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大纲内容摘要:

体单位数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布,叫做次数分布。 ● 种类: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 ●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步骤: 第一、 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确定总体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已经全距。 第二、 确定编制数列的类型。 第三、 确定组数和 组距。 第四、 确定组限。 第五、 计算各组次数。 ⑤ 频数: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叫做次数,又叫频数。 ⑥ 频率:各组次数与总体次数之比叫频率。 ⑦ 组距:每组上限、下限之间的距离叫做组距。 ⑧ 组数:即在一个组距数列中共有多少个组。 ⑨ 组中值:各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叫组中值。 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组中值 =(上限 +下限) /2 开口组中值的计算方法: 缺下限的最小组的组中值 =最小组的上限 — 相邻组的组距 /2 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 =最大组的下限 +相邻组的组距 /2 ⑩ 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 ⑪ 统计表:把整理汇总得出的统计数据资料,按照一定 的结构和顺序,有系统的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就形成了一张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科学的合理的显示统计资料,使统计资料便于人们阅读,为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提供条件。 分类:按用途,分调查表、整理表、分析表;按总体分组,分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设计统计表的原则:第一、统计表的设计安排要通盘考虑,内容不应过分复杂,最好一张表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总标题、栏、行标题简明扼要,栏、行的排列要表达统计资料的逻辑关系。 第三、表中的数值要注明计算单位。 第四、表中的数值必须填列清楚,没有内容时应标出“ ”号。 ⑫ 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 四、 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一) 总量指标 ① 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 ● 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以绝对数的形式表现为名数,也称为绝对指标。 ● 作用:第一、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是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 种类:按反映内容:分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反映时间状况: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计量单位:分实物指标、劳动量指标和价值指标。 ②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 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 特点:第一、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 第二、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时期越小,指标数值越小。 第三、时期指标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③ 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上的总量。 特点:第一、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记数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一时点的数量都进行登记,通常是隔 一段时间登记一次。 ④ 实物指标: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实物计量单位。 包括自然单位、度衡量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⑤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计量的总量指标,又称为工作量指标。 劳动时间单位是以劳动时间作为度量事物数量的计量单位。 ⑥ 价值指标:是以价值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 价值单位是以货币度量事物数量的计量单位。 ⑦ 计算总量指标的原则:科学性、可比性、统一性。 (二) 相对指标 ① 概念:由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的综合指标。 ② 表现形式:无名数、有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无量纲数。 如系数、倍数。 有名数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与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是一种复合单位。 如人口密度用人 ╱ 平方公里表示。 ③ 作用:第一、相对指标能够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通程度、比例关系、内部结构等。 第二、相对指标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从而判断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第三、相对指标是进行企业宏观经济管理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④ 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⑤ 各指标计算方法: ● 计划完成程 度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100% ●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部分数值 /总体全部数值 *100% ● 比较相对指标 =某条件下的某项指标数值 /另一条件下的同项指标数值 ●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 强度相对指标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 /基期指标 *100% ⑥ 计算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 第二、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