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内容摘要:

丰富的成果和显著成效,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相混淆、过度 关注 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等消极、被动、补救的倾向。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本内容主要为:一是积极情感体验(包括生活、学习、自我和人际),二是积极人格塑造(包括积极 4 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三是 班级、学校和家庭等 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和运用。 基 本目标就是为 学生 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能与质量。 同时,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而是全员(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心理潜能的全面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 提倡全方位、全 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 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二、 研究目标 探索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与 团体 心理辅导、在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团队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深入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 家校互动 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交叉的 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积 极心理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构建幸福校园。 三、 研究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研究。 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 5 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 开发有各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2.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实施方式的研究。 在心理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