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成全国广联达高校算量大赛培训和选拔工作; 5.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教学工作; 6.完成对外工程软件的培训工作; 7.完成对外技术服务工作。 工程造价实训、造价软件实训、建筑工程 CAD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 、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毕业设计 (新建)建筑材料展示室 收集、制作并展示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1.完成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工作; 建筑材料、施工实训 13 1 个 料、安装设备、管材管线等样品。 2.完成材料实训工作; 完成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工作。 (新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实训室 1 个 1.与企业合作,收集、整理招投标文件、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等工程技术资料; 2.收集、整理已有的图纸、定额、图集、学生作品等,增加图纸、定额、图集、学生作品的种类和数量。 1.满足本专业有关课程教学配套资料要求; 2.满足学生、教 师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需要; 3.满足实训所需资料的需要; 4.完成工程技术资料编制实训工作; 5.完成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使用工作。 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实训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 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 (新建)工程训练中心 1个 1.新建一幢显现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节点构造与施工工艺的工程实体; 2.制作基础、装饰等节点构造模型; 3.制作、安装柱、梁、板等构件的模板模型; 4.制作、安装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的管道和电气管线; 5.购置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架子工、焊接工等工种训练所需的工 具和设备。 1.完成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架子工、焊接工、木工、测量放线工等工种的操作技能训练工作; 2.完成建筑、结构、装饰、设备构造与识图的训练工作; 3.完成各种工种的培训及技能考核工作; 4.完成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使用工作。 建筑施工图识读实训 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 设备施工图识读实训 建筑构造实训 施工工艺实训 砌体结构施工综合训练混凝土结构施工综合训练 14 表 33 实训室 采购 仪器设备 计划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 数量 总价 (万元) 1 (扩建)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1 个 全站仪 9 套 35 水准仪 10 套 经伟仪 10 套 柜子、架子 5 套 2 (扩建)工程 质量检测 实训室 1 个 万能试验机( 300KN) 1 台 43 水泥检测设备 3 套 外加剂检测设备 1 套 混凝土抗冻检测设备 1 套 电动摇筛机 1 台 砂石检测设备 3 套 钢筋间距检测设备 1 套 超声波检测设备 1 套 地基承载力检测设备 1 套 混凝土质量检测设备 1 套 土工试验数 据处理软件 1 套 3 (新建)工程 软件实训室 1 个 电脑及配套桌椅 55 套 40 工程软件 1 套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 6 套 投影仪 1 套 交换机 1 套 其他 – 4 (新建)建筑 材料展示室 收集、制作各种建筑材料样品 – 3 展示设备 – 15 表 33 实训室 采购 仪器设备 及资金计划表(续)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 数量 总价 (万元) 5 (新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 实训室 1 个 收集、整理招投标文件、合同示范文本等工程技术资料 50 套 7 购买定额、图集、施工验收规范、设计规范等 100 套 书架 – 阅览桌椅 – 6 (新建)工程 训练中心 实训厂房 2020m2 167 各种建筑构造模型 – 柱、梁、板等结构节点模型 – 柱、墙、顶棚等的龙骨、基层、面层构造模型 – 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等钢筋加工设备 2 套 给排水、采暖工程管道布置模型 4 套 电气管道布置模型 4 套 模板 500m2 脚手架 – 合 计 295 表 34 实训室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计划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万元) 1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1 个 1 2 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 1 个 2 3 工程造价工作室 1 个 4 工程软件实训室 1 个 1 5 建筑材料展示室 1 个 6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实训室 1 个 7 工程训练中心 1 个 10 合 计 15 16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厂中校) 1) 加强校企合作,新增校外实训基地 10 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 50 个 ;2)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 100%,加强学 生顶岗实习管理 及考核。 学生 在 合作企业就业人数达 30%; 3) 与 企业 合作探索 “订单式” 人才 培养 模式 ,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技术、兼职教师和企业文化等 教育 资源, 校企共同完成教育、管理和评价学生工作; (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借鉴校企共建 实训室 “ 淄博正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CMA 认证管理 体系 ,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社会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 等 管理办法,使校内实训室的运行管理 标准化、 规范化、企业化。 2) 提高教师服务校外实训基地的能力,按照“双赢共管”的原则, 探索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3) 拓展服务领域 ,强化服务功能。 建设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完善和强化其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为行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等功能。 ( 1)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淄博正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淄博市及周边地区水利工程和学院在建工程的工程质量检测项目 12 个; ( 2) 充分 利用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或学院在建工程的项目管理 6 项; ( 3)与中职学校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开展对口交流及对口支援活动,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中高职衔 接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两 年 内 派出教师指导 3 人次,接受教师学习交流 3 人次; ( 4)积极为社会、合作企业及毕业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及学历教育培训等, 两 年共培训学员 3500 人次,为企业员工及毕业生的职后教育及终生学习提供服务,为淄博市建筑行业构建学习型团队奠定基础。 通过参观学习 10 家大型企业及 10 家国内外职业院校先进的文化建设经验,结合区域及行业特点,挖掘专业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动文化的内涵,形成 土建 类专业文化建设平台(具体见表 35);制定专业文化建 设规划方案,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发表相关论文 2 篇。 17 表 35 专业文化建设平台建设具体内容 内 容 建 设 内 容 专业精神文化 调研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挖掘专业文化内涵; 制定专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环境文化 教室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建设; 实训室文化建设; 走廊文化建设 办公室文化建设。 