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新技术及应用内容摘要:

高层建筑双向同步逆作法施工技术与应用 概述 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加,城市设施上网功能要日趋严格,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见建筑工程正在向地下多层和地上高层,超高层发展,同时也推动着地下工程结构和深基础施工 技术的发展。 技术简介 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相关理论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应用也有了一定的普及,但目前仍作为一种特殊施工方法使用应用,对工程一般都具有特殊要求。 该工法主要是面向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物,尤其是基坑周边有重要建(构)筑物、道路等,对基坑外围沉降和变形要求、环境、噪声等要求较高时,或用传统 方法施工满足不了要求而又十分不经济的情况下,运用逆作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程预算和工期。 工程实例 上海市外滩 191 地块联谊二期工程项目 逆作施工设计 ( 1) 工程施工组织的总体安排 ( 2) 结构工程总体施工流程 (1)风荷载,地震作用对立柱的影响。 (2)不同土木嵌固条件对结构周期的影响 (3)地面层楼板厚度对结构的影响 (4)计算分析总结。 (1)设计与施工措施 (2)实施效果与小结 超大型基坑工程踏步式逆作施工技术 工程概况 上海歆庄龙之梦购物广场位于上海市莘庄镇 施工工艺原理 踏步式逆作施工以顺逆结合为主导思想,其 中周边若干跨楼板采用逆作法踏步式从上至下施工,余下的中中心区域待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逐层向上顺做,并与周边逆作结构 衔接完成整个地下室结构的施工。 关键施工技术与实施 踏步式逆作施工的关键技术是 踏步式逆作支护技术 、土方施工技术及立体化作业面施工技术,这三者相辅相成,以达到基坑施工安全、高效、经济性好及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目的。 工程应用效果 ( 1) 逆作环境好。 ( 2)出土效率高。 ( 3)变形控制佳。 ( 4)经济效益。 ( 5)社会效益。 8 坑自适用支撑系统应用技术 概述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出现大量的深基坑工程。 基坑施工通常采用内支撑方式,在上海最常用的是 Ф609 钢管支撑,接头一般采用活络头,用千斤顶加轴力并插钢楔,这种支撑施工简便,被广泛应用于长条形基坑中。 钢支撑体系经过拼装、架设和施工预应力等工序完成安装工作。 预应力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取值。 伴随着基坑的进一步开挖,钢支撑轴力会逐步增大,一定程度上抵抗着基坑侧向变形的发展。 技术简介 ( 1) 工艺技术路线 ( 2) 施工工艺研究 (1)系统原理 ( 2)系统组成 ( 3) 主要设备介绍 ( 4)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 5)主要技术性能特点 工程实例 1788 号基坑工程 3 号地块发展项目基坑工程 ( 1) 工程概况 ( 2) 应用效果 178 街坊 21/2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 地下通道盖挖法施工技术 概述 施工工艺流程 ,支撑架及结构施工 地下通道顶管法施工技术 技术简介 顶管法是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 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 顶管暗挖土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开挖顶进、挤压顶进、水力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顶进等,顶进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顶进工具管、开挖排泥设备、中继接力环、后座顶进设备等。 地下通道双重置换工法施工技术 技术简介 地下立体交通工程箱涵顶进置换管幕施工工法是通过逐根顶进箱形工具管形成全断面管撑,对拟施作结构上覆土体形成临时支撑,在后续箱涵顶进置换工具管过程中隔离箱涵与周围土体,控制箱涵顶进背土效应,并实现箱涵顶进端面的止水,在不影响上覆结构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下穿结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9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高流态 混凝土 技术 概述 高流态混凝土是指通过外加剂、胶结材料和粗细骨料的优化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使混凝土拌合物屈服值减小且又具有足够的塑性粘度,粗细骨料能悬浮于水 泥浆体中不离析、不泌水,在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的条件下,能充分填充狭小空隙形成密实、均匀的混凝土块体结构。 高流态混凝土的发展是与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发展相联系的,泵送施工要求混凝土棒和物有较大的流动性,而且不产生离析,高流态混凝土恰好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因而它代替了过去采用的塌落度为 200mm 左右的大流动性混凝土。 因为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收缩裂缝较多,抗渗性、耐久性较差,钢筋容易锈蚀。 高流态混凝土,一方面,因为水泥用量相对较多,塌落度约为 200mm,具有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便于泵送运输和浇筑;另一方面 ,又具有近似于塌落度为 80~100mm 的塑性混凝土的质量。 它既满足了施工要求,又改善了混凝土的质量,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应用规模逐渐扩大。 技术简介 高流态 混凝土 所用的原材料,除外加剂有明显区别外,其他材料与普通 混凝土 的原材料基本相同 ,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粉煤灰。 高流态混凝土是指在基体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硫化剂,在进行二次搅拌而形成的塌落度增大的混凝土。 基体混凝土是配制高流态混凝土的基础 ,因此,高流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首先是基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此外,要正确选择 基体混凝土的外加剂和流态混凝土的硫化剂,基体混凝土与高流态混凝土塌落度之间要有合理的匹配。 ( 1)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在此工作性下,不产生离析,能密实浇捣成型。 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 3)符合特殊性情要求。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基体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硫化剂的添加量。 ( 2)配合比设计参数 1)扩展度: 550+75mm。 2)水胶比:泵送混凝土时,水胶比值为 . 3)砂率:泵送混凝土是,砂率宜为 45%~50%(中砂)。 4)混凝土含气量:引用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控制在 2%以内。 5)水泥用量:泵送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宜为 300kg/m3. (1)运输与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