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草。 施肥 1 冷地型草种 追肥 宜在春季和秋季,暖地型草种的 追肥 宜在晚春。 2 追肥应以复合肥料为主。 追肥的时间和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草种和幼苗生长情况而定。 3 早春、晚秋可施有机肥。 12 4 施肥方法可撒施和根外追肥。 草坪更新。 更新复壮的方法有补播草籽复壮法、条状更新法、定期封 闭法和断根更新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而用之。 其它养护 技术措施 1 草坪应有整齐的边缘线,装饰性草坪或花坛内,可运用切边机切边养护,边缘斜坡宜为 300mm。 2 刺孔加工。 每年秋冬季可采用刺孔机在草坪上打洞。 除去打出的旧土,撒入 种植土壤、 泥炭土或沙砾。 水生植物养护 湖、池内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应严格控制,防止影响水面倒影。 超出范围的叶片,应在水面以下随时割除。 水生植物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水生植物在水面及 水面以上的枯黄部分应及时清除。 为保护水生植物不被鱼类破坏,可在水生植物栽植区域四周设置围网。 古树名木的 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有效孔隙度应在 10%以上,容重应在 ;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20%之间;松柏类古树生长土壤含水量应在 14~17%之间;土壤 pH 值应在 ~ 之间;土壤含盐量应在 %以下。 2 树穴直径不得小于 4m。 半径 10m 之内不得采用硬铺装。 如 因条件限制需要铺装,应采用透气铺装材料。 3 树木生境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下水位高,必须设置渗水井、铺设盲管等有效的排水设施。 雨季应及时排除树木根系区的积水。 4 树木根系分布区域应适时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 5 不得随意改变环境条件,在古树名木冠幅投影边缘以外地面 5 米范围内,不得堆放饲料,挖坑取土,兴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或构筑物。 不得排放污水废气,倾倒垃圾和动用明火。 保护措施 1 定期对城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核实,立档挂牌,公布名单。 挂牌应标明树名、 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及挂牌时间,对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还应立说明牌进行介绍。 2 管理部门应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发动群众进行保护。 3 每年应对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做好记录。 发现生长异常的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养护措施,采集标本存档。 4 对易受雷击的古树名木,应设避雷装置;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周围 30m 内无高大建筑时,应 设置避雷针。 5 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档案和标志。 6 古树树体及大枝有倾斜、劈裂或折断的可能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或支撑等保护措施。 7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古树名木损伤或死亡的,均应由主管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核实后,出具书面 13 报告填表存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8 对具有重大历史背景和纪念意义的已枯死的古树名木应原地立牌注明。 9 严禁在树体上钉钉、缠绕铁丝、绳索、悬挂杂物、挂牌时用钉钉牌、抱箍大小适宜或作为施工支撑点和固定物;严禁刻划树皮和攀折树枝;发现伤疤、树洞时应及时修补,对腐烂部位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10 一级古树应设置保护围栏,围栏与树干距离不得小于 3m。 特殊立地条件无法达到的,则以人模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围栏内土壤 表面可种植豆科或适宜环境的植物。 11 在坡林地环境的古树应有下木和地背植物伴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对坡坎进行加固,以防水土流失。 平地古树林应适时适地栽种豆科地被植物。 灌溉与施肥 1 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不同要求进行浇水与排水。 根据土壤汇水量进行浇透水或叶面喷淋,根系分布范围内应有良好的自然排水系统,不得长期积水,无法自排的应设盲沟或暗井,生长在坡地的古树名木可在其下方筑水平梯田,扩大吸水和生长范围。 2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应经充分腐熟,施肥量应根据树种及土壤 含养情况而定。 3 施肥应在树冠垂直投影的边缘,用环施、沟施或穴施,沟或穴深 ~ ,沟施或穴施均应分布均匀,施肥位置每年应更换。 4 因营养缺失造成衰弱的,应根据缺素情况,及时对症施肥,补充营养。 修剪 1 修剪古树名木的枯死枝、梢,事先应由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制定修剪方案,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 修剪应避开伤流盛期,小枯枝用手锯锯掉或铁钩钩掉,截大枝应做到锯口平整,不劈裂,不撕皮;过大的粗枝可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锯口应涂上防腐剂,防止水分蒸发及病虫侵害。 病虫害防治 1 定期检查古树名木的病虫害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认真推广和采用安全、高效、低毒农药及防治新技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使用化学农药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古树名木易受蛀干性害虫危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防治。 3 古树名木常规防治措施依照本规范 病虫害防治执行。 复壮 1 古树复壮应严格采用成功的方法,吸收和运用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报请主管部门审查。 2 复壮工程应由具有二级以上的园林绿化养护资质(有园林行业认证许可从事古树 名木专业复壮)的企业承担,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须经专家组论证后,在园林部门监督下实施。 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存档 1 应组织专人进行细致的调查,摸清古树资源,建立健全古树资源档案。 2 经园林 行政主管 部门鉴定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应统一登记、编号、造册, 记入 档案,并竖立明显标志,以识别和保护。 屋顶 绿化 的 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14 在炎热的季节,每天早晚要浇透水。 不得任意在屋顶 绿化 中增设超出原设计范围的景物,以免造成屋顶的超载。 在更改原暗装水电设备和系统时应特别注意不得破坏原屋顶防水层和构造处理;更不得改变屋顶的排水系统和坡向,应保持屋顶 绿化和园路 环境的清洁,防止枝叶杂物堵塞排水管道及下水口,以免导致屋顶积水和渗漏。 