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示范校油气储运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教学科研任务及撰写教科研论文等途径培养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 两 年建设,油 气储运技术专业将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整体提升 “ 双师 ” 素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见表 33,师资队伍建设进度见表 34。 表 33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览表 专职教师 10 人 兼职教师 20 人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双师 ”素质教师 “双师 ”比例 行业专家 技术能手 高级职称 2 4 10 100% 6 14 6 教师总数 30 专职教师数与兼职教师数比例 1∶ 2 表 34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度计划表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合计 (人次) (人次) (人次) 专业带头人 1 1 2 骨干教师 2 2 4 “双师 ”素质教师 5 5 10 兼职 教师 行业专家 3 3 6 技术能手 6 7 13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 1) 专业带头人 培养 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 ① 2020年从华北油田聘请 1名有先进的职教理念、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和知识、具有高级职称、主持过一项以上专业重点科研课题、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科研论文的优秀技术专家作为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带头人。 ② 2020~2020年送 1名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 两个月, 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中国石油大学进修半年 ,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建设组织能力, 从而实现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 2) 骨干教师 培养 通过在职教师进 修学习 , 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途径培养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中,骨干教师主要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训实习项目开发与设计等工作。 2020年 和 2020年 在 专职教师中 各 选拔 2名优秀教师 到 石油类高校 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 进修 6个月 , 并采用在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等方式 完成 4名 骨干教师的培养。 2.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制定专职教师 到企业顶岗实践 、挂职锻炼和职业技能资格取证 制度。 两年内,分期、分批选派专职教师 到 华北油田 各采油厂、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两个月左右 ,取得国家或行业颁发的中级 (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实现我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专职教师 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100%。 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请华北地区油气储运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 我院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兼职教师。 聘请精通油气储运企业工作流程、拥有 5年以上实践经历的油气储运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建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① 2020年聘请华北油田公司 、 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华北销售分公司天津储备库 等 行业专家 共 3名, 技术能手 6名。 ② 2020年 , 配合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 在原有基础上增聘 行业专家 3名、 技术能手 7名。 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青年教师进行 “铁人”精神的石油文化 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 企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 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到企业锻炼,提升生产实践能力。 ( 五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与油气储运行业 、 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 基地和校外 实训基地 基地。 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真实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性、实效性”。 完善实习 、 实训基地的 基础设施和教学 功能,为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服务, 同时兼顾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和企业员工培训业务。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 校内 实训基地 现有 : 油气储运综合实训场 、 油气储运 工艺仿真实训室、工具使用与基本技能实训室 等。 可以进行 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 和 综合计量工的技能实训 需要 ,但由于 设备 数量较少 、工位不足 , 不能满足学生实训和为企业 员工培训 的需要。 实训基地 建设 规划 如表 35所示。 表 35 校内 实 训基地建设 规划 一览表 序号 实训场所名称 已投入 资金 /(万元) 建设性质 建设内容 新投入资金 /(万元) 扩建后 工位数 (个) 建设年限 1 油气储运综合实 训场 44 扩建 ① 建设 原油 稳定、脱水工艺 设备 ; ②建设原油热泵站工艺设备 ; ③建设输油管道收发球装置 ; ④污水处理工艺设备 ⑤建设成品油装卸系统。 70 20 2020 年 2 工具使用与基本 技能实训室 10 增配 ①增 加各类工具配置; ②自制 15 套技能训练操作台; ③购置各类灭火器材、应急逃生器材 40 套; ④制定操作规程、考核办法、安全预案等。 25 20 2020 年 3 油气储运 工艺仿真实训室 115 增配 ①离 线模拟仿真培训软件; ② Inter 远程 应用系统开发。 20 32 2020 年 4 城市燃气 工艺仿真 实训室 新建 ①仿照城市燃气输配气系统自建工艺模型; ②制定各类管理制度。 50 20 2020 年 合计 165 万元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实训教材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 “虚拟工厂”式的油气储运 工艺 仿真室,供学生进行生产性模拟操作 , 制定岗位职责、操作 规程、管理制度和实训教材等。 建成后 ,我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将成为面向华北 地区油气储运行业 、 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 我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资金 165万元。 2. 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 华北油田公司各采油厂 、 华北油田煤层气公司、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等企业已经 与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 实训基地。 未来两 年, 与这 几个 企业继续合作 同时 , 新建 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签订合作协议。 学院与各 企业的人事、安全、生产等部门 共同 制定建设方案, 合作 建立 实训 基地的运行规范、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编制 实训项目、 操作规程、实习 实训 教材、作业文件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资源 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紧密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仿真实训、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与企业及同类院校合作,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共享型油气 储运 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为校内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教学资源 库 建设内容包括:油气 储运 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生产案例、教学指导、试题库、考 核标准、实训项目、实习指导、考核评价、新工艺、新技术、行业信息等。 在加强图书馆实体馆藏的基础上 , 大力扩充电子图书及资料的种类和容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校内外师生的阅读需求。 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和新专业建设优化馆藏,逐步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初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馆藏体系。 2020年底,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及数字化图书馆初步建成, 配合 数字化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 (七)专业群建设 通过 2年的建设,以油气 储运 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 地建设,形成以油气 储运 技术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1. 