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突出 ,多雨年洪涝严 重。 春季常有寒潮与洪涝 ,易酿成灾害。 夏秋多有干旱及秋涝。 冬季冰冻时有出现 ,9 月中、下旬易遭“寒露风”危害。 为多年平均降水量 ,最大降水量 ,最小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水日 146 天 ,最大日降水量。 多年平均气温 ℃ ,历史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蒸发量。 年日照时数 1660h,无霜期 271d。 历年平均风速 ,瞬时最大风速 22m/s,历年主导风向 NNE。 水文 地表水 沅江是 11 市内最大的过境河流 ,是 11 市生活、工业用水的水源 ,沅江 11市城区段长 13km,宽 500800m,最高洪水位 ,最低水位 ,多年平均流量 2124m3/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 29000m3/s。 该区地势低平 ,内河、湖泊分布较多 ,主要水系有枉水。 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该区含水层厚度为 25 米左右 ,地下水主要由沅江水补给 ,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位较高 ,最高水位一般高于亚砂土层 ,亚砂土层标高多在 2227 米之间 ,局部地段地面下 4 米可出现砂流层。 地形地貌 11 市地处洞庭平原 ,地貌类型丰富 ,其中以平原为主 ,山、丘、湖兼有 ,形成“三分丘岗 ,两分半山 ,四分半平原和水面”的结构。 11 地区西北部属武陵山系 ,中低山区。 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 ,其间也现断块隆起山 (如太阳山 )和蚀余岛状弧形山。 东部为沅水、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 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 ,组成中山区。 整个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拟建项目场地位于 11 市江北城区东部 ,地貌上属平原岗地类型 ,为河流岗地冲积平原 ,其地貌单元属沅江北岸Ⅰ级阶地范畴。 地震烈度 根据建设部建抗 (1993)13 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省建抗 (1993)44 号《关于抗震设施烈度有关规定的通知》和国家地城局、建设部 2020 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工程按 11 市地区标准 ,设防烈度要求为 7 度。 工程地质 11 市属第四纪河流冲积湖泊沉积层 ,河流冲击层其岩性为砂卵石 ,土质为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 城区含水层厚度为 25 米左右 ,地下水位较高。 建筑场地大部分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上 ,仅桥梁、水坝及部分工程在坚硬岩层上。 其中松散土层区系第四系全新统、更新 统土层区 ,广布于安乡县、汉寿县、临澧、11 市区、津市市及石门县、桃源县和澧县西北部、临澧西部、市区西部及汉寿县南部等地的山区和丘陵区。 石灰岩在石门县、临澧县分布较广 ,但岩溶地貌对构筑物有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 ,必须注意渗漏和地下溶洞等发育情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94)、《建设地基基础设施规范》(GBJ7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土的分类标准》 (GBJ14590)。 根据邻近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程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耕填土和冲洪积、湖积(沼 )相 堆积层组成 ,地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周围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 ,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场地。 城市基础设施 拟建项目东临省道 S306 线 ,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上下水、电力、通讯均可由殡仪馆现有管网接城市市政管网和管线解决。 土地现状及拆迁工程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用地范围在 11 市 33 殡仪馆院内 ,场址地势平坦 ,无征地和拆迁任务。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规模 按照《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 11 市 33 殡仪馆总体规划 ,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 设工程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计划总投资 510 万元。 建设内容 11 市 33 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 主体土建工程 新建 1 栋综合服务楼 ,1~4 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该服务楼由住宿用房、业务接待用房、餐饮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 装饰装修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包括内外装修 ,门窗、地面、屋面等。 附属工程 :中央空调、消防系统、电视、电话、绿化、道路硬化等。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指导思想 殡仪馆是了为表达生者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哀悼 ,举行隆重纪念仪式的场所。 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纪念性建筑 ,它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者说其主题就是庄重、肃穆的整体氛围。 基于此 ,殡仪馆创作可以借鉴纪念建筑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从结构组织、流线安排、层次空间的设计、形象特征的塑造等多方面突出主题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尺度的把握。 殡仪馆是一种平民化的祭奠建筑。 因此尺度不宜夸张 ,特别是近人部分 ,尺度宜自然真实。 整体具象。 整体造型和细部推敲要统一服务于主题。 鉴于主题的抽象性 ,所以形象的表达不宜过于具象。 融于自然。 