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实用技术要求大全内容摘要:

采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面之间的间隙时,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以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 /3。 第4.2.6条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 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第4.2.7条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第4.2.8条设备用螺栓调整垫铁(图4.2.8)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螺纹部分和调整块滑 动面上应涂以耐水性较好的润滑脂。 二、调平应采用升高升降块的方法,当需要降低升块时,应在 降低后重新再作升高调整;调平后,调整块应留有调整的余量。 三、垫铁垫座应用混凝土灌牢,但不得灌入活动部分。 第4.2.9条设备采用调整螺钉调平时(图4.2.9),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作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调平后,设备底座下应用垫铁垫实,再将调整螺钉松开。 二、调整螺钉支承板的厚度宜大于螺钉的直径。 三、支承板应水平,并应稳固地装设在基础面上。 四、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伸出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小于螺钉直径。 第 4.2.10条设备采用无垫铁安装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和底座的结构确定临时垫铁、小型千斤顶或调整顶丝的位置和数量。 二、当设备底座上设有安装用的调整顶丝(螺钉)时,支撑顶丝用的钢垫板放置后,其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 /1000。 三、采用无收缩混凝土灌注应随即捣实灌浆层,待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松掉顶丝或取出临时支撑件,并应复测设备水平度,将支撑件的空隙用砂浆填实。 四、灌浆用的无收缩混凝土的配比宜符合本规范附录六的规定。 第4.2.11条当采用座浆法放置垫铁时,座 浆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宜符合本规范附录七的规定。 第4.2.12条当采用压浆法放置垫铁时,其施工方法宜符合本规范附录八的规定。 第4.2.13条设备采用减震垫铁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基础或地坪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在设备占地范围内,地坪(基础)的高低差不得超出减震垫铁调整量的30%~50%;放置减震垫铁的部位应平整。 二、减震垫铁按设备要求,可采用无地脚螺栓或胀锚地脚螺栓固定。 三、设备调平时,各减震垫铁的受力应基本均匀,在其调整范围内应留有余量,调平后应将螺母锁紧。 四、采用橡胶垫型减震垫 铁时,设备调平后经过1~2周,应再进行一次调平。 第三节灌浆 第4.3.1条预留地脚螺栓孔或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4.3.2条预留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第4.3.3条当灌浆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第4.3.4条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仅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且 灌浆无困难时,其厚度可小于25mm。 第4.3.5条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 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c(图4.1.1)不宜小于60mm。 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第4.3.6条当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第五章装配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1.1条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要求。 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洗处理,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第5.1.2条当进行清洗处理时,应按具体情况及清洗处理方法先采取相应的 劳动保护和防火、防毒、防爆等安全措施。 第5.1.3条设备及零、部件表面当有锈蚀时,应进行除锈处理,其除锈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九选用。 第5.1.4条装配件表面除锈及污垢清除宜采用碱性清洗液和乳化除油液进行清洗。 碱性清洗液和乳化除油液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的规定。 第5.1.5条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 一、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涮洗;金属清洗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一的规定。 二、对中、小型形状较 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 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三、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四、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五、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 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浸 — 喷联合清洗。 第5.1.6条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第5.1.7条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及管路应进行脱脂,脱脂后应将残留的脱脂剂清除干净。 脱脂剂宜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二的规定。 第5.1.8条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返锈措施。 第5.1.9条清洗后,设备零、部件的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采用目测法时,在室内白天或在15~20W日光灯下,肉眼观察表面应无任何残 留污物。 二、当采用擦拭法时,用清洁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的检验部位,布的表面应无异物污染。 三、当采用溶剂法时,用新溶液洗涤,观察或分析溶剂中应无污物、悬浮或沉淀物。 四、将清洗后的金属表面用蒸馏水局部润湿,用精密pH试纸测定残留酸碱度,应符合其设备技术要求。 第5.1.10条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应小于20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1燉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插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前后均不得插入。 第5.1. 11条设备上较精密的螺纹连接或温度高于200℃ 条件下工作的连接件及配合件等装配时,应在其配合表面涂上防咬合剂,防咬合剂宜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三的规定。 第5.1.12条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第5.1.13条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检查。 第二节螺栓、键、定位销装配 第5.2.1条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二、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 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三、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 四、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4个螺距;沉头螺钉紧固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五、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其技术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2个相同的垫圈。 第5.2.2条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 第5.2.3条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