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检修技术规程1:总结计划汇报设计可编辑内容摘要:

推力盘等)晃度及弯曲度;推力盘及联轴器的瓢偏等并作好记录; 8. 转子吊入后 用大块干净的白布或塑料布盖好,以防落入杂物;并应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五、动静间隙的测定: 测量动静间隙的目的是监视蒸汽入口侧最小间隙,不得地狱原设计值,以及监视隔板是否有蠕变现象,否则影响机组效率。 1. 测定方法: (1) 汽轮机在大修解体推力瓦前及大修吊入转子、推力轴承组装完毕后需要进行动静叶间隙的测定,并作好记录; (2) 将转子从高压侧推向低压侧,使转子位于工作状态; (3) 检查间隙,转子在汽缸内的第一位置依照转子上的记号开始标定,并记录,目的在于下次检修时仍然在原位置测定,可进行比较; (4) 检查间隙时,转子的第二位置是规定将 转子自第一位置回转 90 度处,目的是检验第一位置测量的正确性,其次是确定叶轮在套装上的可能变形与歪斜; (5) 动静间隙的测定是利用楔形塞尺或塞尺在汽轮机汽缸结合面两侧逐级地分别进行,塞尺不能用力插入;如有大变化,多次测量并查明原因。 二、 轴径扬度的测定: 1. 转子每次大修前后都要对转子进行检验,目的是测得转子的扬度,校验基础的纵向不平衡下沉,并作为联轴器中心变化的依据。 2. 测定方法: ( 1) 将转子转至 0度位置,用水平仪在规定位置测量轴径的水平,确定扬起方向,记录一次读数; ( 2) 将水平仪掉转 180 度,记录扬起方向及第二读数; ( 3) 确定扬起方 向及计算扬度数值; 第一种情况:扬起方向一致,利用 a=( a1+a2) /2,求平均整值; a a2为两次读数值; 第二种情况:扬起方向一致,利用 a=( a1a2) /2 求平均值; a1 为较大数, a2 为较小数; 3. 扬度标准:汽轮机转子向高压部分扬起,保证后轴承处扬度为零。 三、 转子晃度及弯曲度的测定: 汽轮机转子在高速运转,必须要求转动的各部件无显著的不平衡和动静叶片之间保持正常间隙,所以应对转子各部件进行晃度的测定。 1. 测定方法: ( 1) 将测量处用细砂布打磨光滑干净; ( 2) 将百分表放置在固定的汽缸平面上或轴承座上,并安放牢固, 安置方法是将表座固定在平面上,百分表杆应垂直于圆周表面(即通过圆心); ( 3) 将圆周分成 8等份,并按逆转方向编号。 ( 4) 测量之前轻轻抽动千分表杆 2~ 3 次,若每次均能恢复零位置时,说明千分表已安装牢固; ( 5) 盘动转子使表针分别在各点指示,记下数值,转子回原处后的读数必须与原始的读数相符; ( 6) 最大晃度是直径两端相对数字的最大差值; ( 7) 转子的最大弯曲度即为最大晃动度的 1/2。 2. 质量标准: ( 1) 轴径的晃度不大于 ; ( 2) 轴封套的晃度不大于 ; ( 3) 叶轮轮缘晃度不大于 ; ( 4) 联轴器辐轮晃度不大于 ; ( 5) 推力盘的 晃度不大于 ; ( 6) 主轴弯曲应小于 ; 八、转子上各部件瓢偏度的测定: 对于转子的推力盘、叶轮以及联轴器等部件的端面与轴线之间应有准确的垂直度,否则将会引起推力瓦片不均匀地磨损、动静叶之间的摩擦及中心的不对正,检修中应对上述部件进行瓢偏的测定。 装配方法如下: 测定方法: ( 1) 圆周均分 8等份,按逆时针转动方向顺序编号 1~ 8; ( 2) 检查转子部件端面瓢偏度时,须将两只千分表分别装在沿直径相对 180 度的方向上; ( 3) 在开始测定点 1和 5将百分表调整至零点; ( 4) 盘动转子分别记录两只百分表在各点的指示数值,记 录下来; ( 5) 千分表位于同一直径上两标点处读数的代数差的一半,得数的最大值为最大瓢偏度; ( 6) 表杆应与测量的平面垂直,测点应靠近圆盘的外缘,距边缘 10~ 15mm。 2. 质量标准: ( 1) 叶轮轮缘瓢偏度不大于 ; ( 2) 联轴器辐轮瓢偏度不大于 ; ( 3) 推力盘瓢偏度不大于 ; (五)联轴器找中心 汽轮机组找中心的;目的是使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动部件,特别是使发电机轴中心与汽轮机轴中心保持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这样可保证汽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四、 找中心的方法: 1. 