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厦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于。 风管与套管之间用对人体无害的防火柔性材料封堵。 ( 3)风管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时,应设置长 度适宜的耐火软接管(软接管的长度以凸出两端墙面各 100mm 为宜),严禁采用软接管进行变径。 ( 4)所有送回风口及新风口均设 5mm5mm 直径 的不锈钢丝防鼠网。 室外通风机的进出风口均设不锈钢丝防护网及防雨措施。 风管立管安装 采取自下而上逐节安装、逐节连接、逐段固定的方法;立管与水平管接口处需在安装水平管时即考虑预留出 1~ 米的水平安装距离。 风管过楼板处要加套管。 做法见下图所示: ( 1)最大长度不超过管道直径的 5 倍或 米。 ( 2)铝箔金属保温软管的 连接采用卡箍紧固的连接方式,插接长度应大于 50mm。 ( 3)当连接套管直径大于 300mm 时,应在套管端面 10~ 15mm 处压制环形凸槽,安装时卡箍应在套管的环形凸槽后面。 ( 4)铝箔保温软管的安装,吊卡箍用 404 扁钢制作,吊卡箍可直接安装在保温层上。 支吊架的间距小于。 支吊架形式如下图所示。 风管的严密性测试 空调系统总风量不得低于设计风量,正偏差不应大于 10%,漏风量不应大于 2%,在 750Pa压力下不大于 1%。 风管漏光法测试 系统风 管漏光检测时,光源可置于风管内侧或外侧,但其相对侧应为暗黑环境。 检测光源应沿着被检测接口部位与接缝作缓慢移动,在另一侧进行观察,当发现有光线射出,则说明查到明显漏风处。 对系统风管的检测,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方法。 在严格安装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系统风管的检测以总管和干管为主。 当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的严密性时,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 接缝,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 100m 接缝平均不大于 16 处为合格;中压系统风管每 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1处,且 100m 接缝平均不大于8处为合格。 ( 1)低压系统(工作压力 ≤500Pa为低压系统)抽查 5%,每 10 米接缝漏光点不应多于 2处,且 100 米接缝平均不大于 16 处。 ( 2)中压系统( 500<工作压力 ≤1000Pa为中压系统)抽查 100%,每 10 米接缝漏光点不应多于 1 处,且 100 米接缝平均不大于 8 处。 风管漏风量试验 ( 1)中压系统的风管严密性试验应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对系统漏风量测试进行抽检,抽检率为 20%,且不得小于 1 个系统。 采用风管式进行漏风量测试,风管式测试装置采用孔板做计量元件。 漏风量测试装置试验压力的调节,可采用调整风机转速的方法,也可采用控制 节流装置开度的方法。 漏风量值必须在系统经调整后,保持稳压的条件下测得。 ( 2)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由风机、连接风管、测压仪器、整流栅、节流器和标准孔板等组成。 装置采用角接取压的标准孔板。 孔板 β值范围为 ~(β=d/D);孔板至前、后整流栅及整流栅外直管段距离,应分别符合大于10倍和5倍圆管直径D的规定。 连接风管均为光滑圆管。 孔板至上游2D范围内其圆度允许偏差为 %;下游为 2%。 3 空调通风设备安装 空调风柜、风机的安装技术 柜式空调器的凝结水管应设高度大于 50mm 的 U形管,并应有大于 的坡度接至冷凝水立管回收利用。 机组内热交换器的最低点应设放水阀门,最高点设排气阀。 空调器、空调机、离心式通风机的进出口须用难燃材料制作软接管,长度:进风侧为 100mm,出风侧为 150mm。 不得用软管兼作变径管。 风机盘管安装 凝结水水平管的坡度不小于 ,排至冷凝水立管收集后循环利用。 安装完毕后应试水,确保排水顺畅。 风机盘管与风管、风口的连接必须严密,选用难燃 材料制作软接管。 排气扇安装 天花排气扇采用 φ8 的螺杆吊装,应保证吊装点四角牢固、水平一致,换气扇面部与装饰面紧密嵌合。 4 风管部件安装 消声器安装 消声器运输、安装时不得损坏,安装方向应正确;消声器片安装务必牢固,以防使用后跌落,片距要均匀;消声器与风管的连接严密;消声器应单独设支吊架,其重量不得由风管承受。 防火阀、风量调节阀等风阀安装 各类阀门在与风管连接安装前,应检查阀门制作是否牢固,调节与制动装置是否准确,灵活可靠。 各类 风阀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上,风管上各种阀门的转轴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动灵活。 风管止回阀安装后,应保证其在设计风速下能灵活开启和关闭,关闭时应严密。 风口安装 普通风口安装要求 (1)与装修面紧贴无缝隙,表面无凹凸和翘角,横平竖直、不扭歪,固定螺丝宜在风口侧面。 (2)调节灵活、可靠。 条形风口的安装,接缝处应衔接自然,无明显缝隙。 同一厅室、房间内的相同风口的安装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 (3)有调节和转动装置的风口,安装后应保持原来的灵活度,同一方向的风口,其调节 装置应在同一侧,定位后应无松动现象。 筒形喷口安装 上下大堂采用筒形喷口侧面送风;与风管间采用静压箱或送风立管连接:下大堂的送风静压箱应采用专用支架作固定,不得将其重量负载传至筒形喷口或水平送风管道;上大堂的送风立管应在垂直向合理布置固定支架,使立管安装牢固可靠,与筒形喷口连接开孔应准确。 静压箱或送风立管与筒形喷口连接应顺畅、连接处不得漏风;安装中遇到阻碍时,则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增、换吊架等措施,保证空气输送畅通。 5 风管保温 铝箔玻璃棉板施工 风管铝箔玻璃棉板保温层采 用保温钉连接固定,保温钉与风管采用粘接固定,粘接应牢固,不得脱落;使用粘接剂的性能应复合使用温度或环境卫生的要求。 粘贴保温钉前要将风管壁上的尘土、油污擦净,然后将粘接剂分别涂抹在管壁和保温钉粘接面上,稍后再将其粘上。 保温钉粘上后应待 12~ 24h 后再将铝箔玻璃棉板穿过钉子贴合于风管表面,最后用压板将露出的保温钉压紧。 玻璃棉保温层应密实、无裂缝、空隙等缺陷,表面应平整,允许偏差为 5mm。 玻璃棉的拼接缝处,应用自粘铝箔胶带封严,粘接带的宽度不应小于 50mm。 在粘贴自粘胶带前,应先清 洁粘贴部位。 粘胶带应牢固地粘接在铝箔玻璃棉上,不得有胀裂和脱落。 粘接剂需做粘力试验,保温棉板拼缝处要涂抹胶水,以便拼缝密封可靠、牢固、不易脱。 玻璃棉板下料要准确,切割端面要平直。 玻璃棉板要紧贴于风管,不允许有离空鼓胀现象;保温层应牢固可靠,无断裂,无缝隙和松驰现象。 玻璃棉板铺覆应使纵、横缝错开,玻璃棉板的纵向接缝不宜设在风管或设备底面。 小块绝热材料应尽量铺覆在风管上表面。 镀锌板保护层施工 位于机房明装及人易接触部分风管保温层外需做 厚镀锌板保护 层。 对安装高度较高的风管,可采取先在地面制安保护层,后进行吊装的施工顺序。 镀锌板保护层的施工方法与空调水管外衬铝板保护层的做法相同, 二、 VAV 专业 1 施工流程 2 风管的施工工艺 详见锌板风管施工要求。 3 VAV箱安装技术 安装时注意其安装位置及空间,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检修位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