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相关知识、临床营养支持疗法、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技能、医院药学人员职业道德内涵;会医院制剂的制备和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达到药剂士的相关要求。 72 医药商品实务 认识药物商品,学会药品的分类,会执行合理用药的用药原则,会管理和使用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能看懂处方,会进行药品的储存与养护,会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病药物、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解热镇痛药及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神经系统用药,治疗神经障碍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变态反应药物,维生素、 矿物质、肠外营养药,生物制品,计划生育药,消毒防腐药,专科用药。 达到医药商品购销员(四级或三级)的相关要求。 医院常用制剂的制备,达到药剂士相关要求。 72 六 、模块设置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课程分必选课和选修课。 必选课实行学年学分制,选修课分限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实行学分制。 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 4 学分选修课,理论课以 15~ 18 学时计 1 学分,实践教学以 30~ 36 学时计 1 学分,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予相应的学分。 (一 )教学模块设置 表 61 药物制剂方向课程模块设置 模块组成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时数 百分比( %) 理论 实践 比例 人文素质模块 必修课 5 318 240 1: 职业基础模块 必修课 10 450 234 1: 专业能力模块 必修课 14 378 324 1: 10 拓展技能模块 选修课 10 240 临床实践模块 见、实习 1200 合 计 29 1386 1998 1: 100 表 62 医药营销方向课程模块设置 模块组成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时数 百分比( %) 理论 实践 比例 人文素质模块 必修课 5 318 240 1: 职业基础模块 必修课 10 450 234 1: 专业能力模块 必修课 13 486 270 1: 拓展技能模块 选修课 10 240 临床实践模块 见、实习 1200 合 计 28 1494 1944 1: 100 表 63 医院药学方向课程模块设置 模块组成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时数 百分比( %) 理论 实践 比例 人文素质模块 必修课 5 318 240 1: 职业基础模块 必修课 10 450 234 1: 专业能力模块 必修课 12 474 246 1: 拓展技能模块 选修课 10 240 临床实践模块 见、实习 1200 合 计 27 1482 1920 1: 100 (二 )课程模块基本要求 1.人文素质模块 ( 1)政治理论(一)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52,实验学时 20,学分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国风格。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前景,也有利 于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 2)政治理论(二) 总学时 54,理论学时 42,实验学时 12,学分 3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法律基础部分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和特征、法律制度、依 11 法治国的理论;第二,《宪法》,主要包括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运行:第三,基本法律制度,主要是三大实 体法及相应的程序法,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 3)体育 总学时 108,理论学时 8,实验学时 100,学分 6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学生树立 “健康第一 ”和 “终身体育 ”的意识,掌握体育活动能力和科学健身方法,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4 学分;第三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 2 学分。 ( 4)英语 总学时 216,理论学时 162,实验学时 54,学分 12 本课程从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实施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 以精读、阅读及听力为主,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医学英语及有关的翻译技巧,加强学生人际交流方面的综合能力。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大纲里所规定的词汇和语言功能,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药学英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量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医学英语,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 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 ( 5)计算机应用基础 总学时 108,理论学时 54,实验学时 54,学分 6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信息的安全,掌握微电子和计算机的结构、组成的里,对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熟练操作 windows、office 的所有内容,网络的具体操作、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声音、视频的处理,网站的建立和网页的制作( Frontpage、 Dreamwaber)、图片和动画的处理( Photoshop、 Flash)、数据库的操作和程序 的基本设计等( VF、 VB),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均要求通过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 Ⅰ 级考试。 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2.职业基础模块 ( 6)数理统计 总学时 54,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18,学分 3 讲授统计的概率基础、统计推断方法、方差和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正交表与试验设计等内容,通过对医药实例的分析处理,学生熟悉常用数理统计方法,能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合理应用分析结果,提高对医药问题的统计处理能力。 在第一学期开设。 ( 7)无机化学 总学时 54,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18, 学分 3 讲授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物质结构;常见无机化合物、电解质溶液、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位等反应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第一学期开设。 12 ( 8)高等数学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30,实验学时 6,学分 2 讲授函数、极限、微积分等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推理方法和常用的计算方法:讲授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正交试验和均匀设计法等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具有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学期开设。 ( 9)人体解剖生理学 总学时 108,理论学时 72,实验学时 36,学分 6 讲授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第一学期开设。 ( 10)微生物学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24,实验学时 12,学分 2 讲授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分布及各类微 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学生建立无菌观念,了解微生物与药品质量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在第一学期开设。 ( 11)分析化学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36,学分 4 讲授各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方法、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获取对未知体系量与质的认识,建立量与误差及标准化的概念。 