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摘要:
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是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主体工程。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4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本项目主体工程 及取(弃)土(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力求与环境相协调,做到 “适地适树适草 ”。 植物措施配置时,草、花、灌、乔合理搭配。 坚持水土保持措施 “三同时 ”。 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 使用 ”,合理安排水土保持 措施 实施进度,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 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设计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20)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 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 设计水平年 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发挥效益后的第一年,一般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 本工程计划 2020 年 1 月开始施工准备, 2020 年 3 月正式 开 工, 2020年 12 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为 24 个月(含施工准备期 2 个月),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 2020 年。 方案服务期 按照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求》的通知(水保监[2020]8 号)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至 方案设计水平年结束。 本方案服务期为 2020 年~ 2020 年。 3 项目概况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15 3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及工程性质 项目名称: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 建设地点: 马鞍山市当涂县、雨山区 建设单位: 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 建设性质: 改 建 公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线路长度: km 路 基 宽度: 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 75 m, 设计车速: 60km/h 工程占地:总占地 , 其中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挖填方量:挖方 万 m3,填方 万 m3,借方 万 m3。 工程投资:估算总投资 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 亿元。 建设工期: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12 月,总工期 24 个月。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见表。 地理位置 本项目是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马鞍山市南环路与 205 国道交叉处;终于当涂县与芜湖交界处。 全线位于马鞍山市区(含当涂县城)西侧,北纬31186。 63′ 48″~ 31186。 50′ 95″、东经 118186。 47′ 54″ ~ 118186。 43′ 95″之间。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 图 见 图。 路线方案及主 要控制点 路线方案:本项目起点定于 205 国道与马鞍山市南环线交叉口大转盘,沿老路经当涂、新桥至塔桥马鞍山与芜湖市交界处,建设里程约。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6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控制点:起点(与南环线交叉处)、马鞍山南互通、终点(塔桥)。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路线 方案图 见 附图 1。 天门大道 宁芜铁路 项目起点 塔桥河 G205 本项目终点 3 项目概况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17 图 项目地理位置图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8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表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 2 建设地点 马鞍山市 当涂县、雨山区 所在流域 长江 流域 3 工程等级 Ⅰ 级 公路 等级 城市主干道 4 工程性质 改 建 5 建设单位 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 6 投资单位 25%由业主自筹, 75%从国内银行贷款 7 建设规模 全线里程约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 60km/h,红线宽度 75m。 沿线共设 桥梁 m /5 座,其中大桥 m /3 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 m /1 座),中桥 100 m /1 座,小桥 20 m/1 座;涵洞 19 道,设置平面交 20 处 , 立体交叉 1 处,收费站 1 座。 8 总投资 亿元 9 土建投资 亿元 10 建设 期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总工期 24 个月 二、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组成 占地面积( hm2) 主要技术指标 合计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主要项目名称 主要指标 路基工程 区 大桥 m /3 座 桥涵工程区 中桥 100 m /1 座 交叉工程区 小桥 20 m/1 座 临时堆土场区 取(弃)土(渣)场 3 处 取(弃)土(渣)场区 拆迁房屋 53840m2 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 8 处 施工 临时 道路 区 新建、改建 施工 临时道路 合 计 利用现有道路 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自然方、万 m3) 分 区 开 挖 回 填 调 入 调 出 外 借 弃 方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合 计 备注: 本 工程全线 大部分 为填方, 弃方 万 m3, 其中 万 m3 表土用于覆土绿化,最终 废弃方 中拆迁弃渣 万 m3 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 万 m3 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措施,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弃)土(渣)场内;围堰拆除、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 万 m3 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弃)土(渣)场内。 3 项目概况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19 建设规模 本 工程全线里程约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 60km/h,红线宽度 75m。 沿线共设 桥梁 m /5 座,其中大桥 m /3 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 m /1 座),中桥100 m /1 座,小桥 20 m/1 座;涵洞 19 道,设置平面交 20 处,立体交叉 1 处,收费站 1 座。 本项目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 涵 工程、 交叉 工程、 临时堆土场、 取(弃)土(渣)场、施工营 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区域。 路基工程 本工程位于长江下游 沿江 冲积平原 地形 区, 是长江与低丘之间狭长漫滩区,地形平坦, 沿线现状主要为耕地、交通运输道路,地面高程为 6~ 之间(黄海高程系,不含河道沟渠高程)。 路面设计标高为 ~ ,为填方路段。 