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内容摘要:

重构架构 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引入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以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即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以“研究性学习、高水平科研、多样化交流”为内容、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的资源配给”为保障,将创造性实践活动和项目管理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始终,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实践的应用相结合,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做 法包括:推行案例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实施问题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推行讨论式教学,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加强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展活动教学,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加强网络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微格教学,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参观和实习,增进感性认识;开办学术讲座,开阔学术视野,掌握前沿进展;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开拓国际视野。 实践教学是融合基础理论课程与技术开发课程并使其走向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促 进理论与技术的融合、专业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实验能力的整合、学科专业的整合;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实验管理体系、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一体化的扩展性实验教学改革体系。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概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序号 名称 所属部门 面积(平方米) 实验室性质 面向专业 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个) 每次可容纳的 学生数(个) 1 实验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20 基础实验室 数媒、教技(师范、非师范)、新闻、动画、平面设计 220200 148 550 2 项目实践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100 基础实验室 数媒、教技、交叉班 7800 10 36 另外,本专业还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主要合作单位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湖北崇阳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试验区等。 (二)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数字媒体专业结合国家人才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构建以动漫设计、影视制作和游戏交互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群;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开设的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 1/3 以上;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可独立地规划自己要学的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增加了人文素养课的学习。 构建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在教学内容建设方面,一是进行专业教材建设;二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一方面,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教材展开了编写,更新 内容陈旧的教材,深入研究本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以专业基础课、动漫设计、影视制作方面为核心的系列教材多本,如:已出版 21 世纪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规划教材《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数字动画编导制作》 、《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等。 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丰富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资源,如:利用学校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以视音频、图片、动画、文本等各种媒体表现的多媒体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云端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在网络化的学习 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或师生互动来有效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深度。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本专业相关课程的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学校的互动电子双板等课堂教学设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方法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重点推进研究性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