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内容摘要: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 变。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5 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1)不体罚学生; 2)不辱骂学生; 3)不大声训斥学生; 4)不冷落学生; 5)不羞辱、嘲笑学生; 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怎样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3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4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4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 ”机制。 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 “体验 ”机制。 3)平等交往的 “对话 ”机制。 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 5) “场外交流 ”的信息沟通机制。 6)课后反思的 “回授 ”机制。 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 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第一,以 “分 ”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第二,以 “章 ”为本,形式广义泛滥。 第四,以 “权 ”为本,权立至上。 4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6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评价内容 ——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 ——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 三)评价方法 ——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 ——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 ——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 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4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 “学生学业成绩 ”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 “自评 ”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 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