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内容摘要:

)和实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构成。 数据接收处理单元主要由数据接收通信设备、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电源以及设备安装设施和避雷系统组成。 各自动监测站点的水雨情信息通过数据传输信道传输到平台后,进入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通过数据接收软件实时完成监测站水雨情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并存入数据库中。 对于气象 、国土 等相关部门 信息经处理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库中。 服务 信息服务应具有信息查询、实时水雨情监视、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 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 等功能。 信息 服务 软件的开 发, 可根据需要采用 B/S 和 C/S 两种结构 相结合 信息传输通信网。 预警信息 发布 模块 预警信息发布 模块 根据不同的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 信息。 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配置 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选用 网络设备、 数据库、应用系统 软件 等。 填写 表 5。 8 预警 系统 预警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通过 确定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 灾害 可能 威胁 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 防范 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系 统组成 根据预警信息的 不同 获取渠道,分为从 县 级 监测预警 平台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 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 1.县级 平台预警流程 预警信息 可 通过监测 预警平台制作 、发布。 县级防汛指挥部门通过 监测预警 平台 向县、乡(镇)、村、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 发布预警信息 ; 各乡(镇) 、村、组 和有关单位,根据防御预案组织实施。 基于平台的预警 流程示意 见图 1。 图 1 基于平台的预警流程示意图 9 2. 乡村 群测群防的 预警流程 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县、乡(镇)、村或监测点。 由监测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 宣传 培训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监测信息,发布预警信息。 各乡(镇)除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还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村和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 村、组接受上级部门和群测群防监测点、水库、山塘监测点的预警信息。 上游 乡镇、村组的预警信息要及时向下游 乡镇、村组 传递。 群测群防预警流程 示意 见图 2。 图 2 群测群防预警流程图 1. 预警发布权限 根据预警信息 获取途径不同,预警发布权限归属不同的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县级预警信息 由 县级 防汛负责人(或防汛部门) 授权 后统一发布。 群测群防 监测点 预警 信息 , 由监测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自行发布。 2. 预警发布内容 10 主要 包括: 洪水预报 , 雨 量 ,溪河、水库山塘 水位 监测信息, 预警等级 , 准备转移通知、 紧急转移命令 等。 3.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可能受山洪威胁的城镇、乡村、居民点、学校、工矿企业 、旅游景点 等。 根据 关联监测站、 预警等级确定不同的发布对象。 4. 预警发布方式 预警分为两个阶段:内部预警(对防汛人员和相关责任人) 和外部预警(对社会公众)。 预警信息发布以 平台 短信发布为主, 还可用 Inter 公网、语音电话、手机通话、手机短信、传真、有线电视、广播等 多种 手段。 紧急情况下,根据当地预警设备配置情况和山洪灾害 威胁 情况,按照预案确定的报警信号,利用发送信号弹、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 预警 广播、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向灾害可能威胁区域发送警报。 建立 平台 短信预警发布和电话 (或 传真 ) 预警发布,在规定的条件下由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软件 发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平台 短信预警发布提供短信群发功能。 能够在降雨达到一定量级时自动向水行政主管部门、 防汛指挥部门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责任人自动发送短信;能够在人工干预的条件下 向 各级主管领导、责任人 、防汛相关人员 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 电话传真预警发布能自动向列表中的各个单位传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或调度指示文件等, 克服 人工拨号打电话、发传真 时效性差 、 易出错的问题。 预警 通信 设备 山洪灾害预警通信主要负责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城镇、乡村、居民点等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水文 信息 、山洪 灾害 警报和 人员 转移 指令等,同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11 由上 至下 逐级下传的预警信息最终要通知到受威胁的居民点和单位。 作为山洪警报传输及 信息反馈的渠道和通路 、 信息传输设备 必须有效、实用,且应能满足突发通信的需求。 1.预警通信设备选用原则 各地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现有通信资源条件以及各种通信方式的适用性,并考虑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紧急程度,选用适宜的通信方式组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输通信网。 为保障预警信息能及时发布到乡(镇)、村、组、户,有条件的县与乡(镇) 可 建立双信道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一种信道通信中断时预警信息能够顺利传递。 2.预警通信方案及设备配置要求 预警信息的传输路径一般为: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乡(镇)→行政村→组→ 户。 如遇紧急情况(强降雨、洪水陡涨、水库山塘溃坝等),并可直接向受威胁的居民和单位 (包括不同行政区划的下游村庄和单位)发布预警 ,同时 报告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 在进行建设预警通信网时,应充分考虑县、乡(镇)、村、组各级的现有可利用通信资源和建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节约投资。 ( 1)县与乡(镇)预警通信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需将预警信息传送到乡(镇)、村,采用的手段及需要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 县级 监测 预警平台以短信和传真的形式自动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乡(镇)、村发送预 警信息 ; 通过广播、电视发布预警信息 ; 12 通过程控电话( PSTN)和 移动电话 向乡镇 传送预警信息。 ( 2)乡(镇)与村之间预警通信 乡(镇)与村之间预警信息传输,主要包括: 通过程控电话( PSTN) 、 移动电话 、无线预警广播 传送预警信息。 所有通信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乡(镇)、村可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 和配备的无线预警广播 ,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对于人口居住较分散的村、组可使用 无线预警广播 和 对讲机、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鼓、号、火把、信号弹和人力传递等传统报警传输方式发警报。 主要 预警设 备配置 情况 填写附 表 6。 7 责任制组织体系 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县、乡(镇)、村建立。 组织指挥机构 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在县设立指挥部,指挥部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合署办公,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5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 2. 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在乡(镇)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