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内容摘要:

梁使用楔块垫平时,楔块应有保险措施,保证浇捣混凝土时不发生松脱。 底模的卸落,可采用楔块、千斤顶、砂箱等措施。 当采用组合式楔块时(图 ),其尺寸应与施工托(支)架结构相匹配。 内、外模位置 应按梁体结构尺寸、高程并考虑预留旗拱度进行安装。 内模与底模间应设置支拉杆牢固定位,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内模下移或上浮。 端模与外侧模连接,宜采用侧模夹端模形式安装。 端模(包括悬臂端堵头模板)的预应力管道位置应扫设计要求准确设置。 模板的焊接板缝应打光、磨平,非焊接板缝及端模板与预应力管道间、底模与支座及侧模间缝隙较大时,应嵌入弹性材料塞缝并使表面封帖平整。 一般模板接缝表面应对接平顺,非焊接板缝较小时应使用胶带贴封严密,防止浇捣混凝土时漏浆。 模板安装与钢筋安装应配合进行,妨碍钢筋连接及 安装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后进行安装。 模板安装还应与混凝土浇捣工作相配合,必须按高度分两次或多次浇筑成型时,宜将外模一次安装到位,内模按浇筑要求分阶段安装,以方便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模板安装精度应高于梁体要求精度。 模板间支拉紧固件安装,必须按照模板及支架结构设计要求安装齐全、牢固且松紧适度,保证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板不变位、不变形、不松动。 模板与施工操作平台应分别设置,不得连为一体。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全部涂刷脱模剂,底板和顶板等部位的底部模板,应在安装钢筋前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 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拆模时不黏附混凝土和对混凝土表面无污染、无侵害,对钢模板无侵蚀,对木模及其他吸附性模板能起防止板面隆起、开裂等保护作用,能够长期储存不变质,涂刷后有效时间较长。 钢模板宜选用具有防锈作用、不含水分的脱模剂。 木模板宜选用石腊油类、机油类或滑石粉、洗衣粉混合液作脱模剂。 胶合板模板宜选用石腊油类脱模剂。 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且不得漏涂。 为卷烟厂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以免黏结在混凝土上影响美观。 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及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有关 规定。 采用预制钢筋网片或骨架安装时,宜按下列方法制作: 底板钢筋分上下层制成网片,腹板钢筋制成骨架,顶板及悬臂板钢筋分上下层制成网片,锚头垫板与螺旋钢筋焊成整体。 钢筋网片或骨架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保证在吊、运过程中不松脱、不变形。 钢筋网片或骨架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安装: 底板下层钢筋网片安装应使用符合设计标注或不低于梁体混凝主耐久性能的垫块。 垫块应错开放置在底模与钢筋间。 底板管道定位钢筋网片安装。 底板上层钢筋网片安装,应采用 [形钢筋将上下层钢筋网片按设计标间 距布置卡住并将上下层钢筋网片支承焊牢。 腹板钢筋骨架插入底板钢筋网片定位后,安装腹板根部的倒角钢筋,安装腹(隔)板的竖向预应力钢筋(包括螺母、垫板、螺旋钢筋、注浆管、套管等),安装底(腹)板纵向预应力筋的锚头垫板(垫板、螺旋钢筋、注浆管、定位网片等)、然后穿入预应力筋成孔管道。 顶板及悬臂板下层钢筋网片安装定位后,安装腹板上部的倒角钢筋。 顶板管道定位钢筋网片和锚头垫板及螺旋钢筋等安装,穿顶板预应力管道。 顶板及悬臂板上层钢筋网片安装,采用 [形钢筋将上下层钢筋网片按设计标间距布置卡住并将上下 层钢筋网片支承焊牢。 0 号梁段的两端,应按设计要求位置、规格、数量和埋入及外露长度设置梁段间连接钢筋。 锚头垫板端面应与螺旋钢筋的中轴线垂直焊接并与预留管道垂直安装,锚头垫板与端模板固定宜采用螺钉代替直钉,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松动而造成锚头垫板偏斜。 钢筋的连接方式和弯曲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钢筋的交叉点应靠紧焊牢。 当采用绑扎搭接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绑扎方向应呈八字形,铁丝扣头应弯入内侧,不得伸入钢筋保护层中。 箍筋除设计有特别要求 者外应与主筋垂直设置,箍筋末端弯钩应向内弯曲,弯钩接合处应沿梁体纵向方向交错布置。 钢筋保护层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振捣时可能发生位移处(竖直面、倾斜面、圆弧面等)应将垫块与钢筋绑牢。 梁体底面及侧面的钢筋垫块不应少于 4个 /m2。 梁体预埋件位置、规格、数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梁体钢筋或模板连接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发生变位。 预应力管道定位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梁体钢筋连接牢固,以确保管道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不弯沉、不上浮、不旁称。 当设计对 定位钢筋间距无要求时,对金属波纹管道不宜大于,对橡胶抽拔管不宜大于 ,对曲线管道还应适当加密。 预应力管道的成孔方法和管道材料的性能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标注。 