殡仪馆建筑无论从古人的“天人合一” ,“凝结生气”的风水理论 ,还是到西方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观点来说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建筑同山川自然景观相结合 ,是建筑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 ,使他们从悲哀和冥想中解脱出来。 殡仪馆应保留原基地的植物 ,并在殡仪馆用地周围种植绿化缓冲带 ,与周边建筑相隔离 ,减小附近居民对它的排斥心理。 总平面布置 殡仪馆环境与交通流线对丧户有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 ,该项目设计不仅需要要求功能合理、技术先进 ,而且还应将丧户心理需求体现于整体环境设计之中。 本项目工程规划用地位于 11市 33殡仪馆院内的正南方 ,北抵该殡仪馆停车坪。 在总平面设计中 ,已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协调 ,并突出用地特征 ,强化殡仪馆景观。 拟建项目为一栋 1~4F 的综合服务楼。 建筑体型均为长方形 ,南北朝向。 建筑物四周均留有较多绿地 ,消防通道利用周边道路 ,结合殡仪馆整体一起考虑。 建筑设计 本项目为 11市 33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 ,殡仪馆综合服务楼由住宿用房、业务接待用房 、餐饮服务用房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住宿用房设置在大楼东侧 ,业务接待用房设置于大楼中部 ,餐饮服务用房设置在大楼西侧。 业务接待用房宜设置咨询处、业务洽谈处、收款处和休息处。 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业务厅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80 平方米。 业务厅内各业务洽谈处或业务洽谈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8 平方米。 休息处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30 平方米。 为办公自动化预留条件。 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丧葬用品销售处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30 平方米。 殡仪馆综合服务楼是一种平 民化的祭奠建筑。 因此尺度不宜夸张 ,特别是近人部分 ,尺度宜自然真实。 其设计风格要求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保持一致 ,采用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 ,使它不浮华夸张 ,不庸俗复杂 ,与院内其它建筑遥相呼应 ,协调统一 ,彰显殡仪馆庄重、肃穆的整体氛围。 结构设计 设计要求 建筑物及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一级。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 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 :乙类。 结构形式 综合服务楼采用框架结构形式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由于本工程未提供工程地质勘测资 料 ,根据四周地基情况 ,建设基础采用桩基础。 噪音 休息室、业务办公室等用房室内最大允许噪声级 (A 声级 )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其中休息室允许噪声级为 50dB,业务办公室允许噪声级也为 50dB。 在综合服务楼的顶棚作吸声处理 ,顶棚的吸声系数为 ~。 供配电工程 设计范围 本项目建筑物内各用电设施的供配电。 本项目建筑物内的电气照明。 本项目建筑物内的防雷接地。 用电负荷估算 按 60W/m2 估算 ,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204KW,用电系数取 ,计算容量为 92KW,计算视在功率为 102KVA。 供电电源及引入方式 供电电源引自殡仪馆院内现有总配电间 ,电源电压为 380/220V,采用电缆埋地方式引入。 供配电设施 在本项目建筑物一层设低压配电室 ,采用 GCK3 型抽屉式开关柜进行配电 ,结线方式为两段单母线 ,中间设联络开关。 动力和照明负荷总计量有功和无功电度表设在总进线柜上 ,照明负荷单独计量设在联络柜上 ,动力和照明回路各自分开。 动力设备控制及配电 本项目建筑物 内动力设备均为 380/220V 低压设备 ,采用交流接触器控制 ,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 ,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空调机为挂式、柜式 ,采用插座配电。 电气照明 照。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清白江大湾安置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0 2 成都 50KW 已有 5 立焊机 BX3360 2 成都 60KW 已有 6 弯曲机 GW40 2 成都 已有 7 切断机 GQ40 2 成都 已有 8 电焊机 AX7300 2 成都 5KW 已有 9 平板振动器 4 成都 已有 10 插入式振动器 ZX506 10 成都 已有 11 圆盘锯 2 成都 已有 12 平板刨 MB903A 2 成都 已有 13 台钻 LT24J 1 成都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控制 32 2 7 汽车碰撞与安全 32 2 7 现代车身制造技术 32 2 7 12 课程 性质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 32 2 7 汽车车身艺术设计 32 2 7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32 2 7 专用车结构与设计 32 2 7 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 32 2 7 汽车动力学 32 2 7 汽车制造企业现场管理 32 2 7 汽车法规与产业政策 32 2
武胜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可研报告
半个世纪以来, 医院历经起步、建设、壮大、改革四个发展过程,现已建设成为 一 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1995 年,医 院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1998 年,评为国家爱婴医院和广安市文明单位,目前,医院是广安市首批政府核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广安市劳动局指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现有 在职 职工 393 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