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所得税率不同 ( 3)是否调整递税款的余额 例 5 以前面的例题 4的资料,按债务法: 则 1993年年初,当所得税率变动时, 应交所得税 =15665* 30%= 调整递延税款的余额 =( 12042+8188) *( 30%33%) =(借) 当年发生的递延税款 =4335*30%=(贷) 本期递延税款 = =(贷) 所得税费用 = += 1994年 应交所得税 =19518* 30%= 当年发生的递延税款 =482*30%=(贷) 所得税费用 = +=6000元 1995年 应交所得税 =23372* 30%= 当年转销的递延税款 =3372*30%=(借) 所得税费用 = =6000元 1996年 (9 98年相同 ) 应交所得税 =27225* 30%=(贷) 当年转销的递延税款 =7225*30%=(借) 所得税费用 = =6000元 借:所得税 6000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 返回 第 3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 1) 会计政策的内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 ( 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 ( 3)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 重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 难点是追追溯调整法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报表调整。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内容 会计政策的含义: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内容: ( 1)合并政策 —— 合并的原则和方法; ( 2)外币折算 —— 方法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 3)收入确认 —— 方法及原则 ( 4)所得税 —— 会计处理的方法 ( 5)存货的计价 ( 6)长期投资的核算 —— 核算方法 ( 7)坏账损失的核算 —— 核算方法 ( 8)借款费用的核算 —— 处理的方法 ( 9)其他 —— 如折旧方法等 二、会计政策变更 含义:是只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即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在下列情况可以变更): ( 1)法规性变更 —— 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要求变更。 ( 2)自主性变更 —— 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否则,不能变更会计政策。 以下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 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区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 (一)追溯调整法 含义: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步骤 : ( 1)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 2)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 3)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 4)报表附注说明。 累积影响数:是新旧会计政策下,净利润的差异数。 其计算步骤如下: ( 1)根据新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 2)计算两种政策下的差异; ( 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 4)计算税后差异; ( 5)计算累积影响数(税后差异合计数)。 注:在我国,会计则规定,成本法改为权法,应视为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尽管这种规定本身并不正确)。 P135 (二)未来适用法 含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即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需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即可。 处理方法: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过去的年度不予以考虑,即不调账,也不调表。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的选择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选择: 法规性变更 —— 国家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同时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没有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自主性变更 —— 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如果累积影响数无法计算,则无论何种政策变更,均采用未来适用法。 五、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变更的原因 变更的内容 变更的影响数; 影响数无法合理确定的理由。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二、会计估计的内容: 坏账的比例、存货的毁损、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或有损失与或有收益 三、会计估计的变更的原因 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否则,应视为会计差错处理。 四、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 应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如果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难以区分,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处。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现金流量表 》 、 《 债务重组 》 《 会计政策 》 等 8个具体会计准则; 99年为了更好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 颁布新的 《 会计法 》 和 《 非货币性交易 》 具体会计准则 20xx年颁布 《 企业财务报告条例 》 和 《 或有事项 》具体会计准则; 20xx年: ( 1) 颁布 《 企业会计制度 》 、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 统一了会计制度; ( 2)
当市价低于成本时,计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市价回升,冲减跌价准备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投资收益 但冲减跌价准备的金额不得超过帐面累计计提数。 二、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债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注:收入 =212/( 1+6%) =200 增值税 =200*6%=12 四、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 增值税是对增值额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 从计税原理来考虑 , 纳税人为从事生产经营而购进的生产资料均应扣除 , 但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差异 , 对增值税的扣除范围处理不尽相同 ,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以欧共体各国为代表的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全部生产资料扣税 ,
例 1: P111例 5 例 2:接前“大明公司” 大明公司生产一种产品, p=20元 /件 , b=12元 /件 ,a=20xx0元 ,目前 Q=20xx0件。 要求:⑤计算其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和安全边际率,幵解释这些数字的意义。 524 Jessy 0242 销售利润率 (1) 计算式: P112, 即: 销售利润率 S a le s V C FS a le s 定义式
程基本正确,但并不能一定确保记账过程完全正确,有些错误是试算平衡难以发现的,如: 一笔会计分录被重复过账; 一笔经济业务被漏记; 记账方向正确,但用错账户; 一笔经济业务的借贷方同时记错。 第五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核算 一、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结合运用 总分类账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类别来设置的, 它旨在提供综括的会计信息。 明细分类账
应用历史标准的好处:比较可靠 /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 历史标准的不足:往往比较保守;适用范围较窄( 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 ,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和健康状况 ) ; • 当企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 (如企业合并 )时 ,历史标准就会失去意义或至少不便直接使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 ,历史标准的作用会受到限制。 行业标准 • 行业标准:可以是行业财务状况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