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 3 名骨干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的区级专业教学团队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按照 “满足教学要求、科学配置、合理使用” 和“轻、重、缓、急”的原则,认真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充分利用好专项建设经费,在做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以保证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两 年内,努力把应用阿拉伯语实训中心 建成集教学与社会培训一体化的全仿真实训 场所,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有利保障。 进一步加强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尤其是“订单培养”新路子和新机制,争取到 2020 年,使订单培养的学生占在校生的人数比例达到 25%, 2020 年达到 35%。 同时,争取在近期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建设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达到 8 个,到 2020 达到 10 个以上。 双证课程融合与 课程建设目标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基础课以 “必须、够用、适用” 为原则,掌握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对专业课、专业技能以 “突出、强化” 为特色,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针对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群的岗位特点,积极开发反映岗位需求的职业基本素质课程。 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 两年内 争取申报 3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与企业合作,共同编撰与校内实训项目相配套的综合实训指导教材以及反映学院特色的课程教学网站与多媒体 课件。 社会服务目标 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并对区内外同类高职院校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依托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师资优势和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 展培训和技能鉴定,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优良实验实训条件, 每年为私立阿拉伯语培训学校培训教师 100 人次;为本地区企业、外贸公司培训职工 200 人次;与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每年培训宁夏涉外劳务人员 400 人次;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培训清真寺教职人员 300人次;为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600人次。 承担“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与鉴定 300 人次 ,与学校、企业和个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互利双赢。 结合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往来的增加,充分利用现有的 教师和学生资源,为各类大型商贸会议提供阿拉伯语翻译志愿者,同时,为各类外向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各种高质量的咨询和协助,努力发挥应用阿语实训中心的辐射作用,为省内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提供培训和示范服务,争取 两年内 建成以社会培训服务为主的“模拟商务公司”。 全力建设好全国首个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资格考核中心 针对我区与阿拉伯国国家商贸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对国际阿拉伯语商务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加强职业教育和商务部“十一五人才强商规划”的精神,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审定全国首个 阿 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资格 考评鉴定中心,并授权我院负责执行 阿语商贸服务职业资格 考核。 为专业发展搭建一个国家级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交流平台,促进本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该认证考试获得行业和社会的认同,将其打造成中国商务阿语考试认证品牌。 完善专业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依据,补充制定系教学质量监控细则。 开展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纠偏。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全程监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聘请外籍专家来校参与专业教学,以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专业建设。 与阿拉伯国家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提升学历层次,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执教能力。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组织领导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专业设置的意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阿语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专业组织机构,更好地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院长王林为组长,副院长武晓满为副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以系主任为组 长的专业建设工作领导组,为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管理,制定了阿语专业建设基本原则,确定了阿语专业建设目标和方向,使该专业教师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理念,保证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林 副组长:武晓满 成 员: 李奇志 张岚 拓学英 马峰 二、阿语专业建设工作组 组 长:杨曦 副组长:任燕 成 员:马文娟 、 杨萍 、 豆小环 、 马爱萍 、 李佳玲 、 穆罕默德 (埃及籍外教) 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以提高学生 职业技能为目标,为满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的需要,搭建四个训练平台,新建 6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训教学内容改革、产学合作机制创新等内涵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室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 以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示范性为目标,以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先进性、实用性、体系化”的建设原则,新建 6 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3.具体措施 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 以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示范性为目标,以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先进性、实用性、体系化”的建设原则,新建 6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新建 6 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资金预算 200 万元 (1)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调频广播室 2 个 建设目标:购置先进的调频发射仪器设备,使该实训室能够满足应用阿拉伯语和 英语教育两个专业学生的听力训练。 建设内容 购置调频发射装置仪器设备,电脑、 DVD、音响材料等。 主要功能:能同时满足外语系 320 多名学生实训。 (2)专业技能训练平台 阿语视听说实训室 2 个 建设目标:配有 现代化语音教学设备、多媒体语音学习系统,视频展示台,投影机等设备,使文字、图象、图形、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建设内容 购置多媒体讲桌、多媒体语言设备(主控设备和学生终端)、学生用桌椅等仪器设备,完善设施建设。 主要功能:该实训室可同时容纳 40 人实训,年实训能力达 8000 人次以上,承担本专业实训课程与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并满足其他专业演示课程 的需要,实现网络教学,承担对外培训,商贸阿语职业技能资质鉴定等,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3)综合技能训练平 台 阿语导游导购实训室 2 个 建设目标:购置旅游风景、实景触摸屏演示系统,完成模拟岗位角色、实操体验等仿真训练,使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提升。 