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洗手,穿上专用围裙,戴上袖套,口罩、帽子。 每天对存奶冰箱、奶瓶奶具存放柜清洁一次,配奶操作台每次配 12 奶完毕及时清洁,地面每天湿式清扫,如有污染及时擦拭消毒。 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消毒。 存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 奶粉在有效期内使用,保存在清洁干燥处。 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保存,保存时间按照说明书要求。 取用奶粉的勺子不得再放回奶粉中保存。 哺乳用品清洗消毒 1) 洗手。 2) 取下奶嘴,将剩余奶液倒净。 3) 在流动水下用手揉搓清洗奶嘴,使用适量洗涤剂清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以祛除油渍,用专用毛刷刷洗奶瓶及配奶容器。 4) 流动水冲洗奶瓶、配奶容器及奶嘴。 5) 奶嘴清洗干净后煮沸 30 分钟(时间从水沸算起),沥干水分,再放入消毒碗柜中臭氧消毒 30 分钟。 消毒碗柜中保存备用,不超过 24小时;奶瓶、配奶容器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 每次清洗奶具后对水槽、清洗刷进行清洁消毒。 感染性患儿使用一次性奶瓶、奶嘴。 (八)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操作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1 健康教育制度 健康教育。 13 (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 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 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 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1 仪器保管制度 ,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养,做到无丢失、无损伤、无锈蚀。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仪器的损害。 ,发 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特殊情况须经医务科批准。 ,要切断电源,擦拭干净,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14 及时安装调试,以备急用。 保养要做到五防: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定期上油,对腐蚀性溶液粘附在机器上应立即擦拭干净。 1 财产管理制度 、护士长管理。 护士长负责保管、领取、包换、建立账目,定期检查清点,做好账物相符。 ,及时消毒,分类保管,注意霉烂、虫蛀,并提高使用率。 得私自拿出、外借,特殊情况外借须登记,经手人签名,贵重物品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 ,按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第二章 行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会议制度 (一)科交班会: 由科主任、护士长或病房负责医师主持,全病房工作人员参加。 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或近期工作。 每周 一 7: 50 分开始交班,门诊、病区所有医护人员均按时参加晨会 ,除日常交班内容外,传达院周会精神。 (二)科务会:每月第一 个周三上午 10 时举行,由科主任主持,全 15 部工作人员参加,总结一月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整改方案,由质控小组监督执行并将结果汇报给科主任。 逢重大事件需邀请二级科主任及医务部参加。 ( 三 )工休座谈会: 由病房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召开,家属代表参加。 我科一般每月举 行一次,听 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改进服务,增进理解。 重要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妥善处理。 新生儿科 请示报告制度 为了使医院各方面情况迅速汇总给院领导,以便及时掌握情况,使问题得到处理,加强组织管理和信息反馈,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 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科室门诊、病区内所发生的重大事项,当班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当班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负责上报科主任,必要时值班医师可直接报科主任; 如遇疾病流行必须动员全科、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值班医师必须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及时向医务部及主管院长报告; 科室新疗法、新技术首次临床应用时;负责医师应将上述工作的准备情况及可能的应急处理方案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向医务部主任报告,由医务部转报主管院长批准; 急诊检查而患儿住院费用不足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再由科主任向医务部 主任报告,必要时报告院领导; 16 发生医疗、护理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逐级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向主管院长报告; 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应向主管财务院领导报告; 增补、修改医院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或科室新制定制度时须报院办公室或医务部批准; 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应向医院主管部门负责人报告。 科室主任、部长须报院领导; 非工作时间内的紧急行政、医疗等事务均应向院总值班 报告。 重大问题及时转报院领导; 科主任、护士长应就重要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和主管职能部门报告。 紧急情况报告制度 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自杀、遇暴徒等紧急情况,当值一线医师及上级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也可上报医院总值班。 报告范围:上述事件发生后,报告方式为逐级上报。 即当值医护人员报当值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报科主任,同时也可报医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负责报院长及有关部门。 第三章 质量管理制度 首诊医师负责制 (见核心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见核心制度) 17 分级护理制度 (见核心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见核心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见核心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见核心制度) 会诊制度 (见核心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见核心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见核心制度) 查对制度 (见核心制度) 1 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 (见核心制度) 1 值班交接班制度 (见核心制度) 1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见核心制度) 1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见核心制度) 1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见核心制度) 1新生儿科 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 室内布局 合理 ,院内、院外新生儿分 室收治。 院外新生儿根据病种相对隔离,放于婴儿床上的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有适度间距。 感染 性 疾病 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 医务 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严格执行手 卫生 ,同时应根据标准 预防 的 原则 使用隔离 防护用品,落实相关的消毒隔离 措施。 二、 空气 室内温度保持在 2224℃ ,湿度保持在 5565℃ ,每天上、下 18 午开窗通风各 1 次,每次 30 分钟。 监护室内按规定使用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仪,每天 检查 消毒仪的使用状况,定期对消毒仪进行清洁维护并进行 效果 评价。 治疗 室、 配奶间 每天一次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 60 分钟。 中央空调的进、出风口应定时 清洗 、消毒,以避免空气污染。 三、环境和物品表面 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 地面:每天 1 次用清水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医疗器械 :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等,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 1 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床单元:新生儿暖箱、蓝光箱及小床等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清洁 ,患儿因出院、转科 (院 )、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单元使用 500mg/L(1: 100)含氯 消毒剂 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新生儿使用的毛巾、衣物等,一用一换,清洗干燥以后压力蒸汽 灭菌 备用。 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其他用品及物体表面,包括治疗台、治疗车、操作台面等,每天清洁擦拭一次,有污染及时清洁,电话机、电脑键盘、鼠标等,定时使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清洁用具,包括拖把、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拖把应区分 19 院内监护 室、院外监护室、治疗室、 配奶间 、办公室、卫生间等,并有明显标记。 有隔离 病人 时隔离室内的清洁用具应固定专用,当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水擦洗即可。 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1000mg/L(1: 50)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当多重 耐药 菌流行或有 医院 感染 暴发 时,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 2 次。 每月组织科室人员彻底卫生清洁一次。 四、人员 管理 医务人员须穿室内专用的清洁工作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室内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手卫生意识,包括医生、 护士 、工勤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应根据洗 手和手消毒的指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室内应合理放置方便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剂。 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探视者进入室内应按规定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卫生。 与工作无关人员谢绝进入新生儿监护中心,如有发热、腹泻等相关症状的工作人员也谢绝进入,进入新生儿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