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 在第二学期开设。 ( 12)药物仪器分析技术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36,学分 4 讲授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电位分析法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保养维护等知识。 通过实验训练,熟练掌握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位计等分析仪器的使用,并具有一定的仪器校准和维护的能力。 在第二学期开设。 ( 13)有机化学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54,实验学时 18,学分 4 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加成、消除、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别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第二学期开设。 ( 14)生物化学 总学时 54,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18,学分 3 讲授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的分 子结构、性质和功能;糖、脂肪、氨基酸等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生物遗传信启、的传递和表达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的化学细成、结构、性质及其提取、分离、 13 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规律、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控,使学生获得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第二学期开设。 ( 15)药理学 总学时 90,理论学时 60,实验学时 30,学分 5 讲授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类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用途用法、不良反应,了解药理学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在第三学期开设。 ( 16)免疫学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30,实验学时 6,学分 2 讲授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机体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防治:人体免疫系统的细成、结构和功能,各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相关疾病及免疫的临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原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 操作技能,培养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细菌耐药性及药物制剂灭菌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应用。 在第三学期开设 ( 17)中医药基础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54,实验学时 18,学分 4 讲授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和分类的基本知识;讲授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用的天然药物,以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第三学期开设。 ( 18)药物化学 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54,实验学时 18, 学分 4 讲授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制备原理,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生物效应以及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互相作用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为药物的剂型选择、产品质量的分析检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在第三学期开设 ( 19)药剂制剂技术 总学时 108,理论学时 72,实验学时 36,学分 6 讲授药物制剂的制备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讲授各种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方法;讲授常用辅料及 包装材料;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讲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调配、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第三学期开设。 ( 20)药学英语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18,实验学时 18,学分 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关推荐
作,抓好对全校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将工作细化,制定有学生常规管理细则,认真的检查落实学生“守则”和“规范”,对学生的纪律表现和卫生情况天天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将德育工作规范化并且常抓不懈,这就有利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组织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积极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如: ( 1)利用 升旗活动、学生校会
依法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三)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法律观念和提升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形成科学、系统、常态的法制教育网络,建立学生的过程评价融入法律内容的评价 标准,从而提高学校的法制教育水平。 (四)围绕德育与法制教育并重的要求,在发挥好德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引领功能的同时,注重法制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作用,建立依法治校与德育并重的长效机制
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 (使用请双击 此处 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 整理 ,谢谢使用 ,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 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成全国广联达高校算量大赛培训和选拔工作; 5.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教学工作; 6.完成对外工程软件的培训工作; 7.完成对外技术服务工作。 工程造价实训、造价软件实训、建筑工程 CAD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 、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毕业设计 (新建)建筑材料展示室 收集、制作并展示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1.完成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工作; 建筑材料、施工实训 13 1 个 料
目标 - 9- 第三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部、财政部 16 号文件为依据,以服务滁州地方经济、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为己任,按照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的建设思想,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全面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上,强化内涵建设。 坚持走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深化以 “产学合作、工学结合
学任务 ,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 100 名以上,其中,兼职教师比例争取达到50%。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 培养教师献身专业的精神,关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 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 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