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排污许可等行政法规以及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排污权交易管理等行政规章。 凡新改扩建项目,对未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组成评审的环评和能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 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违规建设的,依法进行处罚。 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省内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 根据国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截止目前,我市共完成化工、有色、碳化硅、水泥、造纸、玻璃、制革等行业 59 户企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关停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200 万吨、铁合金 19 万吨、电解铝 万吨、造纸 8 万吨,电石 6 万吨。 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实施创新驱动。 为了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鼓励政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污染,创新节能减排发展模式。 在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 亿元,完成了市区 1130 台、 7411 蒸吨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占城区原有燃煤锅炉总量的 60%,使原煤散烧锅炉退出了兰州主城区供热历史。 在燃煤电厂污染控制方面,协调三大电厂签订优质煤炭购销合同,对电厂使用优质煤的由市财政每吨补助 20 元,每年达到 2100 万元。 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窑煤模式,充分发挥煤炭及其衍生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一方面通过延伸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有效实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现资源增值;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非产品产出,降低企业生产和环境成本,逐步形成了以“煤 电 化 冶 材-运”为主导的油页岩综合利用、煤电冶、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兰州模式,在国内首个采用湿式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城市餐厨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全部回收与转化,实现了兰州市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推动项目建设。 “十二五”以来,市财政共投入资金 亿元, 撬动和融入社会资金、企业资金 150 多亿元,支持了燃煤锅炉改造、落后产能淘汰、余压余热利用、热电联产、电厂脱硫脱硝环保设施技改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努力走出资源瓶颈制约。 三、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 兰州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新型城镇化加速阶段,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但也存在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两化融合水平低等问题,以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负荷,冲抵 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正向效应,特别是近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迅速上升,使我市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产业结构偏重。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工业结构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 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高耗能、高排放、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资源型特征明显,且产业聚集关联度低。 企业链 — 产品链 — 市场链短。 以石化产业为例,炼油占 75%,化工占 25%,精细化工仅占化工的 20%。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 尽管兰州的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但规模较小、深度开发不足,城市能源 结构整体上仍以煤炭、油品等传统能源为主, 2020 年,能源消耗总量为 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 65%,油品占 %,天然气占 %,水电占 4%。 (三)环境承载力弱。 兰州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仅有%。 特别是受“两山夹一河”的城市形态制约,空间环境容量有限,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建成区平均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 1万人,核心区突破每平方公里 4 万人,局部区域高达每平方公里 8万人,在全国都很罕见;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达到 67 万多辆,近五年翻了一番多,增大了能耗与排放的刚性 压力。 (四)建设发展资金短缺。 2020 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 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仅高于西宁市和海口市。 在节能减排方面,一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另一方面一些亟需的事情需要加快投入,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 四、兰州市创建示范城市的主要示范意义 (一)在城市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上提供实践经验。 兰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老城区空间和环境承载力饱和的状况下,我市把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兰州新区为全新的产业平台,在老城区原则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上不再安排新的工业项目,主要布局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 通过加快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既优化城市结构、腾出环境容量,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搬迁企业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促进产业园区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在重工业城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上提供实践经验。 兰州市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较好地把握了治理污染与促进发展的合理平衡点,通过找准治理工作的切入点,在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机动车淘汰限行等方面打组合拳,达到了节能减排效果,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 兰州将通过发挥综合示范工作的引擎和杠杆作用,进一步深化“两型”社会建设,探索更多的有益做法 和经验。 (三) 在构建低碳城市推动机制上提供实践经验。 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中,我市注重全市行动、全民参与、全力攻坚,形成了省市联动、党政齐抓、依法治污、网格管理、督查问效等有效的工作机制。 我市将把这些做法复制推广到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中,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使综合示范工作成为锻炼干部、强化担当、转变作风的平台,探索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五、总体思路、实施原则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和加快建设国家规划的兰(州)、白(银)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兰(州)、白(银)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兰州新区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20]29 号)的重要精神,叠加整合节能减排综合政策,推进创新驱动,全力整合资金,以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为主体路径,以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兰州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确保全面完成国 家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在节能减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方面发挥带动作用。 (二)实施原则 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多元富民产业、城市首位产业,将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修复治理融合起来。 通过节能减排助推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方式转变中扩大经济总量。 