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通用要求内容摘要:

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 2 个相同垫圈。 螺栓与螺母拧紧后 ,螺栓应露出螺母 12 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紧定联接 :锥端紧定螺丝的锥端和坑眼应均为 90176。 ,紧定螺丝应对准坑眼拧紧。 、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 ,其预紧力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 、应利用专门装配工具中的扭力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直接测得数值。 测量螺栓拧紧后伸长的长度 Lm(图 1)应按下式计算: Lm=Ls+P0/CL 式中 Lm— 螺栓伸长后的长度( mm); Ls — 螺栓与被连接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 mm); P0 — 预紧力为设计或技术文件中要求的值( N) CL — 螺 栓 刚 度 , 可 按 本 规 范 附 录 十 四的规定计算。 图 1 伸长后的螺栓 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 高强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连接件的结合面;装配时,结合面应干燥,不得在雨中装配。 高强螺栓及其紧固件应配套使用。 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拧扭距值不得小于终拧扭距值的 30%;终拧扭距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下式计算: M=K(P+△ P) d 式中 M— 终拧扭距值( N m) ; P— 设 计预拉力( KN) ; △ P— 预紧力损失值,宜为预拉力值的 5%— 10%( KN); K— 扭距系数,可取 — ; d— 螺栓公称直径( mm) 9 键的装配 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条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均应检验。 普通平键、导向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 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下面应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面紧密接触。 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 70%,且 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 10%15%。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 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 588N/mm2。 10 销的装配 检查销的型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有关连接机件及其几何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销。 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根据销的性质,宜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应正确。 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和销孔,装配前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宜采用其总接触面积的 50%- 75%。 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铰孔,另配新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应在设备的几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运转实验合格后进行。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 60176。 90176。 11 铆接 装配 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12 胀套装配 :在胀套涂上润滑油脂,将胀套放入装配的毂孔中,套入安装轴后调整好装配位置,然后拧紧螺栓。 拧紧的次序以开缝为界,左右交叉对称依次先后拧紧,确保达到额定力矩值。 13 联轴器装配 (图 2)装配时,两个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两轴 心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 图 2 凸缘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图 3)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的规定。 图 3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 表 1 联轴器外形最大尺寸 D( mm)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 端面间隙 s( mm) 71 2~ 4 80 95 106 130 3~ 5 160 190 224 4~ 6 250 315 弹性柱销联轴器(图 4)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规定。 图 4 弹性柱销联轴器 弹性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 表 2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mm) 两轴心径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