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校学生们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班。 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奠 定了基础。 二 、 加 强 德 育 管 理 , 提 高 学 生 的 道 德 水 平 15 加强德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们认为:“学生身体有缺陷,但心理应该是健康 的;身体有残疾,品德应该是优良的。 ”为了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变成学生个体的思想品 质,学校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较好、业务素质较强的德育队伍,同时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根 据不同的业务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整体化、系列化、规范化。 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升国旗活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工作。 根据不同层次和年龄阶段的学 生情况,开展理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加强对学生自强意识教育,重视 16 法制教育,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提高保护 自身的能力,特别加强了日常道德规范教育和师生的安全教育。 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们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自主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是对学生的纪律、卫生、礼仪、安全、环保教育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并加强监督检查力 度,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班干部的核心 作用 ,定期举办学生干部例会和培训会,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行学生轮流值周制、 班主任值周和班干部轮换制,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的育人氛围。 17 三、强化师德教育,深入开展教学能力达标活动 今年我校继续深入开展“爱岗敬业,奠基未来”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建 章立制,积极探索规范师德师风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严格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 道德建设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提高。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学校强化教师培养工作 , 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各样 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水平。 制定了教师培 18 训中、长期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每月由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培 训一次。 培训内容包括特殊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理论、实践心得以及一些教师自身的阅读思考 心得,通过校内培训 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备好课是上好 课的前提,今年,我们狠抓了备课,通过反复检查规范了教案的书写。 我们要求教师严格按 照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 极探讨、总结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 19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教 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广泛开展教学能力达标活动,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 复习课等听评课活动和粉笔字、钢笔字、手语达标测试等活动,鼓励教师外塑形象、内练真 功,真正为培养教师能力、提升教师素质服务,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优化。 年初我校发展和完善了对教师的工作评价制度,按照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能够调动教 师工作积极性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考核方案进行,要求年底每一位教师拿出自评报告,学校写 出评价报告。 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20 今年学校倡导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既要做课堂教学改革 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也要自觉地收集学科教学资源,成为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制定逐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的计划与措施,齐心协力共建学校教学资源库。 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方案中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 教学反思、 学业成绩的检测评定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并制作了平时和学期末检查记录表,健全教学 常 规 管 理 各 项 制 度 , 做 到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有检查记录、有反馈意见、有总结报告。 建立和完 善教学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校领导、教导处管理的责任;有听课、说课、评课制度与要 21 求,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使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和不失时机的 调控, 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张驰有度,收放自如。 加 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强 化特殊教育现代教学意识,明确特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特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责任心,提高学科教 学质量。 我校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 形成良好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一 22 周内至少保障 2学时以上的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