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会计学--购销、生产业务的核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注:收入 =212/( 1+6%) =200  增值税 =200*6%=12 四、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  增值税是对增值额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 从计税原理来考虑 , 纳税人为从事生产经营而购进的生产资料均应扣除 , 但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差异 , 对增值税的扣除范围处理不尽相同 ,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 以欧共体各国为代表的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全部生产资料扣税 , 包括固定资产均在购入时就一次性扣税。 因此课税的对象仅限于消费资料 ( 最终消费 )。  这种方式最能体现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 被认为是增值税的原型。 当然 , 扣除大了 , 流转税就会减少 ,因此这些国家以所得税作为税收主体。  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收入型增值税。 即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允许在购进时一次全部扣除 ,而是逐期将其与期间收入相配比的折旧额中相应包含的税额进行抵扣 , 课税对象相当于国民收入 , 因此而得名。  以我国为代表的生产型增值税。 即不允许固定资产扣税 , 而只允许对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扣税。 课税对象实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 因此而得名。 生产型增值税负担大 , 适用于以流转税作为税收主体的国家 ( 我国占60%)。  我国目前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得已 , 因测算结果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才能保持税收收入与税改前基本持平。 但这种方式本身与计税原理相悖 , 征税对象不仅是增值额 , 还包括固定资产所含税额的摊销额 ( 折旧额 17%) , 这就形成两大缺陷:  ⑴ 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  ① 购置时已征未扣;  ② 转移价值包含在销售收入中再征。  ⑵ 在较长时间内占用纳税人资金:企业要在销售收入取得后才能从购买者手中收回资金。  进一步从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看 , 生产型增值税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逆向调节效应 ,其表现为:  ⑴ 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组织形态的选择存在一定程度非中性影响 , 不利于产业向专业化 、 协作化方向发展 , 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由于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 , 这部分税款资本化为固定资产价值并分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 , 不仅要被重复征一次销项税 ,而且又以含这部分税的价格销售到以后环节 ,进而又在这些环节造成重复征税 , 转移环节越多 , 重复次数越多。 这不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 ⑵ 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贯彻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 道理很简单 , 由于这些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 , 固定资产比重大 , 受影响也大。  ⑶ 不利于贯彻 “ 奖出限入 ” 的对外贸易政策。  道理也很简单 , 由于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不能实现出口退税 ,相同产品的价格构成中 , 我国就较别国多了所含增值税额 , 其它条件不变 , 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不如别人。  综上 , 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势在必行 , 仅从加入 WTO考虑也是如此。 改革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 ⑴ 财政的承受能力:是否需要以收入型作为过渡 , 但收入型再向消费型转型改革成本太大 , 目前多数人主张一步到位。  ⑵如何进行全面税改:因为最终完成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后,会导致流转税减少,按其它国家的情况,税收将转为以所得税为税收主体,而这在我国目前实施的难度较大。 第二节 其他税金  一、应交消费税  (一)生产和销售应税消费品  将生产的物资直接对外销售, 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 贷:应交税金  企业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抵偿债务等,也应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贷:应交税金  企业用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结构等其他方面,按规定应交的消费税,应计入有关的成本。  借:长期股权投资  在建工程  贷:应交税金  (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质,于委托方提货时,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税款。 委托加工物质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委托加工物质的成本;委托加工物质收回  后,直接用于连续生产的,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应将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金 —— 应交消费税”的借方。  例: A企业委托 B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 原材料成本为 200 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 34 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率 10%,材料加工完毕后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尚未支付。 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率均为 17%。 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 (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 借:委托加工物质 200 000  贷:原材料 200 000  ( 2)支付加工费  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 =( 200 000+34 000) /( 110%) =260 000(元)  (受托方)代扣应交的消费税 =260 000 10%=26 000(元)  应交的增值税 =34 000 17%=5780(元)  1)若 A 企业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