本工程 路 线 平纵面图见 附 图 2。 1)路基标准横断面 本项目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20)标准建设。 205 国道马鞍山段( K0+000~ K19+020)里程约 ,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 75m,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8m(辅道) +(绿化分隔带) +(快车道) +(中央分隔带) +(快车道) +(绿化分隔带) +8m(辅道)+(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20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拟建项目路基红线宽度 75m,路基设计高程采用路中线高程,路基设计洪水平频率为 1/100,行车道横坡采用 %,人行道横坡采用 2%。 路基标准横断面 设计 见 图。 2)路基边坡及防护 本项目填方段路基边坡率视填土高度和土质条件确定,从安全性和环保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 道路设计标高与沿线两侧地坪高差较小,为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且减少工程投资,一般路侧不设挡土墙等防护措施,仅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平缓过渡接顺。 与马鞍山南互通立交交叉处, 由于车道下穿 互通区立交桥 ,受净空影响,原路面标高需下挖,下挖后,防护与排水应综合考虑。 桥头 路基边坡采用 C20 混凝土预制六棱块和 浆砌片石全防护。 桥头 路基边坡防护 设计见 图。 3)路基路面排水 ① 路基排水 本项目采用城市道路标 准设计建设,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3 项目概况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21 道的技术标准与《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标准一致。 雨水依据就近排放原则,通过重力自流及泵站提升排至临近水系;污水依据区域污水规划,通过重力自流及泵站提升排至分属污水处理厂。 按道路排水相关规范,道路路幅 50m,雨、污水管道宜采用双侧布置;本项目红线宽度为 75 m,采用双侧布管;同时,为便于两侧建设用地雨污水支管接入,每隔一定距离(约 120m)预留雨、污水支管。 本项目设置排水工程。 ② 路面排水 为城市主干路,雨水排放采用管道排水形式。 在纵坡小 于 %路段采用锯齿形边沟。 正常路段,主干路机动车道设 %横坡,并在外侧设置一排平箅式雨水进水口,用以收集机动车道的雨水。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 2% 反向坡,路面雨水经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流入雨水管道。 ③ 对当地排灌渠系的影响 本工程沿线设置了涵洞、通道及路基排水涵,灌排体系基本能维持原有走向,不会对当地的排灌渠系造成较大的影响。 路面工程 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00386),本项目位于Ⅳ 2 区,即江淮丘陵润湿区。 从减轻噪音、保护环境,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从施工 、养护及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全线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按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0)的有关规定设计,结合本项目所经地区的自然区划,沿线的土质、地质、 材料 以及远景交通量等情况 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结构类型和结构层厚度。 机动车道: 4cm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13) +6cm中粒式 SBS 沥青砼( AC20)+8cm 粗粒式沥青砼( AC25) +36cm 水泥稳定碎石 +20cm;老路补强段, 采用 4cm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13) +6cm 中粒式 SBS 沥青砼( AC20) +8cm 粗粒式沥青砼( AC25) +18cm水泥稳定碎石 +老路路面结构层。 辅道: 3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13) +5cm 粗粒式沥青砼( AC25) +36cm205 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22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水泥稳定碎石 +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非机动车道: 3cm 细粒式 SBS 沥青砼( AC13) +5cm 粗粒式沥青砼( AC25)+18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人行道: 6cm 预制彩色人行地砖 +3cm水泥砂浆 +18cm 低剂量水稳碎石。 全线机动车道和辅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847638 m2,非机动车道路面工程107070 m2,人行道路面工程 71380 m2。 路面结构见 图。 桥涵工程 1)桥涵设计标准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 —Ⅰ 级; 设计洪水频率:大桥、中桥、小桥、涵洞 1/100。 2)沿线桥涵布设情况 全线共设 桥梁 m /5 座,其中大桥 m /3 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 m /1 座),中桥 100 m /1 座,小桥 20 m/1 座;涵洞 19 道,设置平面交 20 处。 3 项目概况 XXX 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 23 3)跨越河流情况 除姑溪河外,其余 3 条河道均不通航。 目前姑溪河为 V 级航道,根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姑溪河规 划航道等级为 III 级。 此次改建按照 III 级航道的通航净空要求对老桥拆除重建,采用 30*3+40*2+70*2+40*3+30*2 连续梁。 沿线 跨河桥梁 概况见表。 表 沿线 跨河桥梁 概况一览表 序号 桩 号 孔数 — 跨径 孔 — m 桥 长 ( m) 桥 宽。城市道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相关推荐
摸底,建立登记经营户资料,上门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商家 整改。 同时中队秉承文明执法 的工作 理念,监督整改期间,一改以往只签发执法文书 的 老模式 , 协助 当事人合理的放置所销售物品,从根本上杜绝返潮现象的发生。 并以处罚为辅,大力提高市容管理标准,对于屡教不改的商户加大处罚力度, 减少占道经营、作业的现象,并继续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良好的市容市貌。 二、坚持规划巡查,保 障城建秩序。
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我队制定安排整治方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黄山一中、二中、甘棠小学、甘棠幼儿园等中小学周边,针对早、中、晚,无证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打破常规的执法作息时间,采取守点、巡线、集中整治等措施,对不听劝阻的流动摊点坚决打击,依法收缴其违规经营物品,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30 余人次,执法车辆 130 余车次,整治流动摊点 387 处,规范了 54
排水,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型式等。 路基个别设计。 深挖方、高切坡、 不良地质工点情况。 路基附属工程。 采用新技术说明。 10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事项。 附件 工点表、挡土墙表、路基加固及防护工程数量表、排水工程数量表、土石方数量总表、土石方调配汇总表、路基用地概数表等。 图纸 路基个别设计图(控制或影响线路方案和采用新技术的工点) 平面布置图 纵断面图(必要时绘) 横断面图 结构设
区范围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分布图,图纸比例1/5000; 古城区用地使用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 古城区建筑现状图,包括建筑风貌评价、建筑建造年代、建筑质量评价、建筑高度现状情况等,图纸比例为1/5000; 古城区居住生活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 古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标绘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