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郧县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计划内容摘要:

,对汉江沿岸500 米范围内的 8 家涉水企业和 10 个市政排污口进行了专项执法整治;对“两高一资”企业开展了监督检查,关闭了天马崖水泥有限公司,榕峰轧钢厂完成烟尘治理并实现达标排放,对 32 家重点排污企业实行持证排放。 17 先后关停小矿山企业 20 多家,关闭造纸厂、黄姜加工厂 14 家。 三 是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城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投产,库周生活垃圾清理等环保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申报了省 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谭山镇柳泉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环保项目。 四 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库区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全县完成人工造林 万亩,补植造林14 万亩,启动了 4 万亩荒山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综合治理小流域 13 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00 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到 250 万亩,净增 6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3%。 着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启动了谭家湾秸杆固化项目和十堰梦萌实业公司万头生猪养殖场大型沼气项目,新建“一池三改”沼气1 万余口。 截至 目前 ,全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比 2020 年分别下降 %和 %。 汉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水平偏低。 2020年 , 虽然我县在全省综合排名 56位,进位 22位,但全县人均 GDP只有 5848 元 ,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 %,占全市平均水平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 18 低 6777 元、 3786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 2020 元、 89 元。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工业化水平不高。 在县域经济中,一产比重仍然高达 %,超过 1/4,还没有迈出农业县的门槛;二产比重不到 40%,工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是改革任务重,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财源建设后劲乏力,城镇就业、移民安置压力大,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关于 我县 “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 一 )阶段特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具有历史性、决定性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县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位次。 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生态资源优势日益突现,我县已初步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良好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我县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19 统筹城乡进入推进关键期。 “十二五”时期,我县将全面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规划统筹、资源统筹、产业统筹、投入统筹、福利统筹、市场统筹、环境统筹、政策统筹等,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体制创新进入攻坚克难期。 “十二五”时期,改革开放将向纵深方向推进,建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服务型政府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深 化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层次调整,改革攻坚进入增量调整与存量改革并重的阶段,将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社会事业进入全面突破期。 “十二五”时期广大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的要求急剧增长,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将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二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重点是消费空间较大的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市场。 我县地处 中西部结合部,又是农业大 20 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利于我县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机遇。 国务院已讨论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标志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对中部地区新型农业、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信贷加大支持力度,在中部地区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强力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有利于我县加快 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设 ,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争取 信贷、税收、外贸、出口等 方面的 优惠政策。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机遇。 我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地质遗迹和文化留存,被誉为恐龙的故乡、人类的发祥地、汉文化的摇篮,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深厚,品位较高。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县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壮大我县文化旅游支柱产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机遇。 我县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县在产业发展、水污染防治、库区防护、生态建设、交通复建、企业和集镇迁建等方面规划安排更多的项目,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同时在移民安置、对口支援、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将获得更 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发展生态型库区经济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 十堰市实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 ,市区空间拓展方向为东拓北扩西 21 优。 我县作为十堰市区重要的北部组团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十堰市区开展规划、交通、产业、项目、市场对接,有利于我县接受十堰市和东风公司的辐射 ,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带动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 三 )严峻挑战 区域竞争的压力。 近年来,我县邻近县市发展势头迅猛,呈现标 兵渐远、追兵逼进的不利局面。 同时,我县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与周边区域相似度较高,市场半径趋同、产业结构趋同,在占领市场、获取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形成竞相赶超的激烈竞争态势,增加了我县发展的危机和压力。 结构调整的压力。 “十二五”我县面临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压力,调整任务尤为艰巨。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势头缓慢,支撑产业不突出,结构层次总体水平较低。 从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 绿色增长的压力。 当前,我县的经济发展仍 未完全摆脱粗放式增长方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实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有较大压力。 22 社会矛盾凸现的压力。 “十二五”时期, 全县的重点项目建设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村级债务化解、移民安置和生产生活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新的矛盾,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指导思想( 总体思路 )。 抢抓叠加历史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的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市县对接、“一区两带”综合开 发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作为总抓手,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总要求,坚持将市县一体和全县小康作为总目标,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 1235”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两区两园三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使全县“一主两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江二桥三镇”城市格局基本建成,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完成,将郧县打造成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十堰的 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 (五) 主要目标。 —— 经济增长 : 到 2020 年 ,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突破 100亿大关,年均增长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突破 2020美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突破 10 亿元,年均增长 20%,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5 亿元,年均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0 亿元, 5 年 23 累计超过 360 亿元,年均增长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 65 亿元,年均增长 %。 —— 结构调整: 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提升发展第三产业的要 求,到 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20: 45: 35, 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以上,规模企业达到 200 家, 旅游收入占 GDP 比重提高到 10%以上。 —— 生态文明: 到 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55平方公里;固体废物(垃圾)处理率达到 85%以上;城区和乡镇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万元 GDP 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 20%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省定目标。 —— 社会发展: 到 2020年,全 县 总人口控制在 60 万人左右,年 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内;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5岁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每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 人以内;城镇化率 达 到50%。 —— 民生改善: 到 2020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000 元, 年均 增长 %, 农村居民 人均 纯收入 达到6000 元, 年均 增长 %;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5 平方米; 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0%,农村社会养老参保率达到 80%以上, 24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 99%以上。 总体目标是使 郧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和十堰各县市前列,努力实现全县小康的奋斗目标。 (六)主要工作举措 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 围绕生态经济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 突出抓好移民内安、迁移式扶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实施“ 1235”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