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知应会手册内容摘要:
《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首刊于公元 1108 年,载药 1558 多种, 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1518- 1593),成书于明代(公元 1578 年),公元 1596 年刊行, 载药 1892 种,集 16 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 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6. 《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7.《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清代(公元 1765 年),初刊于 1803 年,载药 921 种,其中新增药物 716 种。 8.《本草求真》,作者黄宫绣,成书于清代,公元 1769 年,载药 521 种,按药物主要功效进 行分类。 9.《中国药学大辞典》,作者陈存仁,成书于公元 1935 年,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收录词 目约 4300 条。 解放后,中药学发展的概况: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成书于 1977 年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自 1953 年出版第一部药典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已出版过八部( 195 196 197 198 1990、 199 20 20 2020),目前每 5 年修订一次,最新版本为 2020 年。 《中华本草》成书于 1999 年,载药 8980 种。 2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 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地道药材):即产于某一地 区、质量好、疗效佳、应用历史悠久的优质药材。 是指 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著名的有四大怀药、四 大南药、浙八味。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广东的陈皮、砂仁,广 西的蛤蚧,云南的三七等。 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 四大南药 :巴戟天、益智、砂仁、槟榔 浙八味 :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浙麦冬、温郁金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 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有密切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 需落地后收集。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丁香等。 此外如除虫菊宜 在花头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为宜。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 如枳实,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⑤根 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但也有例外情况, 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则在夏季采集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不易寻 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 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集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中药贮存不当,有效成分丢失或变化,疗效降低,甚则发生不良反应。 贮存一般要求干燥, 3 低温,通风,卫生,安全。 一、中药质变主要表现: 虫蛀; 霉腐; 泛油(泛糖); 色泽变化; 气味变化; 质地变化; 形态的变化; 融化与潮解; 风化。 二、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 干燥处理贮藏 密封贮藏 吸潮养护 化学药剂养护 气调养护 4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的目的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 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加或不加入辅料(液体、固体)均可。 如延胡索醋制, 明矾火煅,槐花炒炭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 洗, 淋,泡,润,漂,水飞。 ( 1)润 :便于切制。 ( 2)漂 :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3.火制 炒,炙,煅,煨,烘焙。 ( 1)炒:便于粉碎、煎煮、服用、缓和药性,减轻毒性、副作用,增强疗效。 ( 2)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轻毒性、副作用,引药入经。 ( 3)煅:易于粉碎、煎煮。 ( 4)煨:减轻烈性、副作用,增强疗效。 ( 5)烘焙:便于干燥。 4.水火共制 煮,蒸,燀,淬 ( 1) 煮:减毒,增效 ( 2) 蒸:改变药效,稳定药物质量 ( 3) 燀:便于干燥、贮藏,去掉非药用部分或有毒部分 ( 4)淬:易于粉碎、煎煮、制剂 5.其它制法 5 ( 1)制霜:种子压去油、矿石重结晶 ( 2)发酵:产生新药 ( 3)发芽:产生新功效 第三节 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2.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3.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4.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5.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6.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7.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8.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的影响 6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要全面地认识和掌握 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必须从不同角度如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进行认 识。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 衰,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结果。 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扶正,消除病因,恢复脏 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状态。 药物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 用,是由于药 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作用,即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 偏盛或偏衰,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第一节 四 气 一、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 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 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二、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 相对应 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 三、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一般来讲,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作用的 药物,性属寒凉,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凡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 救逆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在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通常还标 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五、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六、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辨证用药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 寒证 热药;热证 寒药 7 2.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 大寒证(亡阳证) 大热药(附子、肉桂) 微寒证 (脾胃虚寒证) 温性药(煨姜)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 4.真寒假热,用热药 ,真热假寒用寒药。 第二节 五 味 一、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它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 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 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二、确定依据 五味的确立一方面是通过口尝而获得,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乌梅、木瓜之 酸,芒硝之咸等,但更主要的是以药味与疗效的关系为依据,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进行不断的归纳、 整理而总结出来的。 如葛根、石膏均能透热解肌,即云其味辛,但实际口 尝却并无辛味。 故五味 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的不同功效。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 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 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 之气,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 ,熟地 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 某些甘味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故又有甘能解 毒之说,如甘草、绿豆等。 淡味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 薏苡仁等。 甘味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 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 如五味子涩精、敛汗,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 涩味附属于酸,亦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龙骨、牡蛎涩精 ,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 血、固精止带等,但酸味与涩味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所不 具备的。 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如大黄通下泻火为通泄,杏仁降气平喘为 8 降泄,栀子清热泻火为清泄;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 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如黄连苦寒用于湿热证,苍术苦温用于寒湿证。 坚阴含义有二, 一是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亏而相火亢盛之证。 二上指坚厚肠胃, 如 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泄作用。 此外,药理研究表明,少量苦药有开胃进食的作用,但服用过量,反能伤胃,临床上对芦荟、 穿心莲等极苦的药物,多采取入丸、装胶囊吞服等用法,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恶心、呕吐等 副作用。 因苦能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肠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 如海藻、 昆布消散瘰疬,鳖甲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此外,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能补肾壮阳益精。 咸又入血,如犀角、 玄参味咸入血分而有凉血的作用。 但咸 味药不宜多食,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是如此,另有的咸味药有伤脾胃,如芒硝, 脾虚便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二者合参才能较全 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气味配合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 个,也可以有二个或更多。 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如麻黄、紫苏 均味辛性温而发散风寒;气同 味异,功能不同,如浮萍辛寒能发汗清热,芦根甘寒能清热生津,黄连苦寒能清热泻火,牡蛎咸 寒能育阴潜阳;味同气异,功效有别,如石膏甘寒能清火生津,石斛甘凉清热生津,黄芪甘温能 补气升阳,山药甘平能平补脾肺肾;一气多味,作用广泛,如白术苦甘,苦能燥湿,甘能补脾。 四气五味是中药性能的核心内容,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含义: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概括。 二、确定依据 药物的质地 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中药应知应会手册
相关推荐
检、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3)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作好登记、保管工作。 4)根据项目实施计划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 , 组织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的落实 , 确保按期进场。 5)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 6)根据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图纸和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数量,做好加工图的工作
合 计 2400 1408 992 600 600 600 600 课程门数 8 8 7 6 八、 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介绍 英语 课程学习内容: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写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检查监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提出建议方案; 审定、签署监事会的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处理监事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事务; 公司章程及监事会决议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八章 经营管理机构 第 管理架构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助理、各部门总经理和专业经理等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按 照相应的岗位职责协助总经理工作。 总经理、财务总监由董事长、副董事长提名,董事会任命
将来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赵献梓老师《学与教的心理学》、王芹老师《幼师学生心理与适应教育》、杨会芹老师《学前心理学专题讲座》、《常见心理异常表现及鉴别》等知识的学习,了解了人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外在行为的一些表现,在教育中,通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个别的差异及时的给予心理指导和帮助,为学 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
评定为准 每 月与班主任至少汇报一次得 1 分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顶岗实习总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不予毕业。 实习期间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定,被用人单位辞退者; 事、病假累计超过实习时间三分之一者; 擅自终止实习者; 实习期满,实习单位考核不合格者; 因违反有关规定给学院和用人单位造成严重后果者。 顶岗实习奖励。 在实习期间,能遵守企业和学校规章制度,表现较好的同学, 1:优先推荐每年
er departm ent s, t o handle det achm ent Of fice business t echnol gy building pr eparation pr ocedur es, has been building, det achm ent const ruct ion expr opriat ed land of m ot or vehicle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