN P7′ 4 + /2 kN P8′ 4 + /2 kN b、强度验算 按图 4 竖肋受力情况计算竖肋反力 RA、 RB,其中竖肋上各点的由横肋传递来的力为 Pi+Pi′,由力矩平衡及力的平衡得: RB 1/190 [190 P0+P0′ +176 P1+P1′ + 156 P2+P2′ +128 P3+P3′ + 98 P4+P4′ + 70 P5+P5′ + 42 P6+P6′ +18 P7+P7′ + 10 P8+P8′ ] 1/190[190 + +176 + + 156 + + 128 + + 98 + + 70 + + 42 + +18 + + 10 + ] kN RA ++++++++ RB kN 由图 4 可以看出,最大弯矩在 P3 或 P4 作用点,则有: M3 RB P0 P2 P1 kN?m, M4 RB P0 P3 P2 P1 2 kN?m, 故取 M M4 kN?m, 竖肋采用两根 [8 通过平撑、斜撑焊接而成,其计算截面简化如图 5 所示,单根 [8 的截面特性为:截面面积 A , Ixx , y0 4cm。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a 66/2y0 334 29cm Ixx 2 +292 截面惯性矩: W Ixx/y 最大应力:σ 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