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内容摘要:

工程 2. 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编制依据 施工承包合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176— 2020); 其他关于质量缺陷处理的 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定。 编制目的 为加强本标段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规范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统一混凝土结构外观质 量缺陷管理程序以及对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特编制本缺陷处理方案。 适用范围 本缺陷处理方案适用于本标段内所有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模板拆除后外观质量缺陷的分类、记录、处理及验收。 3. 外观质量缺陷检查(测)项目分类及标准 外观质量缺陷检查(测)项目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检查(测)项目为有:建筑物外部尺寸偏差、平整度、蜂窝、麻面、气泡、孔洞、缺损、掉角、挂帘、错台、钢筋头外露、管件头外露、冷缝、施工缝等。 外观质量缺陷分类 外观质量缺陷主要分为二类。 Ⅰ类质量缺陷为: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但对结构安全、运行无影响、仅对外观有较小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2 Ⅱ类质量缺陷为: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一定影响,经常规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外观质量缺陷标准 表 3 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项 目 区 域 质 量 标 准 内 容 Ⅰ 类 Ⅱ 类 外部尺寸 渠道衬砌 宽度允许偏差177。 30mm 检测合格率 ≥ 60% < 60% 混 凝土建筑物 允许偏差177。 20mm 检测合格率 ≥ 60% < 60% 不平整度 渠道衬砌 不大于 10mm/2m 检测合格率 ≥ 60% < 60% 混凝土建筑物 不大于 4mm/2m 检测合格率 ≥ 60% < 60% 较高速水流区 V> 6m/S 时:局部突起高度 12mm。 一般流速区 V≤ 6m/S 时:局部突起高度 25mm。 表面缺陷 蜂窝空洞 累计面积< 5% 累计面积 % 单个面积 m2 ≤ 10% ≤ m2 > 10% > m2 气泡 累计面积< 5% 累计面积 % 单个直径 mm ≤ 10% ≤ 10mm > 10% > 10mm 缺损掉角 累计面积< 5% 累计面积 % 单个面积 m2 ≤ 10% ≤ m2 > 10% > m2 注:表面缺陷面积主要包括麻面、蜂窝、空洞、气泡、缺损掉角、挂帘、小于 1cm 错台。 4. 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细微问题,它关系单位、分部及分项(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 建筑物外部尺寸偏差及平整度原因分析 测量员的放样操作误差和测量仪器的误差; 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误差,模板支立的准 确程度、测量定位点的保护、模板的加固稳定性及加固方法; 模板原材和加固原材的刚度等。 蜂窝原因分析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不当或水泥、砂、石子、水计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3 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桶使石子集中,造成砂浆离析; 混凝土为分层下料或振捣不实,漏振、振捣时间不够;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钢筋间距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较大或塌落度过小; 麻面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造成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气泡原因分析 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或粗骨料偏多、大小不当,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导致粒料不密实.形成自由空隙; 混凝土的拌和、浇筑过程中, 容易混进空气,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气泡既不能自行逸出,振捣没能排除多余的气泡; 振捣时间过短,骨料颗粒没有靠拢紧密.不能将水和多余的空气排出; 大面积整块钢模无接缝,不利于多余水及空气的排出.易形成气泡; 钢模刷油后有一定的粘滞力,使得接触面的水不易跑动, ,混凝土表面形成水泡 (最终形成气泡 )的机率较大。 孔洞原因分析 钢筋较密的部位和混凝土预留孔洞的部位,因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进行浇筑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的孔洞; 4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土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混凝土离析,石子集中,严重跑浆。 缺损、掉角原因分析 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掉角缺损; 拆模后对混凝土的保护不够,产生碰撞、摩擦导致。 挂帘、错台原因分析 混凝土分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