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地、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三)工学结合模式创新,教学改革初显成效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中,以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根据专业特点创建了 “三对接、五段式 ”、 “产学结合、学做一体 ”、 “工学合一、学做一体 ” 、 “三对接、三段式 ” 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切入点,为华药、石药等 56 家开展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密切了校企关系,校企共同组织实施的 “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三对接 ”, “职业基础学习、职业认识实践、专业核心能力学习、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学习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五阶段 ”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依托学校真空泵厂、设备安装制造车间,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生产、共同学习、共同为社会服务,实现了 “产学结合、学做一体 ”,学业与职业深度融合。 国家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9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利用分析检验中心,承担 “石家庄双联化工 集团 ”、 “顺天石墨电极厂 ”、 “金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等多家企业的原料、产品、不明中间产物的检测任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实现了 “工学合一,学做一体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以为企业开发新产品为纽带,带动与冀州银海、河北铢锋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染料厂、河北金鱼涂料集团、石家庄光明日化等企业的合作,促进了“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三对接 ”、 “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三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在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引领下,各专业 探索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普遍推行了职业导向的 “2++”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完成职业所需要基本知识和能力,第三年的第一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订单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等,第二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本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生产性实训占实践环节比例达 5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 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先后举办了 “建滔甲醇工艺班 ”、 “泛亚龙腾机修班 ”、 “欧意药业制药工艺班 ”、 “旭阳焦化化工班 ”、 “正元化工班 ”、 “唐山万丰兴班 ”、“华药倍达班 ”等 50 余个订 单培养班。 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上,院长柴锡庆教授主持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 年获河北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35 个专业全部构建了面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 ,制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 一大批课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 、 CDIO 等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融 “教、学、做 ”一体的课程项目化改造。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了 57 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 1 门、省级精品课 6门、校级精品课 43 门。 推进考试考核方 法改革,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 15 门课程施行以证代考制度,创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适应企业需求将毕业答辩地点移至企业。 近年来,学校教师编写出版教材 117 部,其中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8 部,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36 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63 部,多部规划教材被全国同类院校广泛采用。 3.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近三年来,考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 300%以上,录取新 国家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0 生报到率达 90%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5%以上,对口率 94%以上,企业评价总体满意率 95%以上。 33 个专业实 现了双证书全覆盖,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超过 98%。 20 2020年,我校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化工检修钳工、化工仪表维修工、发酵工、食品检验工等 9 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共获团体一等奖 6 次、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1 次。 (四) 实训基地彰显实力 , 双师团队素质优良 1. 实训基地 建设 奠定并 彰显 办学 实力。 学校建有化工、制药、机电以及计算机与管理四大实训基地,共 21 个实训中心, 111 个实训室。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13 个。 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两个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 , 生物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学校 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授予为 “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 ,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鉴定站 ”。 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条件,学校 20 2020 连续 2 年承办国家级二类赛事 4 场, 2020 年,承办首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和第四届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共有 87 支职业院校代表队参赛。 2020 年承办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仪表维修工首届职工组和第二届学生组技能大赛。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泸天化、云天化等 67 家大型企业以及 96 所职业院校代表队参赛。 2020 年 8 月,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化工仪表维修工职工技能大赛在我校举办。 2. “双师 型 ”专业 教学 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各重点建设专业均建立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其中生物制药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到教学执行,校企人员共同参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基本实现了主要实践环节教学由行业企业一线 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完成。 通过从企业引进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落实教师顶岗实践制度等措施,现有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明显改善。 全校现有教授 30 人,省级教学名师 1 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3 人,校级教学名师 11 人。 从企业引进的专任教师比例占 48%,具有 “双师 ”素质的专业教师占 87%。 专业教师 兼 专比例为 :1。 国家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1 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承揽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126 项,其中省、市科技进步奖 11 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 5 项,发 表论文1086 篇,其中核心期刊 351 篇, SCI、 EI、 ISTP 等收录的论文 12 篇; 11 人次获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和河北省 “三育人 ”标兵等荣誉称号。 (五)社会服务水平领先,研发培训成果丰硕 1.技术服务成绩显著。 近三年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53 项,承担企业技术改造 28 项,产品研发 11 项,转让技术成果 8 项,安装工程 12 项,承揽大修工程 8 项,到款额 528 万元。 学校教师和学生共获专利 51 项。 2020 年建立生物制药新药研发基地,主要以植物生物反应器研发、应用 及工程转化和产业化为主要建设方向,力争在 510 年内培育出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降糖和降脂等方面的新产品,已与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学校真空泵厂是具有近 60 年历史和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企业,始终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并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各类产品的省内外固定客户近 200 家。 精细化工技术服务中心与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江西省德兴市百勤异 VC 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引进资金 11 万元;加强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校内与河北铢峰化工有 限公司、顺天电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研发。 工业分析与检测中心为河北金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河北铢峰化工有限公司做新产品研发和分析检测, “年产 30tAE活性酯新工艺 ”、 “年产 20t 三嗪环新工艺 ”、 “年产 100t 异辛酸钠新产品 ”等成果陆续通过鉴定投入生产。 2.积极承担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 近三年为石药集团、华药集团、华鲁恒升集团等 68 家企业培训职工 12156 人次,职业技能鉴定 13267 人次,其中职工 3162 人。 3. 连续 承办全国和行业技能大赛。 化工技术实训中心连续承办全国石 油化工行业化工总控工学生和职工技能大赛,过程控制实训中心连续承办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仪表维修工学生和职工技能大赛,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连续承办石药集团职工技术练兵比武大赛。 4. 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学校与省内外 4 所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与 3 所院校签订了对口交流协议,为 7 所职业院校、职教中心提供了师资培训、学生实训等。 国家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2 学校作为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制药技术类、电仪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在全国同类职业院校中起到了带动引领作用。 此外,学校还在全国和省内其他行业协会、社 会团体中任有重要职位: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主席团主席单位,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学校,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校,华北大区协作组组长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德育工作委员会理事学校,河北省工程图学会副理事长学校等。 综上所述,河北化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