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内容摘要:

考察活动的研究表明,进入 90 年代沙尘暴频繁发生,与人类在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关系,人类对环境过度的‚索取‛是造成沙尘暴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积累应用 : 保护 环境的标语 保护环境的成语 课例链接 : 19《云雀的心愿》 PPT B8%B5%C4%D0%C4%D4%B8%BF%CE%BC% 19《云雀的心愿》 教学设计 html 植树造林的 资料 古诗两首 与文本对话 :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生学什么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 5个生字,理解 ‚解、一道、遥、应‛的意思。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老师怎样教 :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 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 生 1: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生 2:我想因为都是写的小孩子,所以编辑老师把他们放在一起了。 师 :对,是这样的原因,今天我们就要同时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的诗。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 读诗。 师: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那这两位作者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吗。 生 1:我来介绍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 白居易写的诗常常读给小孩和老奶奶听,所以他写的诗通俗易懂。 生 2: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生 3:胡令能是唐代诗人。 小时侯家里很穷, 但是他仍然用功读书。 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 3600 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其诗富有生活气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诗流传至今。 )(生齐读) 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 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 中间给‚得‛、 ‚应‛两个多音字 正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齐读。 ) 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 为什么。 生 1:这两首诗的节奏不一样,因为一首是一行五个字的诗,一首是一行七个字的诗。 生 2:我知道一行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一行七个字的诗就叫七言诗。 师:你们懂的真多,对,它们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你们看,这两首诗都是四行,这样的古诗就叫绝句。 《池上》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那么《小儿垂钓》呢。 生(齐):简称七绝。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 师:五言绝句与 七言绝句分别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 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 /‛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师:拿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生 1: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 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生 2:小娃 /撑 /小艇 /,偷采 /白莲 /回 /。 不解 /藏 /踪迹 /,浮萍 /一道 /开 /。 师:这种节奏读得也可以,但老师提醒你,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 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到了怎样运气。 ) 师:对,这样听起来感觉很好。 这首诗还有其他节奏吗。 生:没有了。 师:那谁来给大家读读《小儿垂钓》。 生 1:蓬头 /稚子 /学 /垂纶 /,侧坐 /莓苔 /草 /映身 /。 路人 /借问 /遥 /招手 /,怕得 /鱼惊 /不 /应人 /。 生 2:蓬头 /稚子 /学垂纶 /,侧坐 /莓苔 /草映身 /。 路人 /借问 /遥招手 /,怕得 /鱼惊 /不应人 /。 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 醒大家声断气连。 (学生能够各自用心有节奏地练读。 ) 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 (学生摇摇头看着老师) 师: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 你们看 ——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 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生 1:我想用一边跺脚一边读诗的方式来读。 (学生一边跺脚一边读,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 ) 生 2:我想一边拍桌子一边读。 (学生一边害羞地拍桌一边读,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边拍边 跟着读。 ) 生 3:我想一边打响指一边读。 (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他一边打响指一边读。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 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兴奋地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兴致勃发。 )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兴致勃勃地用跺脚、拍桌子、拍腿、两人拍手……等形式诵读两首诗)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读。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 生(齐):有趣极了。 师: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两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 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 生 1:我们可以查字典 和一些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生 2:我们可以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书上都配了图画。 生 3:我知道我们的《同步拓展训练》上有诗的全部解释,读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 4:实在弄不懂的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 没有发现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四、品诗。 (一)品读《池上》。 师:两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拼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我们先来品读《池上》这首诗。 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生:我会画上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 1:我感觉你改得更简单了,但意思没有改变。 生 2:我感觉你改的比原来的诗更简洁,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让人一读就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 字数少了,留给 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 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幽雅的古筝曲轻柔地响起 —— 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 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 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 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生 1: 盛夏,那些荷花在 水面上娇艳地开放着,一阵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而来。 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是那样的迷人。 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开放,给人以纯洁雅致的感觉。 这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 生 2: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 一位五六岁的小孩划着小船在偷采白莲,他迅速采了几个,准备回家。 小艇从池塘上划过,形成一条‚池上小道‛。 小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 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开着清香诱人的荷花。 娇滴滴的,这真是一个阳光快乐的早晨。 看,那边的绿色身影是个小孩儿,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莲蓬的香甜,偷偷地采 了好几朵荷花,然后撑着小艇快速离开。 他越划越远。 可是他不知道身后绿绿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 4:……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 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生 1: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又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偷偷地采了莲蓬回来,他真勇敢。 生 2:这个小男孩偷采白莲可能是为了品尝里面的莲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让他一个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觉得他很机灵,是个小调皮。 生 3:我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莲,可是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踪迹藏起来。 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生:那就会觉得他是个有心计的孩子了,不那么可爱了。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 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 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二)、品读《小儿垂钓》。 师: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刚才大家用手中的笔再现了《池上》这幅画,现在我们再细细品读《小儿垂钓》,展开想象,然后,你们试着用表演,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各自读诗以后,同桌互演) 师 :哪一组同学为大家来表演。 师:(学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师采访那个‚小儿‛):请问,你不说话却摆摆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钓鱼,摇手表示我不知道,请他快走,不要影响我钓鱼。 (另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请问,你先摇摇手,后来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摇摇手是叫他不要吵,影响我钓鱼,我招招手是想让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轻声地告诉他。 师:哦,你真是个好心的孩子。 同学们,此时,你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儿。 生 1: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小孩子。 生 2:我看到了一个很认真钓鱼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 肯热心帮助别人。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儿吗。 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师小结:《池上》和《小儿垂钓》分别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两个知道偷采白莲却不知道隐藏自己踪迹以及小小年纪学钓鱼的农家小儿,问问自己,你更喜欢哪个小儿。 为什么。 生 1:我喜欢《池上》里的小儿,我认为童年就应该像他那样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生 2:我也喜欢《池上》里的小儿,我不喜欢死板板只会读书的孩子,像他那样划船采莲,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们做不到。 生 3:我也喜欢《小儿垂钓》里的小儿,他那么专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 良,我喜欢他。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个小儿,想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吗。 那就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五、拓展。 师:喜欢他们不仅可以背,还可以唱。 大家听 —— (老师出示《小星星》和《铃儿响叮当》的伴奏曲,轻松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家把诗填进去唱。 学生们高兴地唱了起来。 师:古诗中还有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