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版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下册教案内容摘要:

行精讲,并提醒已完成的学生可尝试不 同的创建方法。 互相交流创建文件夹的方法,并完成子文件夹的创建。 学生相互讨论 ,完成快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同学。 重命名 文件夹 老师让学生找出在新建文件夹时遇到的问题,引出重命名操作,并让学生回答如何解决。 出示任务:将文件夹名改为自己的姓名。 已完成操作的学生辅导不会的学生。 提出问题:有没有别的办法。 3、全课总结。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掌握重命名方法的学生上台示范。 第 5 课 整理小“书包” 一、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打开和新建文件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教具准备: 图书馆图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掌握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的方法 2. 理解剪贴板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操作,掌握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更好的组织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一些简单的开放性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主要知识脉络: 这节课先学习移动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再教给学生复制文件、文件夹的方法,并通过简单的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复制和移动的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文件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文件、文件夹的移动和复制。 教学难点: 能够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 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学演示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 五、教法建议 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是 Windows 操 作系统中组织文件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行文件管理的基础。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文件保存和文件夹的建立后的一节课,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会发 现计 算机文件有时会很乱,需要进行整理,只有新建文件夹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一问题。 因此本课通过移动和复制文件和文件夹两部分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而移动操 作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将此部分内容放在前面。 1. 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选 中、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文件与文件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地举出生活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 教 材首先通过图书馆的文件管理向学生介绍了文件分类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了移动的具体操作,教材和前面的操作保持一致,都是使用右键的方式来 进行操作的。 相比前面比较简单的操作,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这部分讲清操作的要点,即选中操作对象后执行操作,这一原则在以后也是 经常使用的。 因为这部分内容步骤比较多,学生很难一下记住,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分解,逐步演示和操作,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讲解结束后, 让记住的学生再次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掌握相关的内容。 移 动操作的操作步骤包括:右击文件或文件夹→选择“剪切”命令 →打开目的文件夹→空白处右击选择“粘贴”命令。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选择移动操作是 由“剪切”和“粘贴”两个命令配合完成的,并不是像过去的操作只要一个 命令就可以了。 而且操作后原来的文件或文件夹没有了,会被挪到目标位置处。 教师要强调这种方法一般在两个不同文件夹间进行(源文件夹和目的文件夹),进行 这个操作时,最好让学生打开两个窗口,进行窗口平铺操作。 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多个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操作。 2. 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复 制的操作基本与移动相同,因此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尝试自己操作。 具体步骤为:右击文件或文件夹→选择“复制”命令→打开目的文件夹→空白处右击选择“粘 贴”命令。 教师 可让学生与移动操作进行比较,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完成操作后,看一看原来位置的对象是否存在,存在的是复制,不存在的是移动。 如果学生接受 的较快,时间也允许,教师可介绍利用菜单或工具栏等方法进行复制和移动操作。 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个示意图介绍了剪贴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可选择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六、补充练习 请在 D 盘下建立一个名为 11 的文件夹,并将其移动到“我的文档”中。 七、知识拓展 剪贴板相关介绍 ( 1)剪贴板可以存放文件、文件夹,也可以存放图形、文本等。 ( 2)剪切或复制选定的内容后,才能执 行粘贴操作。 ( 3)剪切与复制都可以将选定的内容送入剪贴板,它们的区别在于剪切是删除选定的内容,复制仍保留选定的内容。 ( 4)新复制或剪切的内容,会冲掉剪贴板原来存放的内容。 ( 5)剪贴板内的信息可以进行多次的“粘贴”。 八、建议课时: 1 课时。 九、经典案例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师:大家都去过图书馆吗。 那你是怎样找到你要看的书的。 想想看,如果书放的很乱,你能很快找到吗。 [学生回答 ] 师:是呀,如果图书馆里的书乱放,我们是很难快速找到的,同样我们的电脑里文件和文件夹如果乱放,我们 找起来也会很困难。 今天我们就学习移动和复制的操作,也让我们的电脑变得更整齐。 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观察我的操作,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移动操作。 [教师演示移动操作 ] 师:看明白了吗。 谁来说说我在移动文件前先做了件什么事。 (强调要先选定物体) 师:哪位同学学会了我刚才的操作,请为我们的同学们再演示一遍。 [学生演示操作 ] 师:这位小老师教得可真不错。 大家快动手做一下吧。 不会的可别忘了向我们的小老师请教。 [学生动手操作 ] 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师:大家刚才移动操作完成得很好,这个复制操作和移动差不多,我们也来试试吧。 [教师演示操作 ] [学生动手操作 ] 师:复制和移动虽然操作步骤差不多,但作用是不一样的,你们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电脑就像一台神奇的照相机,它能把我们想要重复的图画给“拍下来”,保存在计算机的大脑中,如果“粘贴”后可以再出现一幅一模一样的图画,这就是“复制”;如果“粘贴”后把这幅画挪到别的地方,这就是“移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请你说一说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步骤。 