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为准。 本 规范 适用于 江苏省 城网低压电力 用户集中抄表终端 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2082020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 — 第 11 部分:测量设备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第 21 部分 静止式有功电能表( 1 级和 2级)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第 22 部分 静止式有功电能表( 级和 级)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第 21 部分 静止式无功电能表( 2 级和 3级) GB/T 28292020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20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1 部分:总则 Q/GDW129202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130202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2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功能规范 Q/GDW 374202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Q/GDW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 第三部分:采集器型式规范 Q/GDW 376202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Q/GDW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集中抄表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低压 集中抄表终端 是指收集 低压供电 的 电力用 户 电能表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2 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以下简称为集抄终端。 4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分类 集抄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见表 1。 表 1 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 DC X X X X XXXX 分类 上行通信信道 下行通信信道 温度级别 产品代号 DC-低压 集中抄表 终端 G-无线 G网 C-无线 C网 L-有线网络 P- 公共交换电话网 T- 其它 下行通信信道: J-微功率无线 Z-电力线载波 L-有线网络 1~ 9- 1~ 9 路电能表接口 1- C1 2- C2 3- C3 4- Cx 由不大于 8位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 英文字母可由生产企业名称拼音简称表示,数字代表产品设计序号 选用类型 集抄终端:类型标识代码为 DCGL14XXXX 或 DCCL14XXXX。 上行通信信道选用无线 公网 G 网 或 C 网 , 或者光纤网络, 下行信道 为有线, 1 路 RS485 总线 式 电能表接口 【分两路分别隔离输出(扩大驱动能力), 每 端口具备 接入 32 只电能表 的驱动力,每个终端最大接入总数为 64 只电表】。 气候环境 选用 Cx 级 ,见表 2。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终端正常工作的温度。 5 技 术要求 环境条件 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参比温度为 23C;参比湿度为 40% ~ 60%。 温湿度范围 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 2。 表 2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场所类型 级别 空 气 温 度 湿 度 范 围 ℃ 最大变化率 a ℃ /h 相对湿度 b % 最大绝对湿度 g/m3 遮 蔽 C1 5~ +45 5~ 95 29 C2 25~ +55 10~ 100 户 外 C3 40~ +70 1 35 协议特定 Cx 25~ +70 1 10~ 100 35 a 温度变化率取 5 min 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根据江苏省地域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分类协议特定 Cx。 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3 大气压力 ~ (海拔 4000m 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 机械影响 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 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 频率范围: 10Hz~ 150Hz; —— 位移幅值: (频率≤ 60Hz); —— 加速度幅值: 10m/s2(频率 60Hz)。 工作电源 工作电源 集抄终端使用单相电源供电。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 AC220V,允许偏差 20% ~ +20% ;频率: 50Hz,允许偏差 6% ~ +2%。 功率消耗 在非通信状态下,集抄终端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 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 3W。 失电告警 集抄终端 具备失电快速检测功能, 在供电电源 中断 后,应 立即向主站上报停电告警事件。 终端的剩余电荷(或后备电源)应使终端在停电后能 继续 工作一段时间,确保 能发出送出一条告警报文 ,主动将停电事件记录 ( ERC14) 上报到主站。 时钟和 数据 失电 保持 集抄终端应 采用带温度补偿的硬件时钟 计时单元,计时单元的日计时误差≤177。 1s/d。 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措施 保持时钟继续计时, 保持 的时间不少于 一个月。 电源恢复时,终端 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终端所使用的电池 (包括停电后备电池) 在终端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断电后可维持内部时钟正确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 5 年。 电池电压不足时,终端应自动提示、报警。 抗接地故障能力 低压三相电源在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 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 倍的标称电压。 在此极端供电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 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 可靠性指标 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 72h,在 72h 期间每 8h 进行抽测,其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集抄终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不低于 104h。 数据传输信道 通信信道 集抄终端 与主站的 通信 信道 采用无线公网 或 光纤网络,与电能表的 本地 通信采用 RS485 总线方式。 通信信道接口 集抄终端通信接口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要满足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通 信模块可互换的要求,通信单元性能应符合 Q/GDW — 2020 相关要求。 通信协议 集抄终端 与主站的通信协议应符合 Q/GDW — 2020 及其备案文件的要求 ; 与主站的通信链接采用平衡信道传输方式, 应能支持 规约中的三种工作模式。 集抄终端 与 电能表的 本地通信 至少 应支持 DL/T 645199 DL/T 6452020 及其备案文件的要求 并能 根据测量点配置 适应不同的通信速率 , 并可根据要求增加指定的规约。 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4 天线 采用无线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终端封印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终 端上拔出或拆下。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外形 结构 集抄终端的 结构 应 符合 Q/GDW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采集器型式规范》 采集器 I 型外观型式 的结构要求,通信模块的结构 符合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要求 ,结构的具体说明见本规定的附件 A 部分。 集抄终端外形结构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接线端子、通信接口、铭牌、标志标识上各个厂商之间应达到统一。 机械强度 集抄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不应影响其正常工作。 阻燃性能 终端阻燃性能应符合 GB/T 的阻燃要求。 外壳防护性能 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51 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接线端子 —— 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 电压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 ~ 的引出线配合。 其它弱电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 ~ 的引出线配合。 —— 端子排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 本部分 的 要求。 ——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 GB/T 的阻燃要求。 —— 应在端子 盖内侧刻印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清晰、永久不脱落。 加封印 外壳、翻盖、端子座 盖 应能加封印。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接地端子 终端如果需要接地,接地端子应能与 4mm2 导线良好配合接触。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 3 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 2020m 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T 的规定进行修正。 表 3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 (V)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U≤ 25 1 25< U≤ 60 2 2 60< U≤ 250 3 4 250< U≤ 380 4 5 绝缘性能要求 绝缘电阻 集抄终端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 4 所示: 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5 表 4 绝 缘 电 阻 额定绝缘电压 V 绝缘电阻 MΩ 测试电压 V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U≤ 60 ≥ 10 ≥ 2 250 60< U≤ 250 ≥ 10 ≥ 2 500 U> 250 ≥ 10 ≥ 2 10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 U> 250V 的要求。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 5 中规定的 50Hz 的交流电压,历时 1min 的绝缘强度试验。 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 5mA。 表 5 试 验 电 压 单位: V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U≤ 60 500 125< U≤ 250 2020 60< U≤ 125 1500 250< U≤ 400 2500 注: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 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 2500V。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 6 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 5 次。 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表 6 冲击电压峰值 单位: V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 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U≤ 60 2020 125< U≤ 250 5000 60< U≤ 125 5000 250< U≤ 400 6000 注: RS485 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 4000V 电磁兼容性要求 集抄终端 应能承受传导的和辐射的电磁骚扰以及静电放电的影响,设备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包括: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工频磁场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浪涌抗扰度。 试验具体要求见 Q/GDW — 2020 相关条款规定。 试验等级和要求见表 7。 江苏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6 表 7 电磁兼容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等级 试 验 值 试 验 回 路 工频磁场抗扰度 400A/ m 整机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3/4 10V/m( 80MHz~ 1000MHz) 30V/ m( ~ 2GHz) 整机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3 10V(非调制) 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 静电放电抗扰度 4 8kV,直接和间接 外壳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耦合) 通信线脉冲信号输入线 3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4 电源回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2 (共模)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RS 485 接口 4 (共模) (差模) 电源回路 浪涌抗扰度 2 (共模)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4 (共模) (差模) 电源回路 功能要求 功能配置 集中抄表终端的功能配置见 表 8。 表 8 集中抄表终端的功能配置 序号 项 目 1 数据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