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内容摘要:

的课件中,需要“高山流水”的音乐作为背景,以下文件格式不是音频的 是( )。 ( 3 分) A. wma B. mp3 C. wav D. mpg E. rmvb 第 15 题(操作题)在“素材”文件夹下,有名为“陋室铭教案 .htm”的网页,请打开该网页,将其以“陋室铭教学案例”为名收藏到收藏夹根目录下。 ( 2 分) 第 16 题(操作题)在“素材”文件夹下,有个名为“陋室铭课件 .ppt”的课件,你希望从中摘出一些图片供今后参考使用,请将该课件中第 11 张幻灯片的背景图片( 6 张)分别以 、 、 、 、 、 为名保存在考生目录下。 ( 2 分) 第 17 题(操作题)优化用于演示的课件( 13 分) 打开“素材”文件夹下名为“陋室铭课件 .ppt”的课件,根据以下要求操作: ( 1)在幻灯片 2 和幻灯片 1 17 切换时有音效,但实际教学时发现使用音效的效果并不好,请将这两次幻灯片切换时的音效删除;( 2 分) ( 2)在第 4 张幻灯片上插入声音“高山流水 .wma”,并将之设置为“自动播放”;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插入声音“梅花三弄 .wma”,并将之设置为“自动播放”;( 2 分) ( 3)在第 5 张幻灯片中,现在有红色的半透明椭圆自选图形将山上的“神仙庙”突出显示 ,请用类似的自选图形将“仙山”的匾额用半透明(透明度 50%)黄色的矩形自选图形 (无线条颜色 )突出显示;( 4 分) ( 4)在第 14 张幻灯片中,请为“托物言志”四个字添加自定义动画,使其在“陋室不陋”从左边飞入后再自屏幕左侧飞入,速度为“快速”;( 4 分) ( 5)将文档以原文件名保存在考生目录下。 ( 1 分)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20 分) 在教学实施环节,需要考查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实施教学、利用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 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 18 题(单选题)在播放 PPT 时, 点击其中的音频动作按钮,却没有音乐播放,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原因和解决办法不恰当的是( )。 ( 3 分) A.可能音箱等设备连接出现问题;可请设备管理员来解决此问题。 B.可能链接音乐文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不对;重设动作按钮的超链接或找到音乐文件直接播放解决此问题。 C.可能复制 PPT 的时候未将音乐文件复制过来;最好的办法是到网络上重新搜索此音乐文件并下载。 D.可能计算机音量设置为最小或者静音;设置计算机音量。 第 19 题(单选题)在试图播放 Flash 的时候,发现教师机上没有 Flash 的播放器,双击 swf 文件 的时候出现 Windows 的对话框表示 Windows 不能打开该类型的文件,较好、较快、保证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 3 分) A.选择“从列表中选择程序”,从弹出的打开方式对话框中选择“ Inter Explorer” B.选择“从列表中选择程序”,从弹出的打开方式对话框中选择“ RealPlayer” C.选择“从列表中选择程序”,从弹出的打开方式对话框中选择“ Dreamweaver” D.上网寻找 Flash Player 下载、安装并播放 第 20 题(单选题)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不参加小组讨论,自行看书学习,比较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 ( 3 分) A.令该学生参加到指定小组的讨论中去 B.令某一组正在讨论的学生去邀请该学生参加讨论 C.与该学生谈话,询问他对正在讨论的问题的看法,以及为何不参加小组讨论 D.置之不理 第 21 题(单选题)在演示课件过程中,弹出对话框提示“距计算机重新启动尚有 60 秒”,且时间不断减少,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3 分) A.计算机中了冲击波或震荡波病毒 B.运行的程序过多,系统资源不足 C. Office 软件要求系统重启 D.显示器接触不良 第 22 题(单选题)以上问题最直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 ( 3 分) A.关闭系统中不需要的程序 B.等待计算机重新启动,然后照常使用 C.手动重启计算机,从网上下载 windows 相关补丁并安装 D.更改系统时间,防止计算机在课上不断重启;课后通知机房管理员,安装相关补丁 第 23 题(操作题)发送电子邮件 (5 分 ) 在教学研究时,教研组长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教学时演示的 PPT 发送给教研组所有教师(电子邮件地址为。 ),并抄送给教研组长(电子邮件地址为 ),请将“素材”文件夹里的“陋室铭课件 .ppt” 按照教研组长的要求发送给所有教师并抄送给教研组长。 邮件标题为“陋室铭课件”,正文为“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附件为“陋室铭课件 .ppt”。 (邮件服务器地址为: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17 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本环节中,需要考查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的能力。 请完成 下列任务。 第 24 题(单选题)本课的 “ 精读细品,把握主旨”环节中,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讨论、学习成果的最佳方式是( )。 ( 3 分) A.根据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的发言判断各小组的讨论情况 B.每个小组交上讨论详细记录,根据该记录判断每个成员对小组的贡献 C.每个学生讨论后上交讨论感想,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感想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学生对小组的贡献 D.仅考虑小组的整体表现,对于每个组员对小组的贡献不予考虑 第 25 题(单选题)教学评价按照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下列对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定性分析的结果是一种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 B.定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数学运算,数据量化度较高 C.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及需要主观判断的因素较多,因而不应在教学中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D.对学生学习态度优劣的评价属于定性分析,统计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属于定量分析 第 26 题(单选题)对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绝对评价指在考核学生过程中,对照已定教学细目标进行考核 B. 相对评价指把某个个体放到某个群体中, 看其所处的相对地位 C. 绝对标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来说具有追求价值,而且对学生来说又具有学习价值 D. 判断学生的进步情况时,主要考虑绝对评价 第 27 题(操作题) 进行期末考试后,需要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请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操作。 ( 8 分) 打开“素材”文件夹下“成绩统计 .xls”,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操作,并将文档以原文件名保存到考生目录下: ( 1)将学生各科成绩中分数小于 60 的用红色显示( 3 分) ( 2)将学生各科成绩中分数为 0 的项目用“缺考”替换( 3 分) ( 3)为表格添加边框,包括所有内部框和外部框( 2 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教学人员初级 (小学科学 )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基本知识 第 1 题 (单选题 )教育技术的目标在于实现教育的最优化,那么以下对教育最优化的阐述,合理的是 ( )。 A.教育最优化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优化 B.教育最优化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 C.教育最优化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优化 D.教育最优化指对教与学资源的优化 答案: C 第 2 题 (单选题 )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小组相互作用的类型。 ( )。 A.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的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 D.通过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