实训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建设内容:配备旅游风景、实景触摸屏演示系统、电子沙盘、音响设备、数字投影仪、电脑、打印机、摄像机、投影仪、讲台等。 主要功能:可同时容纳 48 人实训,可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同类院校教师、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和技能鉴定,每年可培训、技能鉴定达 400 人次。 本实训室可用于模拟、导购翻译、旅游等各类场景,承担导购翻译、导游实训教学,满足阿语翻译学 生的导购翻译、导游实训需要,对培养学生专业实操方面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实训室配有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摄像机等设备,供学生学习导购翻译、导游等工作环境的模拟实习。 可实施导购翻译实景、贸易实务、现场导游、导游基础知识、宁夏导游等实训项目,训练学生的组团、接团、带团、送团等导购翻译、导游服务技能。 (4)岗位技能训练平台 新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6 个 在现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2020 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3 个, 2020年再新增 3 个,使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总数达到 8 个,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优良的校外实训环境,使 学生的岗位技能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020— 2020年,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能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人数分别为 40人、40 人左右。 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在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多渠道进行实践指导教师培训,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1)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各项实验实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及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 等,使实验实训教学活动进入良性循环。 (2)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规范实训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产学合作 a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本专业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和 发展信息,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活动,指导专业建设。 b 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秀、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我院现有专 任教师 6 人,埃及籍阿语外教 1 名,双师素质教师 2 名,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 1 名,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和宁夏大学兼职教授 4 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5 人。 准备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 具体措施 1) 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尽快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 一方面计划引进 1— 2 名在本专业领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知名学者;另一方面从现有教师中选拔 3 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培养,从政策、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与倾斜,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 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和参加同等学历硕士班的学习,通过 2年的努力,使有硕士 学位的教师达到 50%。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等措施,努力将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培养专业带头人 2 人,骨干教师 2 人,专业教师 4 人,聘请合作企业技术骨干 5 人 以上做兼职教师。 同时, 常年聘请各高校著名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长期指导,加强与西北民族大学和宁夏大学的联系,并聘请聘其优秀教师做我校的兼职教师,聘用 5 名以上的行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2) 建立分级管理模式,重点学科可配备学科负责人,负责本学科具体管理;学校则 对教师队伍结构、人才发展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 划拨专项经费,鼓励在 职教师以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出国访问等形式接受本专业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并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对在职教师学术、科研、教学、师德等方面进行考核。 3) 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到阿语机关、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使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胜任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 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鼓励老师到各企业蹲点,使理论知识进一 步在实践中回炉。 二是聘请有专长的专业翻译人员,进行传帮带,重要的实训都要有专业人员和我们的老师共同完成。 三是在学生进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时由教师轮流带队,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 4)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着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培养,使师资队伍逐渐形成梯次结构,其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多种形式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二是通过各种制度完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程序;三是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途径,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在各项教学工作中真正起到带头 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 要切实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进行专题进修和课题研究。 三、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规划 阿语专业课程目前包括基础素质、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岗位能力拓展、 综合素质、学生实习六大模块,其中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岗位能力拓展是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 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相对缺乏独立的体系。 本专业力争通过 2 年 的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确立应用阿语专业的课 程设置标准;通过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探讨和创新符合一线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确立适合阿语课程要求和岗位特点的任务教学法和模拟仿真教学法;研究开发交互式、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继续深化和推广融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为一体的“高职阿语多元化评估体系”;开发一批能够反映岗位特点和知识需求的高职阿语专业教材,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认证有机结合;集中建好 4 门左右的阿语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1)确立以服务和跨文化交流为主体的高职阿语专业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