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厂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内容摘要:

包渣重达到计划要求,其中,电渣较预算提高 7%,转渣提高 9%, 110 月渣运费按公司预算节约 295 万元。 (三)加强渣含铜及开路物料损失控制。 进一步降低两炉渣含铜,联合大江做好尾砂含铜控制工作,降低尾砂含铜,减少金属损失。 截至 10 月份电渣含铜为、转渣 %, 1— 10 月份外销烟灰吨,烟灰平均含铜 %,均达到预算要求。 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环保治理初见成效。 按照环评验收标准,大力开展厂区环境整治,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努力实现“三废”排放达标。 通过加装空气净化器、改造收尘设施、加大低空烟害治理等措施,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4 月份配合完成了省环保局来现场进行的环评数据 的相关检测、复查工作。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组织召开了环保专题会,从各级环保责任落实、到环保监控措施制定、检查、考核等方面重新梳理,形成“治源头、管过程、把关口”的长效机制。 从 8 月 28 日开始,就硫化、污酸问题每天召开一次碰头会,检查、督促和布置相关工作,制定落实硫化、污酸系统优化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对污染源头进行梳理,拿出治理措施,确保环保达标。 组织召开了精炼炉黑烟治理专题会,成立黑烟治理攻关组,明确环保目标, (使用请双击 此处 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整理,谢谢使用 拿出治理方案。 为解决硫化砷渣的去向问题,组织外出考察,确立解决途径,目前正在与厂家落实外委处理危废 转移的相关手续办理工作。 五、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冶炼规模实现再提升。 结合今年改造项目多、工期紧的实情,成立了四个项目建设专项工作组,主动参与工程设计审核,把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提前做好生产准备和达产达标工作。 余热发电项目:较计划推迟 3 个多月,于 6 月 14 日实现并网发电, 7 月中旬移交我厂正式运行,截至 10 月 31 日 ,二套机组的总发电量为 989 万千瓦时。 阳极炉改造项目:一期工程 2精炼炉于 7 月开炉, 8 月份停炉将部分遗留问题进行整改,目前处于正常生产。 二期工程还未启动。 4转炉于 8 月 30 日 进料开始试生产, 9 月上旬 投入正式使用。 30 万吨铜加工项目 9 月 29 日 送电试生产,截至 11 月 26 日西边已投产 14 组电解槽,东边具备循环条件。 阳极机组、残极机组已投入使用,阴极机组(剥片机组)第一台仍在调试,第二台处于安装阶段。 六、充分依托技术支持,逐步破解生产难题。 一是将 36 项经营难题列入技术创新和攻关日程。 根据全年生产经营状况,梳理出 36 项经营管理的重难点项目作为技术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团队的技术优势、改善优势,力争在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上有新突破。 目前提高转炉炉寿、降低转渣含铜等 10 余个项目已完成,效果明显,为生产经营的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是梳理完善硫酸全流程存在的问题。 在重点解决一吸塔带酸、锅炉漏烟等影响系统安全和生产停顿的主要问题的同时,成立硫酸系统遗留问题完善专项工 (使用请双击 此处 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整理,谢谢使用 作组,拿出全流程的工艺指标检测方案,建立指标控制体系,每周组织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诊断,对可能导致系统停产或影响生产的因素组织分析,拿出预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制定根治措施,尽快完善。 三是新 30 万吨投产所面临的问题逐步解决。 积极做好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克服电解生产与投产人员紧张的困难,调动全厂力量,配合 完成电解液配制、阴阳极装槽、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9 月 30 日通电 3 组进行生产调试。 在投产初期,及时成立了工艺管理和机组调试攻关组,深入现场跟踪,每天组织碰头,讨论分析和解决当日发现的问题,目前,通过工艺调整,生产工艺状况逐步趋于稳定,阴极铜质量明显好转。 机组调试也取得一定的效果,阴极剥片机组由最初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到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目前,新系统也根据机组调试情况,从 10 月底开始逐步增开,截至 11 月 26 日已通电 14 组。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尽管我们付出了努力,但是在经营效果上,与公 司、厂目标相比,差距依然相当大,突出表现在: 一是硫酸三系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对影响生产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依然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