第 6 课 电脑的“垃圾箱” 一、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打开文件夹的方法、选中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教具准备 : 垃圾箱图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回收站的作用。 2. 能够把文件或文件夹放入回收站。 3. 掌握在回收站中还原或彻底地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清空回收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展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管理计算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和课后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垃圾对环保的危害性,体会垃圾箱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主要知识脉络: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垃圾箱,引出电脑中的垃圾箱 —— 回收站。 通过学习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等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计算机处理图形具有简捷、高效的特性。 通过 Flash 动画的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 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学演示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 五、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仍然是文件的组织管理的内容,与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几个操作一样,都是 Windows 文件管理的重 要手段,也是学生今后计算机管理的重要基础。 1.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教师必须强调这个操作的要点依旧是先选中后执行,但这个操作略复杂一点,就是操作过程需要进行确认,即操作过程会出现一个“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单击“是”才能删除,否则取消删除操作。 同时提醒学生删除操作要慎重,尤其不要随意删除 C 盘文件,以免引起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如果学生这部分掌握较快,教师可介绍使用键盘的删除键( Delete) ,为后续的键盘操作做个简单的铺垫。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还原误删的文件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而是以问题形式提出,但如果学 生提出此问题教师就有必要把还原方法讲清,让学生知道上面的删除操作并不彻底,在“回收站”中也删除了才是彻底删除,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将更系统些,也有利于下面清空回收站的学习。 2. 清空回收站 学 生掌握删除文件后,应提醒学生被删除的文件并没有彻底删除,而是被放到回收站中。 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回收站就是电脑中的垃圾筒,如果一份 重要的文件还在纸篓里,你可以捡回来,如果进了碎纸机,那么还能还原出来吗。 被我们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进了回收站,相当于被扔进了纸篓,(在回收站里进行 “还原”操作相当于把文件捡 回来),进行 “清空回收站”操作相当于进了碎纸机,文件或文件夹就不能再恢复了。 通过这样的形象比喻,让学生对文件的删除操作的理解有了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学 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计算机不是我家的,可以随便地删除修改文件,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更有甚者随意破坏计算机的鼠标器、键盘等硬 件设备。 在学习文件的删除操作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随意复制和删除文件的危害以及日常应有的道德规范和良好习惯。 因为学校计算机一台机器多人使用的特 点,难免会出现将别人的文件改名、删除的现象,而且常会伴随着报复性。 所 以,在教学实践中要经常提醒,让学生养成自觉分档归类存放文件、经常整理自己的文 件及文件夹的良好的习惯。 3. 最后给出教材中的 Flash 动画《我是一只鱼》,通过一只鱼的经历介绍环保的重要性。 时间允许的话,可让学生以环保为主题进行讨论。 六、补充练习 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对的。 学校的计算机特别大,所以可以新建许多个自己的文件夹。 电脑很聪明,所以只要把文件放进去就行。 我是一个计算机高手,所以可以把别的同学的文件改名。 小明今天学会了删除,就把其他同学保存在电脑中的文件都删除了。 七、知识拓展 还原文件或文件夹 1. 打开“回收站”→右击要还原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还原” 2. 打开“回收站”→选中要还原文件或文件夹→ 选中“文件”菜单→“还原” 八、建议课时: 1 课时。 九、经典案例 【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是不是都会产生一些垃圾,大家想想我们都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学生回答 ] 师:一台计算机,特别是学校里的计算机,一般是多人使用一台机器,当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在机器的磁盘上就会出现许多无用的、重复的文件及文件夹,那么如何对这些无用的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删除操作呢。 今天我们学习文 件的删除操作。 讲授新知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教师演示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步骤 ]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演示了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在这些步骤中,有一步是在复制、移动操作中也用到的,大家知道是哪个步骤吗。 [选定 ] 师:请大家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把垃圾文件删除吧。 [学生动手操作 ] 师:选定要删除的文件后,也可以直接按键盘上的删除键( Delete 键),完成删除操作。 [试一试 ] 师:请大家双击桌面上 “ 回收站 ” 图标,打开 “ 回收站 ” 窗口,看看 “ 回收站 ”中有没有我们刚刚删除的文件。 如果不小心把文件删掉, 怎么才能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呢。 [教师讲解还原操作 ] 2. 清空回收站 师: 我们把文件删除后,它并没有彻底删除,而是被放到回收站中。 回收站就是电脑中的垃圾箱,如果一份重要的文件还在纸篓里,你可以捡回来,如果进了碎纸机,那 么还能还原出来吗。 被我们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进了回收站,相当于被扔进了纸篓(在回收站里进行 “ 还原 ” 操作相当于把文件捡回来),进行 “ 清空回收站 ” 操作相当于进了碎纸机,文件或文件夹就不能再恢复了。 生活中的垃圾箱需要及时清理,电脑中的垃圾箱也不例外,我们也要经常清理。 [教师演示清空回收站 ] [学生动手操作 ] 3. Flash 欣赏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小鲤鱼历险记》吗。 今天老师这也有一只鱼,它也想把它的历险记告诉大家,你们想看吗。 [播放 Flash] 师:想一想,这条小鱼遇到的危险有哪些。 什么原因使它遇到了这些危险。 我们能帮它做些什么。 课堂小结 总结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步骤以及清空回收站的方法。 第 7 课 学习好帮手 一、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打开文件或文件夹。 教具准备: 各学科学习光盘、多媒体 网络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电脑、学习光盘在学习中的用处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