专业制度文化 搭建师生管理的平台,开通民主管理的渠道,创建和谐的管理环境; 制定专业建设方面的制度文件; 建立师生参与专业建设的支持和保障机制; 建立师生参与专业建设 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专业行动文化 建立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组建文化建设研究团队,进行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搭建文化建设活动平台,让师生通过活动提升理念,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全面发展。 ( 1)在校生及学生家长评价 建立教育教学 实时 监控制度,通过学院 CRP 系统、公共邮箱、 群、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信息员等方式, 及 时掌握学生在教育、教学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和意见;通过每学期进行 1 次的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 提出 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并 及时 进行 处理和 反 馈。 参考和依据 学生及家长的评价,及时调整或改进专业建设方向、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方法、制度制定等,使各项工作达到循环提升。 其中在校生满意率达 91%,家长满意率达92%。 ( 2)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评价 成立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跟踪服务项目组。 缜密设计涵盖 专业建设、学生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岗位迁移、岗位升潜、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学历教育等 内容的 调查问卷,主要选取就业人数在 5 人以上的合作企业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跟踪调研,其中毕业生调研人数达 30%。 根据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形成数据分析 报告,从而指导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创新、改革和改进。 其中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达 80%,初次就业率达 99%,毕业生满意率 93%,企业各项指标满意率 92%。 18 ( 3)研究机构评价 为麦可思公司提供准确可靠的毕业生信息,根据麦可思公司提供的全院毕业生调研数据报告,认真分析诊断,总结出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调研分析数据报告,指导人才培养的各种工作创新、改革和改进。 以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建筑工程技术 和 工程监理专业建设。 形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 体现高职先进理念的 课程体系 ,建立学生考核 评价体系 , 培养专业群带头人 培养对象 1 名,培养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 2 名 ,建设 2个专业的 教学资源库 ,新增 校外实训基地 10 个。 四、改革举措 1.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创新“三阶段双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和企业双重环境下, 通过 实施“ 三阶段 ” 培养, 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 实现 双提升 、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双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双提升。 不仅 培养 学生 的职业能力, 更 强化 了学生 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的 培养,满足企业的需要。 2.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行业标准和“双证书”要求,考虑毕业生的岗位迁移和职后发展及与 中职 课程体系 的有效衔接因素,完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四个方面。 一是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分为两类,一为工程 造价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和相关就业岗位,二为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岗位 迁移 和职后发展岗位;二是行业标准;三是“双证书”;四是与中职的有效衔接。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构建的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行业企业的需要,同时兼顾了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适应人才培养的新需 求 , 将人文素养课教师纳入 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中,完善 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 完善 由 人文素养课教师 、专业课程教 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避免人才培养 “ 轻职业素养 , 重职业能力 ” 的现象。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 通 力协作,将培养目标锁定为培养学生的就业竞 19 争力和发展潜力,其形成的合力 确保 培养 满足 社会需求 的 高端技能型人才。 4.实施第三方评价方式指导人才培养的创新和改革 注重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 用人单位、行业、学生 及学生 家长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结果。 对服务对象 实时 进行调研、跟踪,将其评价、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用以改进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 关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调研 评价 结果。 通过麦可思公司 每年 发布的毕业生调研报告, 判断 工程造价专业 在 全国同行 中 所处的位置 ,找出问题和差距,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5. 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特点,创新和丰富 专业文化建设 打造以专业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文化平台。 以人文修养培养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加强内涵丰富的专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加强管理,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专业文化建设需要,为专业建设塑造专业精 神,营造专业氛围,创建校园专业文化精品,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6. 按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要求 , 系统化设计人文素养课程 通过对用人单位 及 毕业生调研,确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结合当代大学 生 的特点,系统设计 人文素养 课程 ,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素质培养评价办法,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7. 服务于区域建筑经济发展, 强化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做为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员工及毕业生提供终生教育的责任。 因此在专业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支持教师独立负责学院在建项目工程建 设;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职,完成淄博市及周边地区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咨询服务项目;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与企业横向联合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