汽轮发电机组在每次大修后都要进行联轴器找正,一般要在本体 检修安装组合完成后进行; 2. 找正应以汽轮机转子为准,调整发电机组转子,使发电机组轴心线是汽轮机轴心线的延续; 3. 联轴器找正径向用一块百分表,端向用两块百分表,并用专用卡具固定在联轴器上; 4. 找正时,两半联轴器同时旋转(或分别旋转),每转 90 度,记录测量数据,具体方法如下: ( 1) 将两半联轴器按记号对正,在联轴器螺孔中穿入两个专用铜销子;(分别旋转时可不用销子) ( 2) 将百分表固定在汽轮机联轴器侧,径向百分表指向发电机联轴器的圆周,跳杆指向中心;端向百分表指向发电机联轴器的平面边缘,对应 180 度,跳杆应该与端面平面垂直; ( 3) 调整百分表至 0 位置,按转子回转方向盘动转子在 0— 90— 180— 270— 360 度时记录百分表的读数,在旋转至 360 位置时,百分表应该回原位;记录数据时按下图: ( 4) 综合记录如下图: B1=B1’+B3’ B2=B2’+B4’ B3=B3’+B1’ B4=B4’+B2’ ( 5)对于记录数值正确性应进行检查,一般正确合乎规律的记录应符合以下条件:A1+A3=A2+A4 B1+B2=B3+B4 (6)找中心误差: 平面: 上下 张口: b=B2B4 ( +)为上涨口,否则相反; 左右张口: b’=B1B3 ( +)为左涨口,否则相反; 圆周: 高低位移:( +)为发电机高,否则相反; 左右位移:( +)为发电机偏右,否则相反; ( 1) 找中心允许偏差:圆周为 +,平面上涨口 0— ,左右张口为177。 五、 联轴器找正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 找正是一项极为重要而且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 百分表指示正确、灵活、跳杆测点应光滑平整,读数时应注意大小指针指示的变动情况,以便读数; ( 2) 百分表架固定要牢固,形状符合,并使跳 杆和被测表面保持垂直; ( 3) 连接两侧联轴器一起转动的销子应活动无卡涩; ( 4) 盘动转子,应该按照转子回转方向转动,并且不能碰撞表架及联轴器,以免影响测量数据; ( 5) 找正用塞尺检查时,塞尺塞入不能用力过大,塞尺片不宜太多。 2. 找正时,应考虑与运行状态相适应,例如汽轮机轴承热膨胀大,转子位置要提高;所以找正时,发电机应比汽轮机转子高并处于张口状态。 3. 为了调整中心,而不致引起轴瓦垫铁接触不良,当垫片数调整超过 时,应检查垫片接触情况,必要时进行研磨,轴瓦垫铁研磨后,应再找中心。 4. 用轴承座调整中心时,应左右基本正确的前提下 ,先调整好上下位置,再调整左右位置,左右移动轴承时,应装百分表,以监视移动量。 (六) 滑 销 系 统 概述:汽轮机启动或停车,增加或减少符合时,汽缸温度会逐渐升高或降低,要产生膨胀或热收缩,它的值可达到几个毫米,与汽缸连接占板的温度相对较小,若使汽缸与占板牢固地连接,将影响汽缸的膨胀,若使其连接松动,汽缸的中心位置将发生变化,汽缸与转子的相对位置不能保持,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汽缸与台板之间装上各种滑销,使汽缸固定在台板上的连接螺栓或销子,留出适当的间隙,形成一个滑销系统,它能保证汽缸向一个方向膨胀,又保持 机组中心不变。 1. 检修工艺: 一般的大修不检修滑销系统,如遇机组振动过大,是因为滑销系统卡涩或磨损而引起时,可进行如下操作: ( 1) 对全部滑销系统进行检查,使其间隙符合厂家或技术标准规定; ( 2) 清理干净滑销系统间隙内杂物; ( 3) 若间隙过小或卡涩,用刮刀刮沿平,若过大则需要更换新销; ( 4) 合格的滑销要清洗干净,涂水银、油膏或干黑铅粉,按原打字钢号装入原处; 所有连接螺栓都应该拆下清洗,吹干净后,涂上黑铅粉,按原记号装入原处,调整垫圈间隙。 (七) 盘 车 装 置 概述:当汽轮机启动或停车时,常常受热或冷却不均,上下缸温差大,轴上 温差达 50~ 60 度,因此在轴下部比上部收缩的快,产生向上弯曲。 为防止汽轮机转子产生弯曲,缩短启动时间,以及停车后能随时启动,故在汽轮机上装有盘车装置,以便在启动前或停车后盘动转子,汽轮机盘车均为机械式低速盘车,当转子升速后能自动退出工作,盘车转速 5r/pmin。 一、 检修工艺及要求: 1. 