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营业线施工危险源控制方案内容摘要:

防尘。 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 下底面,并要求上部为电源端,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9)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电器装置的选择 1)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设备必须可靠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设备。 熔断器的熔体应与用电设备负荷相适应。 2)总配电箱或分配电箱均应装设总闸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 3)每台设备应有独立的开关 箱、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一个电器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4)现场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都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5)手动闸刀开关只允许用于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 的动力电路作直接启动。 容量大于 的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起动装置控制。 使用与维护 1)所有开关箱门应配锁,专人负责,开关箱应标明所控设备。 2)配箱、开关箱每月检查维修一次,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 电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使用绝缘工具。 3)送电操作过程:总配电箱 分配电箱 开关箱; 停电操作过程:开关箱 分配电箱 总配电箱(特殊情况除外)。 4)施工现场停电 1h 以上时,应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5)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6)熔断器的熔体(保险丝)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规格的熔体或其他金属裸线代替。 接地接零 1)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取接零保护系统。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配电室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2)接地体应采用角 铁、镀锌铁管、或圆钢、长度 ~ ,露出地面 10~ 15cm,接地线与垂直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禁止采用绑扎的方法。 3)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安全措施 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上岗作业。 2)所有绝缘 .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检验。 3)移动电箱电源线长度不大于 30m,移动用电设备引出线不大于 5m。 4)不得把照明线路挂设在脚手架以及无绝缘措施的金属构件上,移动照明导线应采用电缆线,不宜采用其他软线。 手持照明灯具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零线严禁通过熔断器。 ( 六 ) 桥涵基础施工类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案 (一)、控制方案 凡既有桥涵拆除及基坑开挖影响路基稳定的,开工前必须在既有路基上设置挖孔桩对路基进行防护。 挖孔桩施工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按规定进行钢筋配置及进行混凝土,并且在施工时必须由职工在现场监护确保施工质量。 在挖孔桩施工时必须在解庄站设置驻站员及现场防护员,在列车通过时及时通报,现场停止挖孔作 业,人员及时撤离。 挖孔桩施工完毕 7 天后才能进行拆除及开挖施工。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 2m 时必须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放坡,受现场情况限制不能放坡的要按照规定对坑壁进行支护,并且在坑边 1m范围内严禁堆放物料。 汛期进行桥涵基坑施工,要落实各种防洪物资及措施,严格进行雨前、雨中、雨后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挖孔桩施工时,夜间等人员要休息时,必须对孔口加设盖板,并用塑料或彩条布进行覆盖。 基坑边缘必须按规定设置维护,在 滨河 公路附近的基坑必须设置围挡,并设红灯警示。 (二)、职责 桥涵施工组织设计 由各架子队编制,交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 挖孔桩图纸由项目部技术科提供,各架子队负责具体实施。 各架子队指派专门的职工对施工进行现场管理。 施工前由项目部技术科下达综合性安全技术交底,具体技术交底由各架子队技术人员下达。 ( 七 ) 高处作业类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案 (一)、控制措施 悬空高处作业人员挂牢安全带,安全带的先用与佩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带》( GB6095)的有关规定。 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对建筑物进行封闭(或采取临边防护措施)。 建 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和建筑物的各种孔洞盖严并固定牢固。 对人员活动集中和出入口处的上方搭设防护棚。 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并在施工前完成,最后经验收确认符合要求。 高空作业的人员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 工作边沿无维护设施或维护高度低于 800mm 的,必须设置防护主设施;水平工作面防护栏杆高度为 ,防护栏杆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底部设置高度不低于 180mm 的挡脚板。 梯子不得垫高使用。 梯脚底部坚实并有防 滑措施,上端有固定措施,折梯使用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作业人没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升降机架体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