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班组建设总结(精选多篇)内容摘要:

班组建设刍议 江苏移动徐州分公司总经理 王峰 “ 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 ”。 如何通过基层班组建设推动企业实现 “ 从优秀到卓越 ” 的跨越,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兴课题,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世界 500 强企业行业竞争的新坐标。 然而一 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动荡等外部环境的变迁,行业博弈情势之汹涌远远超出了班组转型的张力,班组建设仍只能停滞在浅尝辄止的层面。 作为企业管理的系统集成者、企业方针目标的落地者、企业文化的直接传承者,基层班组应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关注度和建设力度。 对中国移动而言,当前企业员工和班组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员工年龄段集中在 20~25 岁, 30 岁以下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 85%以上;员工的学历层次较高,公司用工本科以上占比达 70%,派遣制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55%以上;一线员工(基层班组)平均占员工(班组)总数的 80%以上。 这一鲜明特性无疑要求班组建设寻求较为贴合的切入点:根据员工群年龄段分布以员工生活习惯为切入点进行班组建设、根据员工学历分布状态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进行班组建设、根据一线员工的工作性质以生产经营为切入点进行班组建设。 ■ 试水 班组建设在基层如何落地。 作为一线经营单位,如何探索新型班组建设模式,并推广应用到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管理中,切实促进班组效率和整体效能的提升,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江苏徐州,徐州移动领导班子基于班组现状提出了 “ 历时两年,重视基石作用,强化基础管理,推进基层建设 ” 的 “ 两年三基 ” 建设计划,全力打造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班组建设工程。 “ 重视基石作用 ” 即是切实认识到 “ 基层千根线 ”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线把脉、基层调研、全员成长计划等常态化举措,让管理层和一线员工都认识到基层班组的重要性,从而给予足够的关注力度; “ 强化基础管理 ” 即打破常规化管理手段,构建公司领导支持、职能部门支撑、兄弟班组协同、班组创新发展、员工自我约束的“ 五环管理模式 ” ,迅速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形成领导放任、员工信任的民主管理机制; “ 推进基层建设 ” 是指通过各类实体文化建设和程序建设的持续投入,在规范基层制度流程的同时 ,不断强化基层战略执行,提升企业软实力。 对于企业班组建设而言,任何规划都须探索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实施战略。 针对 “ 两年三基 ” 的建设计划,徐州移动以纵向支撑和横向发展 “ 两条腿走路 ” 的实施战略,注重基础素质的提升,建立分层分级的建设体系,加快基层卓越班组的构建,推动企业由优秀向卓越的和谐跨越。 实施战略一:领导层 “ 纵向支撑 ”。 抓管理:帮助基层班组建立管理手段。 管理层应制定一套有利于生产经营的班组建设举措,主动解决当前基层班组所面临的管理难题。 徐州移动采取的是制定 “ 三个一 ” 行政程序,即制定 “ 一套评估体系 ”提升基层 管理能力,配置 “ 一本工作手册 ” 防范班组长疏于管理,搭建 “ 一个管理平台 ” 克服基层班组程序混乱的弊端。 三套程序实施以来,徐州移动班组建设成效显著,班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全区涌现标杆班组 120 多个,员工离职率降低 30 个百分点,服务满意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 抓素质:帮助基层班组打造精英团队。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绩效的班组团队,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班组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 徐州移动的做法一是制定 “ 炼金计划 ” ,先后选拔 400 名一线 “ 种子员工 ” 到市公司职能部门炼金。 二是构建 “345”基层员工 培训流程,采取集中开展大课式培训、分区驻地小课式培训、县区交流学习的 “ 三位一体 ” 培训流程,基础培训、提升培训、进阶培训、效能培训 “ 四步走 ” 的培训周期,日行事例、晨夕会、接待拜访模型、节点指导、关系维护 “ 五步指导 ” ,帮助基层班组培养高素质队伍。 抓协同:帮助基层班组构建支撑发展体系。 一是实施班组结对互助计划。 由优秀班组挂钩后进班组、城区营业厅挂钩乡镇营业厅,通过班组间的管理帮扶、工作指导、经验分享,使后进班组尽快提升。 二是在 300 多个基层班组开展互动体验式轮岗交流,如客户经理、外呼人员与营业人员互动体验。 三是 采取职能部门挂靠、工会挂单的方式,指导基层班组建设。 目前 300 多个基层班组与 26个中层、 9 个职能部门和 16 个分工会全部实现挂靠,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实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实施战略二:基层班组 “ 横向创新发展 ”。 徐州移动鼓励基层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不断借助公司的各类资源,探索适合自身的建设模式。 抓发展:基层班组要借力创新求发展。 徐州移动连续 6 年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连续 7 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行业、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单位、江苏省服务明星企业 等。 这些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基层班组的 “ 内外兼修 ” : “ 班组建设走出去 ” ,先后组织话务、投诉、中高端等 24个班组走进维维集团、徐工集团、铁路机务段等60 余家重要集团; “ 班组服务请进来 ” ,请进兄弟部门实现内部协同、请进市县领导实现上下联动、请进合作伙伴实现交流沟通、请进重要客户实现精益求精。 抓效率:基层班组要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手段。 班组管理者和员工的合理配置可提升班组运作效率。 徐州移动基层班组自我探索出三种效率机制。 沟通 100 店等大型班组形成 “ 班长唱白脸、值班经理唱红脸 ”的 “ 红白脸搭配管理 ” 营业机制; 90 后员工 较多的班组,创新出 “ 师徒结对子 ” 、 “ 影子戏法 ” 、 “ 员工辅导员制 ” 等结伴管理机制;话务、投诉、基建等一线班组,探索出 “ 前后台协作机制 ” ,该机制受到徐州市政府的肯定,并作为 “ 典型引路 ”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复制推广。 ■ 规划 基层班组建设寻求怎样的着力点。 江苏移动在实践中发现,基层班组不仅是中国移动的一线窗口,也不仅是企业各类生产营销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发展的浓缩,是化整为零的企业。 因此,须以 “ 精细、创新、协同 ” 三轮驱动的建设思路贯穿全程。 由此,徐州移动逐渐形成了 “ 思路、管理、建设、素质、关系、运营 ” 等关键点和着力点。 着力点一:思路求 “ 活 ”。 思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