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讲义2-质量管理基础之质量检验概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要仲裁时由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做 仲裁检验 B. 国家为了监督质量方针、政策、标准的执行及指导和控制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而进行的 质量监督检验 质量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类型与运行机制 企业内部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 检验机构基本工作准则 ( 1) 政府设立的检验机构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的检验机构,部分国家质检中心设在这些机构内。 ( 2) 由政府授权的检验机构 :主要为原各政府部门(如工业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大多是在原科研开发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依托单位是科研院所,其中一部分被技术监督部门授权为国家质检中心。 ( 3) 商业检验机构 :以公司法设立的检验机构,经济成分复杂,部分为外商独资和合资。 ( 4) 企业检验机构 :企业内部设立的检验机构,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行使检验职权的技术职能部门。 企业内部质量检验机构 /实验室 根据各行业特点、生产组织的规模、产品结构以及生产经营方式,企业内部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一般有以下 两种类型 : ( 1) 集中管理型 质量检验机构 生产组织的质量检验机构在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下,全部专职检验人员统归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管理,负责从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产品购入开始到整个产品形成过程完成的质量检验工作。 ( 2)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的质量检验机构。 这种类型的质量检验的工作范围是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产品的进货检验;零部件的完工检验;成品性能检验;产品交付包装检验。 理化室、计量室等的检验人员由检验部门直接管理,而 中间工序的质量 检验人员,行政上受车间管理,而其质量检验业务工作接受质量检验部门的指导。 检验机构基本工作准则 ( l) 公正性 :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工作纪律,坚持原则,认真按照检验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 行事。 在检测工作中,不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和影响,能独立公正地作出判断,始终以客观科学的检测数据说话。 ( 2) 科学性 :检验机构应具有同检测任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 人员的配备 应能满足检测工作任务的需要; 检测仪器设备 和试验环境条件 符合检测的技术要求;对 检测全过程 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个要素,都实行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 ,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 3) 及时性 :检验机构的检测服务要快速及时。 为了做到及时性,就要精心安排,严格执行检测计划,做好检测过程各项准备工作,使检测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 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 从事检定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三检制 重点工序双岗制 留名制 复查制 追溯制 统计分析制 不合格品管理制 质量检验考核制 三检制 自检: 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作用: 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互检: 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 形式: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半成品的检验 同一机床 /工序交接班时相互检验 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工人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 作用: 防止因疏忽成批出现废品 培养协作精神 专检: 专业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说明: 专业检验应发挥主导作用 重点工序双岗制 操作者在进行 重点工序 的加工作业时 ,同时应有检验人员、技术负责人或用户代表在场,监督工序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重点工序 : 加工关键零部件的工序 作为下道加工基准的工序 工序过程的参数或结果无记录或事后无法检查验证的工序 留名制 在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出厂的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责任者都应在工艺文件上签名。 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检验员必须签名或盖章。 复查制 生产重要产品的企业,产品出厂前请设计、生产、试验、技术人员进行复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检查内容: 图纸、技术文件是否正确、完整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有关技术或质量问题的处理是否合适 追溯制 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或工作,都要记录检验结果及其存在问题,在产品的适当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 作用: 便于追查问题起因,加强员工责任感 统计分析制 对各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并按期向上级汇报,以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 统计指标 :抽查合格率,一等品率,一次合格率,优良率,机械加工废品率、返工 /返修率 不合格品管理制 三不放过原则: 不查清不合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