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 1)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于项目实施单位,由该单位负责人任主任,负责项目的计划下达、规划设计、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 ( 2) 公司成立项目实施组 ,具体负责组织群众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公司下设技术组、施工组,具体承担项目建设所有任务。 ( 3)县农技中心为技术协作单位,负责规划设计、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 4)技术依托:聘 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 5)经营管理模式 在基地建设实施的组织管理上,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基地建设、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市场调查、预测与经营策划、品牌创建、市场包装、创建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网络等工作。 做到逐级落实任务,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以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圆满完成。 ( 6) 经营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的监管。 规范管理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核心实行按计划立项,按设计实施,按效益考核。 自上而下层 层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和技术责任制,严格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0 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法人负责制和监理制,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加强项目审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足额到位。 做好资金配套,严格资金管理是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 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管工作,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三、 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技术创新性 ( 1) 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技术或工艺路线 本项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业 结构调整,选择高产值园艺作物进行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地最大化。 项目实施的关键技术为 : ① 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根据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提出 03杀菌灭虫技术、营养调控防病技术、防虫网阻隔防虫技术、生态调控防治病虫技术、太阳能消毒防病技术等一整套设施蔬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效果达 85%以上,虫害防治效果达 90%以上,生产的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符合绿色食品蔬菜的农药残留标准。 该技术突出体现了环境友好性和可操作性。 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保证丰产,又 能降低设施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协调了病虫防治与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矛盾。 ②果菜类蔬菜套袋技术集成与示范 : 套袋可以形成遮光、保湿、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1 保温的微环境,可显著提高果菜的外观品质、增加产量、延长货架期和增强耐贮性,并降低农药残毒含量,同时可以防止农药、尘埃及病虫对果实的直接污染和侵害。 农药残留量降低 85%以上,增产 1015%,货架寿命延长 510 天, Vc 含量增加 5%左右。 符合生产规模较小且分户经营的中国国情,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③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研究设施栽培黄瓜、番茄、辣椒、甘蓝、韭菜等主要蔬菜作物需 肥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有机肥为主,以基肥为主施肥方案及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则。 针对不通环境,测定土壤,有针对性地制定配方,选用最合理的施肥方法,达到了科学用肥,合理施肥的目的。 使用该项技术以后,大大降低了化肥施用量降低,有效地解决了因滥用化肥造成环境和蔬菜产品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的品质。 ④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根据设施蔬菜根系分布特征及对水分的敏感性变化规律,提出了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茄子、甘蓝等设施蔬菜的量化灌水指标,率先将旱作农业中的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 中,改膜下灌溉技术为隔行交替灌溉技术,形成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指导农民进行节水灌溉,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1520%,降低设施内环境的相对湿度。 ⑤连作障碍克服和预防措施的研发与应用: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限制设施稳产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包括土传病害、有机肥料投入不足,滥用氮素化肥而次生盐渍化严重、根结线虫病为重点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 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形成较为完善的控防棚室蔬菜连作障碍技术操作规程。 首先以太阳、生物、化学所产生的三大热能综合利用为基础,通过高温闷棚处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2 理,促使耕作 层土壤形成 55℃以上的持续高温,能够有效防除致病微生物及部分地下害虫,获得局部生态防治的良性效应。 利用高温闷棚技术,充分腐熟土壤内有机肥,提高吸收利用率;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使次生盐渍上脱盐,能够改善上壤团粒结构,培养有益微生物群落。 在高温闷棚过程中,利用石灰氮(氰铵化钙),作为一种有效缓释氮肥,对降低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补充土壤钙离子。 减轻土壤酸化、平衡土壤酸碱度具有明显效果。 另外应用设施蔬菜合理轮作、平衡施肥、控量灌水、环境调控、土壤改良等栽培措施,有效地延缓或避免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时间和 强度。 项目工艺路线包括 名优品种的选用、茬口安排、生态调控、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加工等无公害设施蔬菜的全过程。 工艺流程如下: 工艺流程图 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3 ( 2) 项目创新点 ①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创新 本项目创新点首先在于以工业化的理念和思路指导整个蔬菜生产的工艺流程,即以工厂化育苗为核心,将育苗、栽培、管理、采摘、包装、销售等按照各个环节技术要求制定出规范化操作程序实现标准化生产。 ②设施蔬菜生产经营机制创新 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机制,有效利用公司在当地的龙头企业效应,和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作用,通过 与专业种植户签订联产经营协议的方式,在良种引进、培育、生产、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4 整个实施蔬菜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营销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机制,确保项目产品的质量安全。 ③生产技术工艺路线创新 在育苗基地建设中,建设性能更好的第四代日光温室,配备先进适用的育苗设施,引进先进的育苗技术(基质);在栽培管理中将蔬菜种植中 4个模块内的新技术科学组装,科学应用;在品种应用上采用引育结合以引为主,引进新品种 60 个,筛选出优良品种 18个并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 ④项目产品结构创新 蔬菜种植是丹凤县传统产业,留下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如丹凤蒜苗、蒜薹、小香苜蓿等具有影响的地方品牌,我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策略,完善项目设施蔬菜系列产品的结构,强化地方名优特品种,培育壮大地方品牌,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 3) 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 项目关键技术 — “果菜类蔬菜套袋技术 ”、 “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连作障碍克服和预防措施” 等技术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熟化和应用推 广,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归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独立拥有。 ( 4) 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设施蔬菜的生产在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较早,设备技术先进,消费者要求的品质较高,追求绿色、有机农产品;而我国还处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5 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的基本食品安全,我国政府于2020 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20 年开展了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无公害大棚蔬菜栽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连作障碍,表现在生产上,病虫害加重、蔬菜产量品质降低,农民积极性受 到打击。 近期的发展趋势是,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克服生产中的连作障碍,实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陕西省科学院编著有《陕西蔬菜 GAP 栽培技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成熟性和可靠性 以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为对象的应用技术包括 4个模块,一是工厂化育苗技术于上世纪 70 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改进已成熟和本土化;从第一个日光温室 1989 年在辽宁诞生以来经过 30 年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系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也已获得国家科技成果的肯定;无害化防治技术也形成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 目前我公司已完成投资 550 万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专家教授将定期来丹凤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指导大棚蔬菜的种植。 项目目前已建大棚 500 亩,新品种繁育基地 2亩,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 5个。 项目关键技术均顺利通过了小批量生产试验,具备应用推广的技术条件。 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县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6 四、 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 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 本 项目的主要产品是蔬菜,主要用途是丹凤县和商洛市的市场供给,富余部分可销往西安市场。 未来市场预测: 我县内常住人口达 30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 3100万公斤以上,而目前,我县仅有各类蔬菜种植面积 1200 亩,年产蔬菜量在 800万公斤左右,缺口 2200万公斤。 商洛市的缺口更大。 因此,本项目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前景十分广阔。 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 目前国内山东、河南、湖北和我省关中地区的大棚蔬菜生产发展起步早,技术较为先进,已经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规模。 而陕南尤其是商洛地区实施蔬菜的规 模化生产基本还处于空白,商洛市及我县大棚菜产品主要来源,主要是关中地区的云阳、大荔,其次是通过西安市场流入的山东菜、河南、湖北菜,总体来讲,商洛市和丹凤县都是反季节蔬菜的调入区,由于长途运输相当数量蔬菜品质降低,价格偏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经济生活的需求,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人民经济生活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本项目注重开发绿色无公害蔬菜,注重当地市场,与外地实施蔬菜产品相比具有品质高、成本低、品种结构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等诸多优势,具 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完全可以取代外埠实施蔬菜产品,并向国内及海外市场进军。 无公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与示范 丹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