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内容摘要:
步骤: 领导者要求成员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标号,如 “我是紧张的小明 ”等。 当每一个成员介绍完后,领导者引导大家分别解释为何会得此标号,同时分享感受。 (四)许愿( 20分钟) 活动目标: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咨询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 步骤: 按逆时针顺序。 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 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四)你我的约定( 20分钟) 活动目标:建立团体规 范加强我们的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步骤: 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 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 “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 ”; “仔细倾听。 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 ”; “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 ”; “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 ”等。 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 15分钟) 1.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心灵不设防 单元目标: 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 活动准备:纸笔每人一份,眼罩一个,桌子椅子若干, 活动程序: (一)背背佳( 20分钟) 活动目标:消除组员之间的隔阂,增进组员间的了解。 步骤: 先请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 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然后两个人的手臂扣住手臂。 各组成员都准备好后,领导者下达站起来的命令,各组组员依靠背靠背的支撑一起站起来。 组员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扣在一起的手臂不能松开,不得借助其他的外力站起来。 当两人站起来成功后,将两组合并成一组,一同样的方法站起来。 以此类推,直至全体成员共同站起来为。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
相关推荐
事务管理,应对幼儿的好动和纪律管理,还要负责对高年级差生及时的辅导,有时真的感到很累。 此时自己也会用阿 q的精 神来自我安慰和调节:要是自己有分身术就好了 !自我认为,面对这一局面,讲究方法非常重要,时间和多种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在内,尽管有些因素是无法把握和控制的。 在教学工作总结上,我努力钻研教材,写教案,认真备课等。 在研究教材方面,对于课程的教学重难点,起初把握不是很精当
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三是通过网上下载和订阅期刊杂志了解教育界新动态,以促进我们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 四是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专业培训。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 我们教研组人员多,学科杂,办公地点分散,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均很重,但我们努力创造一些机会、增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了解,密切联系,并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增进老师之间合作精神
在提出要求时,给同学们做了示范,让不会摆放的同学仿照别人的放好。 针对孩子下课不收拾、不整理,下了课就跑出去玩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先准备出上课用的学具,让同桌检查后才能出教室,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的必须快速返回教室,如果正式上课铃响还没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学生明白了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后,以后每节课的开始都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表现好的同学发放表扬卡。 评比展览
语文教学的拦路虎发不了虎威,倒成了病猫。 2 当学生表现优秀时,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当学生得到荣誉时,我会及时表扬。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及时鼓励,如在得到县里要统考的消息时,不少 学生十分担心自己考不好,我在班上大声说,我们很努力,抓得紧,大水田不怕考,只怕不考。 一番分析,让他们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我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最信赖的朋友。 三 积累是创造的源泉
在外忙碌,没时间看管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等于是孩子在家的教育约等于零,单靠老师在校的教育很难促使孩子全面发展。 D 优越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关心别人,给予别人爱,不会合作。 问题多多,更 需要老师的无时无刻的关顾。 一个班的老师也很重要。 赵老师是一位非常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常说:做什么事情都要问问自己的良心,什么事都要过得了自己良心这一关才行。 她是说到做到
,要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学雷锋月”“鲁北学校感动校园十 大人物评选”“十佳美德少年”等活动结合起来。 ④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在中小学生中 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 能。 ⑤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活动,力争使每个中小学生做到人人理解、掌握、运用,并落实在日常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