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舍特大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冬季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层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函( 2020)1611 号;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20) 85 号;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 《高速铁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20】 218 号) 《客运专线铁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标准》(铁建设【 2020】 74 号) 《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材料储存管理办法》工管技 [2020]12 号; 《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标准 试 验室建设方案》(工管技【 2020】 13 号) 《宁杭客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冬季施工方案》; 1其它 规范和要求。 三、冬期施工 措施 冬季气温低,为了保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正常施工及其施工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原材料、砂浆温度,以及做好灌注时和灌注后砂浆的保温、养护工作。 具体要求和保护措施如下: 水泥乳化沥青原材料的 进场 ( 1)乳化沥青出机后应打入储存罐,搅拌均匀后,装车出场,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温度降低,以控制乳化沥青的进场温度满足要求; ( 2)干料出机后需放置在储备库内(储备库应干燥、通风),在运输过程中要对干料进 行全覆盖,以控制干料的进场温度满足要求。 3 原材料贮存、使用温度控制 原材料进场时,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不能满足要求的原材料退场处理,不得使用。 对满足要求的原材料采用验收合格的储料站规范存储。 原材料贮存 ( 1) 乳化沥青的贮存 按照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原材料储存要求,我分部在项目部所在地(华顺物流院内)建设一处乳化沥青储料站。 储料站为彩钢板 封闭 结构,留有检修门和出料门,内设 3 个乳化沥青储料罐( 35m3/个),储料罐自备热水循环系统,采用温控元件控制加温 电阻丝 的启闭 ; 同时储存罐自备搅拌系统, 定人定时对 储料罐内的乳化沥青进行搅拌 ,保证每 24 小时搅拌不少于 1 次,每次 10 分钟 ; 所有进出管路及每个罐体均用保温材料包裹,增强保温效果; 每个储料罐上安装一个温度计, 可直观的 监察储存罐内乳化沥青的温度 变化 , 在 仓库内 外各 悬挂 1 个 温度计, 用于 监察储存站内 外的 温度。 仓库管理人员每天 3 次检查各温度计,并做好记录,根据外界温度,确定温控元件的锁定温度 ( 目前设置在 30℃ )。 出料门和检修门在无运输或检修的情况下,关闭,保证储料仓的温度平衡。 乳化沥青储存 满足温度在 530℃的要求。 ( 2)干料的贮存 干料应储存在通风、干燥、防雨、防潮的储备仓中。 干料储备仓应4 安装空调、排气扇等保温或通风装置,以控制干料温度在 530℃之间。 使用干料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干料储存期不应超过 1 个半月。 按照要求,我分部在选择徐舍梁场既有 水泥 储 存仓库进行集中存储。徐舍特大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冬季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不少于 3 小时,直至锅筒内无杂物、油垢为止。 煮炉时也必须注意设备的安全,不得汽化,并随时热水输出,监视方法与烘炉相同。 五、点火前后的冷态试验 锅炉在点火之前,必须对硫化床进行冷态试验,以检查布风是否均匀、鼓风机风压量是否够用。 一般冷态试验合格的床,点火均不致出现问题。 冷态试验应在鼓风机、引风机及其调风装置已经试运行合格后进行,冷态试验的步骤为: 将床上烘炉、煮炉时铺的底料放出;
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D DC CB BA AT i t l eN um be r R e vi s i onS i z eA0D a t e : 2020 12 19 S he e t of F i l e : F : \ I nova t i on\ ..\ S T A R .S C H D O C D r a w n B y :AD012P
微信营销预算 XXXXX 的微信营销预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日常维护,包括内容的发布、客户消息的处理和管理。 第二部分是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广。 第一部分为固定预算,主要为公 众账号日常运营所支付的人力成本,以每月人民币 1700 元计算。 第二部分预算为推广成本,根据投入周期的多少和时间长短计算,一般情况下时间均按月计算,例如下表的五周期预算统计。 微信营销内容策划 根据
行为期半年的教育顶岗实习,全面践 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技巧,为入职做全面的准备。 这种人 才培养模式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强调实践实训的全程贯通,保 障学生毕业即能上手就用,使学生既具有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又具有实践操作的技能技巧,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学以致用。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 1)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素质结构要求, 构建与之相符合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