课程建设 组建课程建设小组, 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2门核心课程,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编写特色教材。 专业群课程建设计划见表 36。 表 36 专业群课程建设计划表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 负责 人 完成时 间 投入资金 (万元) 核心课程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①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②配套教材建设; ③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李洋洋 2020 年 10 燃气输配与运营管理 ①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②配套 教材建设; ③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王立柱 2020 年 10 其他课程 ①完善专业群其他核心课程建设; ②专业群 规划教材建设。 倪善鑫 2020 年 10 合计 30 2. 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两个专业现有教师结构的基础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将重点专业建设的理念贯穿到专业群其它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达到师资共享、成果共享,带动专业群教师团队的建设。 本 专业群拟 再 引进或培养 2名专业带头人 ,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1人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 1人。 培养 骨干教师 8人 , “ 双师 ” 素质教师 达标率 100%,聘请20名 以上企业一线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组群的 兼职教师。 3. 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已有的实习、实训设备,完善现有的实训条件,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对 实习 实训项目 进行二次开 发,丰富校内实训基地职能 ;完善实践教学的各项操作规范、考核标准、安全管理和运行制度等建设内容,保障本专业和专业群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共享和相互补充, 两 年后, 再 建设 4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 ( 八 ) 专业特色建设 1.分段 培养 、 现场教学 经充分调研 和组织专家 论证, 我院 油气储运 技术 专业的部分班级实施校企合作的 “ 1+1++”分段式教学 人才 培养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进行为期一年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到 企业生产 一线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 最后一年采取半年集中强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半年在相关企业 或校内 进行用工前的岗位技能训练。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 将 顶岗实习 任务完全交给企业 的 实施方式 , 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将部分专业课程融入到实习过程之中,把课堂搬到工作现场。 在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是按照教学计划对实习学生 定期安排 小集中式分班上课,与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部分专业知识的讲授,把过去在课堂上讲授的部分课程分解到现场去进行教学。 二是实习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手把手的相关岗位技能训练,对 于 岗位要求的知识 和 技能 ,学生可 利用工作休息之余互相交流、自主学习。 分段教学实施流程如图 33所示。 图 33 分段教学 实施 框架图 同时兼顾 (校内) +(顶岗) +1(校内)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顶岗实习效果,灵活调整实习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2.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 利用 本专业 现有基础 资 料 与 预期 成果组建 教学资源库, 形成资源库 的 专业知识体系 ; 由企业负责将生产一线所提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资料纳入教学资源库,最终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校企共同开发 ,保证资源库的前沿性 、先进性和 指导性。 企业通过资源库的远程登录, 实现资源库 不断完善的同时, 帮助 指导 现场 生产 ,作为丰富一线员工专业知识的 重要 途径。 教学资源库实现校企联合管理,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和内涵建设。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校企共享型专业资源库。 ( 九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 技术培训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壮大, 急需大量的油气储运技术、 城 市 燃气工程 技术领域 等专业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完成后,本专业校内 实训 基地 将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区域内 的相关院校 开放,为他们提供实训环境、实训技术;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 技术、科研、培训服务。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 实现以产养学。 通过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标准化建设,为相关专业规范化教学提供依据和标准 ;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油气储运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调换。 6) 所提供计量箱包括所必需的产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以及图纸。 需方将根据供方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建立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投标方产品质量的评价将带入下一轮招标。 技术服务要求 中标人应协助产品使用方进行现场试验调试、试运行和验收,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实行“三包” ,提供必要的维修及服务;负责提供设备接线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文件及图纸等;负责对用户维护人员、运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对各等级的评定从历史的深度与国、地税两局管理上的横向层面综合了解,从而对数据分析过程的先后次序有了清晰的概念和统一的规划,使评定工作在四区局的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坚持原则、严守标准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是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的综合评定,是对企业提供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领购、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的信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坚持依法、公正
和平台作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制定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支持政策措施。 (国发〔 2020〕 9 号第 18 条) 四、财税金融政策 ,建立股权式投资实体,投 资区内高成长性的企业,建立推进市场化的金融合作模式。 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对国家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的贷款。 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在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项目融资
要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变电运行人员 ,我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接下来 , 我的第二个实习地点是 XXX 变电站。 XXX 变电站拥有三台主变,高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中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低压侧采用单母分段带旁路接线方式。 在这一阶段的实习 中 ,我对自己的要求更 加 严 格。 XXX 经常教导我:变电运行工作,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 提高安全意识 , 在实施任何 一项操作前
贸易区( 10+1)和泛珠江经济合作区域( 9+2)两个国际、国内经济圈的有利结 合部;是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的重点科技工业园区,总占地 866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50000 平方米;是云南省吸引海外华裔、留学人员来滇创业的重要平台。 云南海归创业园是以研发、孵化、生产为主,集办公、交易、商贸、教育、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国际企业孵化器;是海归人员创业的理想场所。
3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江湾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252kV GIS1套 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包 14 江苏省电力公司 220kV 水渡变电站工程 252kV GIS1 套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包 15 上海市电力公司 220kV 姚北变电站工程 252kV GIS1 套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包 16 浙江省电力公司 220kV 天明变基建工程 252kV GI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