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m 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 对压缩层厚度大于 20m 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 50m; 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 50~ 100m; 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 1: 5 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 ⑤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 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⑥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 2m 的路基面处各设 1 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⑦ 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5 3)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三 、 观测元件埋设说明 1)沉降观测桩:选择Φ 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 ,桩周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 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 20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 49 PVC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6 管)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厚 3cm 或 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③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 3)位移边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 2m 及 12(或 10) m 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 15cm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7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并在桩顶预埋Φ 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4)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 高度 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 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 C15 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m m。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四 、 观测方法、精度与 要求 1)观测方法 ①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 区间每 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 ②沉降板观测方法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8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③路肩沉降观测桩观 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④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 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次 ①观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77。 ,读数取位至 ;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 4mm/30m。 位移观测测距误差177。 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177。 ″。 ②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 大于4mm 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9 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 测 阶 段 观 测 频 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 3层时 1次 /每填筑 3层 沉降量突变 2~ 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 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 1个月 1次 /周 第 2~ 3个月 1次/ 2周 3个月以后 1次/月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 1个月 1次/ 2周 第 2~ 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 3月 3)沉降观测要求 ①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2m 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 沉降观测完全相同,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 ②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0 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④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⑤路基填筑过程 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垂直位移大于 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第 五 章 桥涵工程 一、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 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2. 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 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 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 将不再使用。 3. 墩身观测标:观测点数量每墩 2 处,位于墩身两侧,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 左右。 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 图( 1)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1 图( 1)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 4 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 30 孔选择 1 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 6 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 10 孔选择 1 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2) 观测点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 6 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 1/4 跨中附近设置, 3 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 置点相同,详见图 ( 2)。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2 图 ( 2)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3) 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 6 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4) 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 6 个。 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 3) 所示,其中测点 1, 2,3, 4 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 3, 4, 5, 6 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3 图 ( 3) 桥梁梁部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 4) 所示: 沉降监测点基准点路线 图 ( 4) 桥梁墩台沉 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二、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 承台观测标 沉降观测桩:选择Φ 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 ,高出埋设表面 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见图( 5) 1 2 3 4 5 6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4 图 ( 5) 承台观测标设置 : 采用φ 14mm 不锈钢螺栓。 见图 ( 6) 所示: 2040100 20120 20210101440x40x2 图 ( 6) 墩身观测标设置 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 三、 观测技术要求 ,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5 ,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 :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 的观测精度为177。 1mm,读数取位至0.. 4. 观测频次要求: ①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表 ( 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注: 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架桥机 (运梁车 )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前后均需要观测,其后每 1次 /1 天,连续 2 次;其后每 1 次 /3 天,连续 3次,以后 1次 /1 周。 ② 梁体徐变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宁安城际铁路 X 标 X 分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6 表 ( 2)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观测周期 预应力 终 张拉 张拉 前、后各。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个学科、全部师生,所以,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兼顾整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的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凝聚合力,整体发展。 差异性原则 虽说诗词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项整体 性的改革,但绝不是面面俱到,一字铺开。 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研究各有侧重。 在与学科结合时,它与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契入更容易。 而对课程的实施者老师而言,那些爱好文学
应 当赔偿。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知甲方解除聘用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 ( 1)甲方未按照聘用合同约定支付工作报酬或者提供工作条件的; ( 2)由于身体疾病原因,要求提前终止合同或变更授课时间,并提供相关证明,但应 提前 30天通知甲方; 第七条 其它事项 1.甲乙双方因实施聘用合同发生人事争议,按法律规定,先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 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本合 同一式二份
定成败》让我豪情万丈,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份计划并按时完成竟是如此重要,并最终决定一个的人成败。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渴望有所突破的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以便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根据目前工作分工,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负责公司考务工作;( 2)负责策划中的协助工作;(
他工作。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 ,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招商主管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文字写作能力、网站建设维护能力、大型活动的策划及筹备能力。 目前我在网站建设、大型活动的策划方面存在不足。 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 Frontpaeg根本无法适应精美网页的制作要求,于是重新学习了新的网页制作软件 Dreamweaver MX及图形处理软件 Fireworks MX。
履行岗位职责。 一是认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区城管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二是对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一年来,完成了《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督查办法》、《内务治理制度》、《
宾馆、餐饮区以及学校、公园、市场周边垃圾的清运力度不断加大,并采取一天三清,多时段巡检的方式,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 每天清运垃圾人数 ***人以上,日清运垃圾量是平时的 *倍,创城阶段性工作自 *月 **日至 *月**日共收运垃圾 ****车, *****吨。 同时加派人手做好巡查、走访 工作,及时反馈信息,使厕所清掏达到了 四无 即无漏掏、无外溢、无不净、无投诉,确保居民入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