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内容摘要:
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容易产生。 工业企业临山建设应注意避开泥石流、滑坡、严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地段;通过 地质勘查报告及 工业企业所在地区 原始 地形图 核查此条。 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 21 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 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 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 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 11 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危险浓度可能形成的区域范围,而不是指事故波及的范围;按爆炸性物质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GB50089 以及《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 中的有关规定制定,两规范对爆破危险范围(安全允许距离)作了规定,爆破危险区内不得建厂。 建设场地也不宜选 在 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有可靠的防 洪排涝措施 ,如合理确定场地标高,采用防洪(潮)堤坝方案等。 其防洪标准应根据企业规模、重要性、服务年限、经济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 GB 50201 的有关规定。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 地质灾难评估报告 2 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3 项目区位图 4 项目场地原始 地形图 5 临山、临水工业建筑防护 设 施 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6 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 全面评价阶段: 1 地质灾难评估报告 2 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3 项目区位图 4 项目场地原始 地形 图 5 临山、临水工业建筑的防护措施 竣工图及相关影像资料 【评分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规划设计阶段 1 建设场地未选择在条文中所涉及的 8 类地区; 2 建设场地若选在 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 12 带,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全面评价阶段 同规划设计阶段。 现场核查,竣工图应与最终批复 一致。 建设场地总体规划及其动态管理, 符合下列要求 : 1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 ; 2 在 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时,对总体规划 进行 局部或全面调整。 【条文释义】 工业 生产形成规模, 往往 需 要 随市场需求而多次建设 , 这就要求工业建设项目 总体规划 实行动态管理, 定期或适时调整,以实现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结合。 分期建设的项目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规定的分期建设项目,其总平面布局应统筹安排,综合考虑近期、远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公用站房等方面的要求,如:( 1)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 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合理布置,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2)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厂区外,只有当近、远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隔很短,或远期工程和近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不宜分开时,方可预留在 厂区内。 其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等设施;( 3)对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用地应全面考虑,除满足生产设施发展用地外,还应考虑辅助生产设施、动力公用设施、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和管线敷设等相应的发展用地。 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 在 工业 企业的 不断发展 中, 对既有工业建筑适时更新改造不可 避 免。 既有建筑更新 或 改造, 宜同时 对总体规划作局部或全面调整,以使建设场地的环境质量不下降或得到提升, 使 更新改造 后 的建筑仍在场地的承载力之内。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的改造前后平面图视其影响大小 ,可以使局部调整,亦可以是全面调 整。 核查项目总平面图。 既有建筑改造后,核查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场地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等用地指标应优于或基本持平调整前总平面图中相关指标。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 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立项批复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13 3 总平面施工图 4 更新或改造的既有建筑项目原总平面施工图 全面评价阶段: 1 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立项批复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3 总平面竣工图 4 更新或改造的既有建筑项目原总平面竣工图及实景影像资料 【评分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规划设计阶段 1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 2 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时,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 全面评价阶段 同规划设计阶段。 并现场核查,项目建设过程中若有改动应提供最终版批复,竣工图应与最终批复一致。 同规划设计阶段。 节地 申请评价的 项目 建设用地符合 国家现行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的要求。 【条文释义】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包括投资强度、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建筑系数、绿地 率五项。 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 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 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荒地劣地等再生地的天然资源少 、 生态环境差,即再生地的环境承载力小 ,对同样的建设规模,再生地的用地指标 与一般的建设用 地指标 不同 ,具体数值需由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我国部分行业已制定了本行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如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建材、有色金属行业等,申请评价的项目建设用地应符合所属行业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建设所在地有地方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要求时,项目除 符合 国家 现行规定 14 外还应符合地方要求,如《江苏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江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 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2 总平面施工图 3 项目用地指标计算书 4 地方或行业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相关文件 全面评价阶段: 1 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2 总平面竣工图 3 项目用地指标计算书 4 地方或行业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相关文件 【评分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及地方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 全面评价阶段 同规划规划设计阶段。 核查项目总图竣工图应与规 划部门批准的总图一致。