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方案(最终)内容摘要:

析边坡表面的变形情况。 支护结构(挡土墙)变形监测:对高于 5m 的挡墙进行监测,在挡土墙顶面布置监测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测量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进而分析挡墙的变形情况。 裂缝观测:裂缝观测以人员巡视为主,有裂缝出现时布置裂缝监测断面,结合深层水平位移和表面位移观测成果综合分析。 以上监测项目具体布置如下图: ( 1)路堑 高边坡监测项目 如图 1 位移沉降桩位移沉降桩位移沉降桩挖方示意图 图 1 ( 2) 高填方 路堤监测 项目 如图 2 5 位移沉降桩位移沉降桩位移沉降桩填方示意图 图 2 ( 3) 高边坡路基监测 项目图 3 6 图 3 六 、 监测网布设 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网点 、选择在边坡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易于保存的地方埋设。 、基准点标志用Φ 18mm 的钢筋加工而成,长约 40~ 50c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顶部刻化一个十字丝,十字丝宽度应小于。 、在选定的位置挖一个 (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浇筑约 ,埋入测标,露出混凝土面 5mm,上部制作一个厚约 4cm 的保护盖。 、此点既作为平面位移基准点,又作为垂直位移基准点。 、共布设 4 个高程和水平基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 以本工程水准点数据为起算依据。 按 四 等水准观测方法进行施测,构成附合水准路线。 、当基准点与测点间不能通视或距离太远时在场地内设置工作基点,每期变 7 形观测时先对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再对监测点进行观测。 监测点的布设 表面位移监测点 在测点位置挖一个 (长宽深度)的基坑,用混凝土浇筑约 ,埋入长 300mm~ 500mm 长钢筋 (顶端磨圆 )或 50mm 长、直径 20mm 的圆头钢钉作为观测点。 挡土 墙位移监测点 在测点位置用电钻挡土墙顶打孔,埋入圆头形螺钉作为测点标志(测钉直径10mm~ 12mm),共布置监测点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必要的加密。 监测控制标准 累积位移量、累积沉降量:小于等于 50mm; 日均位移量、日均沉降量:小于等于 ; 其他监测项目的的控制指标据设计指标确定 七 、监测方法及频率 表面位移和挡土墙位移 监测 ( 1)、监测网的布设 本边坡工程位移监测网分基准网、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三级布设。 基准网在远离边坡的稳定位置布设,从该工程的建筑基准网导出,坐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