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xx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内容摘要:

管、民受益”原则, 根据测算的末级渠系水价及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测算协会运行管理状况。 公示制度。 包括末级渠系改造方案,农民投工投 劳状况,农户水量、水价、水费,用水户协会财务收支等内容,明确公示方式、周期等。 6 监督管理。 包括 括协会内部监督、 政府相关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对协会的 外部 监督管理制度与执行。 工程建设 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 采取“以奖代补”、 “先建后补” 、 “民办公助”等方式开展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通过改造,形成工程良好、计量设施配套完善的灌溉系统。 建设目标 包括末级渠系衬砌,建筑物、量水设施配套,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率等目标,达到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建设内容 ( 1) 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的 总体布局和规模。 ( 2) 渠道改造。 衬砌渠道长度、工程量等。 ( 3)配套建筑物。 配套建筑物类型、工程量。 ( 4)量测水设施。 量测水设施的类型、数量 (明确计量点)等。 . 3 工程 建设与运行管理 ( 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申请、建设和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 (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末级渠系改造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由同级财政部门和水利部门共同负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拨付,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工程验收。 7 ( 3)项目运行机制。 建立“ 以规划为依据、财 政资金引导、农民合理投劳自主建设、先建后奖、以奖代补、绩效管理、严格监督 ”的运行管理机制。 明确 农民投工投劳的组织方式及项目组织模式等。 ( 4)建立完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 将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工程产权明确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水行政主管部门 或政府对末级渠系工程进行产权登记,颁发产权证书,加强产权保护和监督管理。 机制建设 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积极推进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改革水费计收管理体制,形成灌区良性发展机制。 改革目标 包括末级渠系水价的核定、计量设施的设置与计量收费的实施范围、水费计收管理体制改革、农民亩均用水量与用水成本等目标。 示范区内均应实行农业终端水价,推行计量收费。 改革内容 选用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 m 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完成后的定额,包括充分灌溉定额和非充分灌溉定额(节水灌溉定额)两种,单位采用 m3/亩。 缺水地区一般可采用非充分灌溉定额,丰水地区一般可采用充分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应根据灌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田间灌溉方式和复种指数综合确定。 没有颁布灌溉定额的,应参考同类 8 地区确定。 设置计量设施,明确计量方式 根据示范区内农民耕地分布、灌溉方式、末级渠系工程改造状况等,提出示范区计量设施设置的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