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热浸镀锌 锌液的工作温度:镀 Q235 材质的工件温度应控制在 455 摄氏度 — 465 摄氏度范围内。 镀 Q345 材质的工件温度应控制在 440 摄氏度 — 455 摄氏度范围内。 待锌液升温达到工作温度范围后,才能开始镀锌。 停产期间应保温,温度为 425 摄氏度 — 435 摄氏度。 浸 镀时间 厚度小于 5mm 的部件浸锌 50— 60 秒; 厚度在 5— 8mm 的部件浸锌 60— 80 秒; 厚度大于 8mm 的部件浸锌 70— 90 秒; 塔脚为 120— 150 秒。 镀件进入锌液前,先将液面的氧化层清除,应平稳稍慢,尽量保持倾斜或垂直位置,防止扣锌。 部件上表面浸入锌液深度为 100— 400mm,并应适当进行上下串动,由锌液引出时应保持液面无锌灰及异物。 部件由锌锅引出时,应尽量保持倾斜或垂直位置,以便部件上多余锌液顺流脱落,并及时振动,去除多余的锌。 镀件提出锌锅后应及 时浸入冷却槽。 空冷时间控制在 80 秒内。 镀锌所用的锌锭为 0 号或 1 号锌。 生产过程中锌锅内锌液应符合 3 号锌标江苏翔宇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JG/J 08— 2020 第 4 页 共 7 页 准,含锌量每周化验一次。 由于镀锌过程中锌的消耗,每天可根据镀锌件的实际消耗量添加锌和锌基合金,向锌液内加入锌锭、稀土 — 锌基合金(或锌铝合金)时,均需干燥至表面无水后方可投入。 锌液温度的测定采用热电偶,在锌锅两端测量,热电偶应固定在距锅壁50mm,热电偶插入深度 300— 500mm。 镀锌正常工作时,每周捞渣一次,捞渣前温度升高到 480 摄氏度,待锌渣下沉后捞 出锌渣。 冷却 冷却水温须保持在 60 摄氏度以下,冷却时必须整个塔材全部浸入水中。 冷却水应保持流动,水质清澈, PH 值应在 6 至 8 之间。 钝化处理和漂洗(如用户要求及合同规定时进行) 钝化液是由重铬酸钠 %~ %,硫酸( 98%) %的水溶液,钝化温度为常温,钝化时间为 10— 30 秒,为促进钝化处理,钝化时工件在钝化液中应串动一次,以防止相互接触处钝化不到。 钝化检验依据钝化膜以亮黄色为正常,用手指擦拭不掉为检验标准。 钝化出来的工件需进行漂洗,漂洗水温应小于 50 摄氏度,漂洗水应清澈,不得有异臭,漂洗时间为 10— 30 秒。 卸料 卸料必须在吊架支撑后进行,严禁无支撑卸料。 清除镀件表面残渣与滴瘤。 检验 、修整 外观应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应有毛刺、 滴瘤、起皮、麻面、多余结块和锌灰,不得有过酸洗、过烧或露铁等缺陷。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应符合表 A 的规定 表 A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 镀件厚度 mm 最小平均厚度 um 最小平均附着量 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