当设计对成孔方法和材料无要求时,除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时,接头管应采用大一号的同类波纹管套接,长度不应小于 30cm。 接头位置宜避开预留管道弯曲处,接头管两端应使用密封胶带封闭严密,防止漏气、漏浆。 管道波纹管安装前,应进行通孔检查,发现管壁变形、局部障碍 等可能影响预应力筋穿通缺陷时,应及时调整或截除不用。 先安装的下部管道,当位于其上方的钢筋安装完毕时,应再次对管道位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局部弯沉及横向变位时应及时调整,保证预留管道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和线形平顺。 0 号梁段梁体结构复杂,钢筋、管道密集、重叠交叉、间距较小,一般不宜全部采用橡胶抽拔管方法成孔,可采用金属波纹管与橡胶抽拔管间隔设置方式成孔。 避免全部采用抽拔胶管成孔时容易产生周围混凝土松动和局部损伤,从而引起管道间互相通气和串浆,影响管道压浆质量。 混凝土施工 0 号梁 段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0 号梁段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方式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取适当的缓凝措施,保证梁体混凝土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毕。 梁体混凝土浇筑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从悬臂端开始桥墩位置方向浇筑,并应按 0 号梁段全部平面面积等高水平分层,进行纵、横向对称连续浇筑。 内模应定位牢固,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不下沉、不上浮。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安装底板混凝土顶面反压模板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隔、腹板 混凝土下沉致底板顶面隆起。 浇筑混凝土时,洒落在浇筑区以外待浇筑区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0 号梁段采用竖向分二次浇筑混凝土方式施工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施工缝处内模宜按混凝土满模浇筑高度立模、以方便施工缝凿毛和清理。 第二次安装内模时,应保持第一次所立模板紧贴混凝土不松动,以防止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下溢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第二次所立模板应与既有模板板面平齐、接缝严密。 新、旧混凝土接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接缝表面松弱层应凿除、清理干净,露出不少于 75%的新鲜混凝土 面。 ( 2)接缝面及附近的钢筋和模板上黏附的水泥砂浆应清理干净。 ( 3)接缝面凿毛时,混凝土应不低于下列强度:人工凿毛 ,机械凿毛 10MPa。 ( 4)接缝面混凝土强度达到 以上时方可进行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 5)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缝面混凝土充分润湿但不应有积水。 混凝土浇筑振捣应实行分区质量责任制,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0 号梁段钢筋密集、结构复杂,应选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或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辅助振捣方式 进行振捣施工。 附着式振捣器的作用深度一般 在 250mm 左右,其设置间距、振动时间应根据振捣器功率、混凝土坍落度大小和模板坚固程度等因素经过试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间距可按 1~ ,待入模混凝土面高于振捣器安装位置时方可开动振捣器。 当混凝土表面呈水平面、不下沉及不出现气泡时即应停止振捣。 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时,电动机轴线应呈水平状态。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振捣器应缓慢自然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避免触碰模板、钢筋、管道、预埋件。 振捣器与模板间距离宜为 10~ 20cm。 ( 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插点距离(图 )不应 大于振动作用半径( R)的 倍。 振动作用半径与振捣器功率、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有关,应经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为 30~ 50cm)。 ( 3)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器上下抽动几次,以使混凝土层上下振捣均匀。 ( 4)掌握好混凝土振捣时间,防止欠振或过振。 每一插点可按下列表征判定停止振捣时间: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及出现浮浆并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及出现气泡。 ( 5)振捣器应快插慢拔。 混凝土振捣完毕,振捣器应缓慢拨出,以便插孔闭合不留空隙和防止出现砂浆柱(只有水泥砂浆没有粗骨料)而影响混凝土匀质性。 