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容积率与 建筑密度 均不 低 于 现行 国家 有关 标准的规定, 且符合下列要求 : 1 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 2 在满足生产工艺前提下,采用联合厂房、 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阶梯式建筑; 3 合理规划建设场地,整合零散空间 ; 4 具有与 1~ 3 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条文释义】 项目建设所在地区有地方 建设用地控制指 标 要求时,项目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15 应符合地方要求,同时项目应满足行业标准中有关规定。 当地没有标准时, 项目容积率应符合国家《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规定。 公用设施包括场地内的动力公用设施(如变配电所、水泵房、锅炉房、污水和中水处理设施,地上 、 地下共用管廊和管沟槽等)、为员工服务配套的公用设施(如员工餐厨、公共活动用房、室外活动休闲广场等)和为生产服务的配套公用设施(如共用仓库、车库、办公用房、室外地停车场、堆场等)。 公用设施设计应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厂房建设应首先满足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 采用 多种 建筑 形式 ,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为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非单层建筑。 多层建筑为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的非单层建筑。 合理规划建设场地,集中或成组布置各建(构)筑物、室外堆场,采用合理的建筑间距,整合零散空间,缩小先期开发用地范围,适度预留发展用地,均可有效提高建设场地的利用效率。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 总图、建筑、工艺专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2 工业企业厂区现状平面图 3 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 4 项目建设工程规 划许可证及附图 全面评价阶段: 1 总图、建筑、工艺专业竣工图及设计说明 2 工业企业厂区现状平面图 3 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 4 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评分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16 规划设计阶段 1 建设场地容积率与 建筑密度 均不 低 于 现行 国家有关 标准的规定。 基本要求 2 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 3 在满足生产工艺前提下,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阶梯式建筑。 4 合理规划建设场地,整合零散空间。 5 具有与 1~ 3 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全面评价阶段 同规划设计阶段。 现场核查。 建成项目、竣工图及 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图应相符。 同规划设计阶段。 注:此条分值范围为 ~ ,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 2 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 若总分不满 记为 0 分,若总分多于 记为 分;若项目不满足基本要求得 0 分。 合理开发可再生地,并符合下列要求 : 1 利用农林业生产难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废弃地建设 ; 2 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闲置土地 进行 建设,受污染土地的治理达到国家现行 有关 标准 的 环保要求 ; 3 利用沟谷、荒地、 劣地建设废料场、堆场。 【条文释义】 可再生地包括可以改造利用的城市废弃地(如裸岩、塌陷地、废弃坑等)、农林业生产难以使用地(如荒山、沙荒地、劣地、石砾地、盐碱地等)、工业废弃地(废弃厂房、仓库、堆场等)。 开发荒山、沙荒地等生态资源较差的可再生地时,应同时对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或改良。 项目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建设,应提供场地有关污染物的检测报告,并对污染的土地作必要的处理,使之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现行环保标准要求。 废料场应有分类、回收、再利用设施,对有污染的废料应进行防污染处理(如有毒害物质废料场采取防扬 散、防流失等措施;场地做防渗处理确保地下水不被污染),使建设场地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现行环保有关标准要求,不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17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 规划用地的 原始 地形图 2 总平面 施工 图 (应标明废料场、堆场位置) 3 项目区位图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及批复 5 建设项目土壤检测报告 全面评价阶段: 1 规划用地的 原始 地形图 2 总平面 竣工 图 (应标明废料场、堆场位置) 3 项目区位图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及批复 5 建设项目土壤检测报告 【评分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规划设计阶段 1 利用农林业生产难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废弃地建设。 2 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闲置土地 进行 建设,受污染土地的治理达到国家现行 有关 标准 的 环保要求。 3 利用沟谷、荒地、劣地建设废料场、堆场。 全面评价阶段 同规划设计阶段。 竣工图与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图应 一致。 同设计规划阶段。 注:此条分值范围为 ~ ,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若总分多于 记为 分。 物流与交通运输 物流运输优先 考虑 共享社会资源, 并符合下列规定 : 1 建设场地邻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 2 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18 3 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 厂区 负荷中心。 【条文释义】 对 工业企业运输所需要的车辆、船只、辅助设备和维修设施的配置首先应尽量考虑社会化,充分利用附近专业运输部门的设施;对易燃、剧毒、腐蚀、有压、保温等物品的专用车、船或附近水、陆交通部门不能提供的运输工具,应由企业自备,但经货运双方协商,使选型合理、数量适当;自备车、船的维护修理应最大限度的外协,以缩 小工业企业自置的修理范围。 建设场地 选择时应靠近公路、铁路、水运码头或航空港 ,可 将企业的外部运输纳入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公用动力站房包括 为全厂提供水、电、气等生产动力的公用变配电所、集中供热锅炉房、水泵房 等;公用动力站房 输送的是特定的物流。 公用动力站房应满足相应现行设计规范(如《氧气站设计规范》、《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合理靠近 主要用户负荷中心或 市政基础设施,能便捷地接收或提供市政供水、电、气、热资源,减少损耗。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相关推荐
杂物。 如果焊接在晚上操作,应有充足的照明。 在 HDPE 土工膜搭接处,应去掉皱折,当皱折大小于 10 厘米时,采用圆形或椭圆补丁,补丁大小应超 出切口周边 5 厘米。 当环境温度和不利的天气条件严重影响 HDPE 土工膜焊接时,应停止作业。 长丝无纺土工布土 土工布的铺设方法: (1).用人工滚铺;布面要平整, 土工布 与罐 基础、围堤、管支墩基础及设备基础相接处土工 布 向上翻高
— — — W/(m K) — (m K)/W (m K)/W √ √ √ √ √ √ √ √ √ √ √ √ √ √ √ 能耗计算: 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需按照《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进行能耗计算,计算结果为: 19 2 2 2 2 2 2 2 绿色建筑自评项目名称: 自评内容
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 用完后清扫干净。 边坡土坡全部采用密目网严密覆盖 ,防止扬尘。 13 图 3 密目网覆盖边坡和材料 移动式 垃圾 箱和砖砌垃圾池 : 施工现场利用施工废弃的多层板、方木制作 10 个移 动式 垃圾 箱,生活区采用砖砌垃圾池回收垃圾。 每天设专人 对 将垃圾外运至垃圾回收站处理。 图 大门口限速牌和移动式垃圾箱 图 4 移动式垃圾箱和砖砌垃圾池 14 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
,深度同土球或裸根系的直径,但必须松翻底土 10CM 以上,坑(穴)上下垂直,另外高燥砂性土地树穴宜稍深,低洼粘土地可稍浅,树穴提前 23天开挖,以日光晒穴; 树木土球的包扎 土球的包扎常用草绳包扎,采用橘子瓣、五角形、铜线形皆可;但必须做到牢固、不露根、不 掉土、确保土球不破碎、不脱绑;对名贵大树的包扎,除了用草缠绕,还必须用细麻绳子等加固包扎; 树木挖掘 ( 1) 挖掘裸根树木一定要用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