拆下盘车电机,油管,并与油管道断开; 2. 解体各零部件; 3. 解体后,清理各部件及结合面上的漆片及油垢; 4. 检查各部件无锈蚀、损伤、裂纹、毛刺; 5. 检查蜗轮、蜗杆机构,蜗轮应完整无损坏,接触良好,接触痕迹沿齿长不小于75%,沿齿高不小于 65%; 6. 检查弹性半联轴器,单列向心推力轴承应无磨损; 7. 蜗轮与蜗杆保证 ~。 8. 盘车装置组装后 ,个水平结合面应清理干净,在紧固螺栓的情况下,用 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 9. 各油管路及润滑油孔应清洁畅通;轴端密封良好,回油孔应畅通; 10. 行程开关动作符合要求,锁紧销动作正常,组装完毕正式投入前应实验电动机的正反转; 11. 组装盘车装置,应用手灵活的咬合和脱开,在汽轮机转子冲动后,能立即自动脱离。 (八)主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检修 概述;汽轮的轴承包括主轴承和推力轴承,主轴承是承受转子的重力及由于振动等 原因而引起的其他附加力,并保持转子转动的中心与汽缸的中心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转子与汽缸、汽封、隔板等静子部分的径向间隙正确;推力轴承是承受转子的轴向推力,确定转子在汽缸中的轴向位置,即确定叶片与喷嘴之间,轴封的动静部分之间以及叶轮与隔板的轴向间隙。 汽轮机前轴承为自位式,推力支持轴承分为两半,推力瓦块正反各有 10 块,汽轮机后轴承和发电机前后轴承为圆筒形轴承。 1. 主轴承解体: ( 1) 先拆轴承盖上的所有附件和连接件,再拆下结合面的螺栓; ( 2) 做好记号后,吊走轴承盖,并注意轴承盖与轴瓦顶部是否有垫片; ( 3) 拆除瓦枕(压盖)和轴瓦结 合面螺栓,吊下上下瓦枕,上瓦并做好记号; ( 4) 测量轴瓦前间隙和紧力,并做好记录,用桥形规检查转子下沉情况; ( 5) 在转子吊出后,把下瓦及下瓦枕取出,并做好记号; ( 6) 在装拆轴瓦时,注意不要将轴瓦乌金碰坏,取下的轴承垫子、螺栓、定位销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搞错。 2. 主轴承的清理和检查: ( 1) 将轴瓦各部分清理干净,轴承结合面用刮刀刮干净; ( 2) 检查轴承乌金情况,乌金若有脱落、气孔、杂物、槽道、裂纹等缺陷,应剖掉,进行补焊,然后修刮; ( 3) 检查轴承乌金与瓦胎的结合情况,将轴瓦浸入煤油中,然后取出擦干净表面,用手按压乌金,发现瓦胎与乌金结合处有煤 油挤出,说明乌金脱胎,严重时,应更换备品或重新浇注; ( 4) 检查轴径与五金的接触情况,要求接触沿轴向均匀分布,接触角 60 度以上,接触不均,应加以修刮; ( 5) 轴瓦两端若有 10~ 20mm 的乌金与轴径不应接触,并有泄油间隙约为 ~; ( 6) 检查轴瓦垫铁情况,先用塞尺检查垫铁是否有间隙,在轴承洼涡内涂上少许红丹,将轴瓦放入,轻轻研磨,吊起后检查着色印痕,若接触不良,必须进行研磨;其接触面在 70%以上为止,在不承受转子重量时,下方垫块与洼涡应有 ~ 的间隙。 3. 轴瓦间隙与紧力的测量: ( 1) 轴瓦两侧的间隙通 常是用塞尺在轴瓦的水平结合面四角处测量,塞尺插入的深度约为 10~ 15mm; ( 2) 顶部间隙的测定是用压铅丝的方法,铅丝放置位置如下: a. 将粗约为 1mm,长 50~ 70mm的铅丝,横放于轴径上两处; b. 在下轴瓦结合面处相对应放上铅丝; c. 将上瓦扣上,均匀紧固螺栓,然后松开,吊走上瓦; d. 用千分尺测量铅丝的厚度; e. 轴瓦顶部间隙( A1+A2) /2( B1+B2+B3+B4) /4。 ( 3) 轴瓦紧力的测定: a、 轴瓦紧力同样用压铅丝的方法,与顶部间隙测定铅丝安放位置不同; b、 将粗约 1mm的铅丝放在已组合好的轴瓦(或瓦枕)的顶部; c、 在瓦枕(或轴承 座)结合面处,相对应的放上铅丝; d、 吊上轴承盖,均匀的紧固螺栓,然后松开,吊走轴承盖; e、 紧力大小为结合面铅丝平均厚度减去顶部铅丝平均厚度之差。 f、 轴瓦顶部间隙及紧力应符合要求。 4. 油挡的检修:检修工艺 ( 1) 拆掉油挡上的螺栓或用铜棒轻轻敲打取下油挡; ( 2) 将其结合面及油污清理干净,并用洗铁丝使回油孔畅通; ( 3) 检查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