坚持存量提升与增量转型相结合。 鼓励和支持用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现有用能设施,大幅提高用能效率和能源产出率,提升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对新建项目,坚持能评、环评前置,严把准入门槛,用更高的节能减排标准约束新增项目,确保将扩大再生产纳入到节能减排轨迹。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坚持从兰州市情出发,依据现有基础和发展水平,以节能减排为宗旨,超前谋划,统筹部署,全面安排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以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县区进行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应,以点带面推进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成效。 坚持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政策为引领主 渠道,综合运用补贴、引导、扶持、贴息等经济杠杆和金融工具,撬动和融入各类社会资金,极大增强市场主体推进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保持节能减排工作常态化。 整合第三方节能减排咨询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 坚持硬性约束与多元激励相结合。 对相关县区、企业强化责任目标考核,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加强督查督办,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弄虚作假。 制定激励奖励办法,采取多元倾斜机制,增强各领域、各产业、各企业自身活力,自觉投身节能减排中。 (三)主要目 标 1.总体目标 依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结合《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到 2020年,超额完成兰州市“十二五”年均节能减排目标的 25%左右, 2020 年、2017 年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年均目标的 23%。 在节能方面,到2020 年,“十二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年均下降 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 3. 2%目标的 25%,达到国家要求; 2020 年、 2017 年分别下降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 %目标的 25%,超过国家要求;“十三五”后 三年完成兰州市“十三五”平均节能目标任务。 在减排方面, 2020年超额 25%完成“十二五”减排年均目标,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万吨、 万吨、 万吨和 万吨; 2020 年、 2017 年均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年均目标的 23%,即到 2017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万吨、 万吨、 万吨和 万吨;“十三五”后三年完成兰州市“十三五”平均减排目标任务。 2.具体目标 ( 1)产业低 碳化 到 2020 年,“十二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年均下降 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 3. 2%目标的 25%,达到国家要求; 2020 年、 2017 年分别下降 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 %目标的 25%,超过国家要求。 ( 2)主要污染物减量化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万吨、 万吨、 万吨和 万吨,分别比“十二五”目标任务超额 25%。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 85%。 ( 3)服务业集约化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 到 %, 2017 年达到55%,增速高于 GDP 和二产,占全省比重达到 40%以上,优势特色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 4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 110 万人以上,占全市比重的 52%以上,形成优化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 4)交通清洁化 到 2017 年,累计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 5000 辆,其中公交车 600 辆,出租车 2400 辆,公务用车和私家车 1000 辆,环卫车、邮政车和物流车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1000 辆,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 30 座,直流充电机 300 个,交流充电桩 7500个,公交车、出租汽车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 100%,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 38%;社会零散轻型货车升级换代率达 50%;自行车租赁投放总量达到25000辆。 ( 5)建筑绿色化 2017 年新改建项目建筑节能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达标率100%,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率达到 98%以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达标率达到 50%以上,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覆盖率达到 70%。 ( 6)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 到 2017 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结构的比例达到20%;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 5%以上。 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到 400MW、生物质发电装机规 模 35MW、水力发电装机规模 1500MW, 产业生产总值超过 100 亿元。 六、主要任务 (一)产业低碳化。 坚持以城市布局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国家级兰州新区为新的产业平台,通过推进企业“出城入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在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基础上,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进行循环化改造。 ( 1)石油化工。 坚持近、中、远相结合,按照“优化老区、谋划新区”两个方面入手,改造提升石化产业,提升整体实力水平。 近期 配合兰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州石化公司实施优化老区项目,重点推进 120 万吨柴油加氢装置改造、 3万吨硫磺回收装置尾气达标治理、造粒塔尿素粉尘净化回收等清洁油品、节能改造、系统优化、安全隐患治理和环保减排综合治理项目,加大安全、环保治理力度,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高起点建设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以地企联动的方式推进兰州石化向新区搬迁改造,中期形成原油加工1500 万吨 /年,乙烯、丙烯 260 万吨 /年,对二甲苯 80 万吨 /年的生产能力。 远期基本完成西固区石化产业整体搬迁工作。 按照“油头化尾、深度利用”原则,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实现炼化一体化发展, 延伸拓展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实现多种化工产品联产,逐步形成企业间能源、原料、中间体、。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具体开展工作。 检查组针对被检查单位的业务特点,多方收集资料,归纳检查线索,研究制定详细的具体检查计划。 严格工作纪律,出台了《检查组工作纪律》,重点在保密原则、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提出要求,增强工作责任感。 五是注重预防,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要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 重制度建设”的要求
加快北绕城东段高速路和南绕城 高速 公路建设, 核定载质量8吨(含)或三轴(含)以上大 型货运 机动车 一律 从城区外围 绕行,不得进入主城区过境穿行;尾气不达标的客运车辆禁止进入市区,倒逼进行车辆 升级换代。 23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 完成时限: 2020年 9月。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公交车、出租车一律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 推进南山路、北环路
) 、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四次检修。 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 检查、维修时,必 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总、分配电箱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
梁内有双排钢筋时,双排筋之间加25钢筋垫铁,间距1000。 梁内箍筋的接头交错设置,按抗震要求设135176。 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135176。 弯钩制作安装同柱部分。 框架节点钢筋十分稠密,钢筋安装时应保证梁顶面钢筋净距不小于30mm,以利砼的浇筑。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符合下表,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 项次 分项名称 允许偏差 1 钢筋骨架的宽 17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