在植物日常管理工作中,修剪、松土、病虫 害 防治、清除杂草、肥水管理等 方面 参照本 规范 中各类园林植物的 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分类实施。 喷水、灯光的 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喷水和开灯时间按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规定时间严格执行。 喷水、灯光设施出现问题和异常情况时, 应 及时进行维修,若难度较大或情况严重的不能维修时 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说明情况。 喷水的喷头要按设计要求喷到位,喷头不得出现堵塞、不喷或断喷。 灯光的亮灯率 应 达到 100%。 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应专人负责,注意安全,不得出现安全事故。 在喷水、亮灯时间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喷水、灯光设施应经常进行卫生清理,水面无漂浮的污物,池内无沉淀的污垢和尘土等物,避免造成堵塞和短路情况发生。 花台、绿地附属设施的 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花台内 应 四季有花,花卉凋谢时 应 及时更换。 花台、护栏要整洁,无残缺破损、歪倒等现象。 小面积破损花台、护栏在当日内修复,面积较大的在 2 日内完成。 恢复的设施 应 与原来的相同,协调一致。 绿地内广告牌表面 应 清洁、美观,无破损,内容要健康。 病虫 害 防治 城市绿化植物病虫防治应坚持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的方针, 实施可持续的、以自然调控为主、人工干 预为辅的生态控制,防治时应 多采用 园艺 防治 和生物防治 ,多使用生物农药 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等无公害农药。 园艺防治 1 引进苗木、种子 时应 注意检查 , 引进 的 苗木、种子 应 长势好,无伤口,无病虫害。 2 新植苗木或播种时, 应对 种苗、土壤、工具等消毒。 3 结合植物修剪受害枝条,并及时烧毁。 人工防治 1 害虫越冬期,可采用人工刮除虫体、人工摘除越冬虫蛹(茧)等手段,清除越冬虫源,减轻来年为害程度。 2 冬季应将行道树刷白涂剂,可防虫、防冻。 15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天敌,利用或引进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 1 在成虫发生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杀多数蛾类成虫,同时应防止误伤益虫。 2 利用热力(干燥或湿热)处理种子、种球及植物组织,以及消灭内、外虫源。 化学防治 1 施药时宜采用灌根、涂抹、埋土、注射等方法,尽量少用常规喷雾法。 2 配药浓度要准确,喷药量不能过大,避免产生药害。 3 施药结束,施药人员应及时洗脸、洗手,并将农药放置到安全处。 合理 用药 1 应选用低毒、低残留 (易分解 )、无公害或基本无公害、对植物安全的化学药剂。 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2 化学药剂混用必须掌握药剂的理化性和对植物的安全性,未经试验,不能随意混用。 3 同一种化学药剂不宜连续使用,在一定绿地范围内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施药。 4 化学药剂的应用必须按单位面积、有效成份计算剂量,禁止随意加大剂量。 5 施用前应准确掌握防治对象、防治适期、适药品种、适量、适合浓度、使用方法,严禁盲目打药。 主要病虫害防治 措施 1 蚧虫 1) 秋冬季 应 结合整形修剪,剪掉病虫枝或人工刮 除虫源。 2) 每年 4 月份开始,注意观察,发现第一代若虫 时应 及时防治。 3) 对已有 介 壳的虫体 宜 采取人工刮除 , 后用药剂 涂刷 防治。 2 蚜虫。 每 年 5 月气温高时 应 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3 粘虫 1) 每年 5 月份开始注意观察及时防治,一般在气温中等及高温条件时易大发生。 2) 可采取 栽培防治,适地适草,合理灌溉施肥,对板结土壤的草坪 应 打孔,并适时修剪,及时清除杂草 和 枯枝。 4 叶蝉。 喷药时应 着重喷叶背,做到全面均匀。 若 喷药后下雨,应补喷。 5 白粉病 1) 秋冬季 应 彻底剪(烧)掉 , 清除病梢、病叶或病蕾,消灭越冬病原。 2) 发病初期 可 喷 施 粉锈灵 或 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 或百菌清等药剂。 6 其它虫害 、 病害 可这对各自特征施药防治。 严禁怀孕期、哺乳期以及经期妇女施用有毒农药。 建立技术档案 应建立完整的园林植物养护技术档案,及时收集、积累,认真整理、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绿地气候、物候、水文、土质 、地形、地下构筑物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资料及调查报告。 2 绿地建设历史及发展状况。 3 植物种类: 按植物名称分类记载,包括所在地名称、规格、来源、栽植时间、生长势和日常养护 16 情况等。 4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的单项技术资料。 5 各类统计报表和调查总结报告。 枯死树木挖除后必须记录归档。 其内容是:编号、地区、树种、规格、枯死原因、死亡日期、经过何种措施抢救、挖除人、记录人、主管人姓名等。 应每年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号目录,分类归档。 古树名木应每年 对其立地环境、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附照片归档。 17 4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分类、分级 根据 贵州省建成区绿地 性质 、 功能 和养护管理实际 ,城市绿地 应 分为公园 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八小类。 各类绿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养护管理等级。 公园绿地: 指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 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免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1 公园: 指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 户外 科 普、文体及健身 等活动, 向全社会开放, 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 生态 环境的 城市 绿地。 1) 一级:指市、区级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 1 公顷以上的大型绿地广场和建园历史百年以上的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公园。 2) 二级:指除一级公园以外所有收费的公园、游乐园、开放性公园和 1 公顷以下的中小型广场绿地。 3) 三级:指除一级、二级公园以外的居住区公园、社区公 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和小游园。 2 街旁 绿地 : 指设置在城市道路两旁的沿街绿地、广场绿地、林荫道绿地等,主要用于群众休息、游览观赏或丰富街景、美化市容的公共绿地。 1) 一级 : 指设置在市区主要干道的主要路段或政治文化中心,面积较大的沿街绿地,绿化布局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水平,有比较完整的维护、服务设施,可供人休息、游览。 2) 二级 : 指设置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