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应急预案内容摘要:

,待地下障碍物清除后,重新插桩。 19)当桩顶不能最后压到设计标高时,应将桩顶部分凿去,不得用桩机行走的方式,将桩强行推断。 20) 当压桩引起周围土体隆起,影响桩行走时,应将桩机前进方向隆起的土铲平,不得强行通过。 21)压桩机纵向行走时,不得单向操作一个手柄,应两个手柄一起动作。 22)压桩机在顶升过程中,船行轨道不应压在已入土的单一桩顶上。 23)压桩机上装设的起重机及卷扬机的使用,应参照起重机及卷扬机的安全交底操作。 24)作业后,应将控制器放在零位,并依次切断各部电源,锁闭门窗。 25)转移工地时,应按规定程序拆卸后,用汽车装运。 所有油管接头处应加闷头螺栓,不得让尘土进入。 液压软管不得强行弯曲。 13 事故处理 1 事故上报必 须实行系统上报制度 ,即事故工点第一管理者必须立即向各自作业队第一负责人报告,安技人员必须向经指挥部安质科报告,调度人员必须向指挥部调度报告,确保各系统信息及时、准确,为事故处理和消除损失的扩大赢得时间,指挥部将在 1 小时内及时上报公司和当地安监局。 2 事故上报程序 ( 1)工程安全事故上报程序 事故程度 伤亡情况 上报时间 报告程序(逐级上报) 重伤 人身局部或完全丧失劳动力 立即( 2 小时内) 指挥部、公司 死亡 1次死亡 12人 立即( 1小时内) 指挥部、公司、安监局 较大伤亡 1次死亡 39或重 伤 10人以上 立即(半小时内) 指挥部、公司、安监局 重大伤亡 1次死亡 10人及以上 立即(半小时内) 指挥部、公司、安监局 ( 2) 交通事故上报程序 事故程度 上报时间 报告程序(逐级上报) 交警部门责任认定时 间 一般事故 12小时内 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 15天 重大事故 立即( 6小时内) 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 20天 特大事故 立即(半小时内) 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 20天 3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及时准确。 4 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 组织调查组,明 确任务,进行分工,尽快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分清责任,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填写调查报告书,结案归档。 伤亡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尽快进行调查处理,以便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并使领导和职工群众从中受到教育,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在调查时,要全面细致查看现场,听取当事者、知情人、见证人和基层领导的陈述;要注意发现痕迹,广泛收集物证;要做详细记录,进行拍照、画图和录象;要及时了解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报告;要组织计划、物 资、财会部门提出经济损失的分析报告;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索取与事故有关的生产、技术、设备的资料;组织技术鉴定和模拟试验等等。 5 伤亡事故调查组职责 ( 1)查明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 2)确定伤亡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者; ( 3)提出对伤亡事故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者处理依据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 ( 4)向派出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调查组成员签名的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6 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内容 (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 2)发生事故的单位(包括单位名称、所 在地址、隶属关系等)和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单位及有关的人员; ( 3)事故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 ( 4)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分析; ( 5)事故责任认定及对责任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处理建议; ( 6)整顿和防范措施; ( 7)调查组负责人及调查组成员名单(签名),必要时在事故调查报告书中还应附相应的科学鉴定资料。 7 事故处理 ( 1)在处理事故时,应结合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责任,对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 2)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应当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者的责任: ①安全工作无人负责,安全 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 ②没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