底板混凝土浇筑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底板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输送管、溜管、串筒等直接下料到工作面,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应大于 2m。 底板钢筋、管道密集,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必要时底板顶面尚应使用平面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和表面平整。 当底板顶面不设置反压模板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底板与隔、腹板根部相连接处因水泥浆外溢而发生麻面、蜂窝、漏筋等缺陷。 0 号梁段腹板高度大、厚度小,钢筋、管道密布,混凝土入模困难,应制订专项混凝土下料及振捣方案。 为保证顶板模板、钢筋 、管道不受水泥浆沾污、混凝土入模时不离析和每一浇筑层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宜采用通长储料槽按每层浇筑混凝土数量均匀配置混凝土,通过储料槽下面均匀设置的串筒下料方法施作,每一浇筑层厚度不应大于 50cm,下料串筒间距宜为 ~。 顶板百度较小,钢筋、管道密集且纵横重叠,混凝土宜分两层入模、分层振捣,防止发生隔空假实现象(管道下面混凝土空洞不实而表面混凝土假实现象)。 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将顶板与腹板相连部位的混凝土填满捣实,然后从两侧悬臂向中间对称浇筑混凝土,并应使用平板振捣器将顶层混凝土分 块辅助振捣密实平整。 0 号梁段的墩顶梁段与悬臂梁段分界处托架刚度不同,为确保 0 号梁段整体质量,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悬臂梁段范围预加与悬臂梁段现浇混凝土重量相等的荷载,使托架充分变形。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悬臂端向桥墩对称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连续刚构墩顶梁段混凝土应与桥墩整体浇筑,梁体与墩身施工缝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设置在梗肋底下方 ~ 范围内。 接缝面混凝土凿毛、清理,应符合第。 0号梁段混凝土养护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不同季节及可能发生的气温变化情况等工况,制订专项养护方案并做好混凝土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能够及时对混凝土外露面进行严密覆盖,实行保温保湿养护和对梁体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控。 梁体拆模后,当环境温度低于 5℃或高温天气时,梁体内、外暴露表面应喷涂混凝土养护剂。 夏期施工时尚应对可能受到日晒部位采取防晒措施,以防日晒后发生裂纹影响混凝土养护质量。 混凝土养护剂宜选用清亮透明型,以防对梁体外观产生不利影响。 梁体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方法应根据不同养护方式( 自然养护、蒸汽养护、电热养护等)、不同季节及环境变化情况确定。 既要考虑混凝土强度又要考虑环境条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非承重模板拆模时应达到,承重结构及悬臂梁拆模时应达到 100%设计强度。 梁体混凝土在下列情况下不得拆模: 混凝土名为部温度最高时及开始降温以前。 混凝土内部与表层之间的温差、混凝土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 15℃时。 大风天气及气温急剧变化时。 寒冷季节及环境温度低于 0℃,表层混凝土温度未降至 5℃以下时。 炎热或大风干燥天气,没有采取边拆边盖边洒水措施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时。 预应力施工及压浆 预应力筋制作、搬运、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l+2 l 1+ n (l 2+ l 3)+2 l 4 ( ) 式中 L—— 下料长度; l —— 锚具支承板间管道长度; l1—— 工作锚具厚度; l2—— 张拉千斤顶长度; l3—— 工具锚具厚度; l4—— 长度富余量(可取 100mm); n —— 单端张前提下为 1,两端张拉为 2。 预应力筋下料应在保持预应力筋顺直情况下采用机械切割,且不应损伤和污染其表面。 不得使用电、气焊切割。 预应力筋下料后应逐根理顺梳整编束,每隔 1~ 绑扎一道 18~ 22号铁线,保证预应力筋束顺直不扭转、不松散。 预应力筋编成束后,应编号分类存放。 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 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 ,搬运时不得在地上拖拉。 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水浸淋、锈蚀、污染和遭受机械及电火花损伤。 预应力筋穿入前,应检查预应力管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有无串孔现象。 预应力管道宜用压力水冲洗并用高压风吹干。 预应力筋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 穿束,预应力筋束前端应扎紧并裹缠胶布或套装弹头型壳帽。 采用蒸气养护的,养护完成前不得安装预应力筋;非蒸气养护的,当未采取防腐蚀措施时,预应力筋安装后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