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摘要:
一、概述: 手针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之功效。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扭伤等有较好的疗效。 二、适应症 各种扭挫伤、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腰腿痛、头痛、胃肠痛、臂痛、痛经、肠痈、椎间盘脱出、癫痫、胸胁痛、胆绞痛、眼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颊痛、会阴疼痛、呃逆、腹泻、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发热、皮肤瘙痒、疟疾、哮喘、夜尿多、尿频 、足跟痛、高热、惊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遗精、阳痿、急慢惊风、小肠疾患、支气管炎、咳嗽、耳鸣、鼻塞等。 三、操作方法 手取自然弯曲位,用 2830 号的 寸毫针,取穴后,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点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三至五分。 每天或隔天 1次, 510 次为一疗程。 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针刺时越痛越有效, 8 留针 35 分钟。 左病取右侧穴,右病取左侧穴,两侧病变,分别取双手。 针刺时尽量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弯腰活动。 治疗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应坚持运 针 13 分钟,必要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皮下留针。 针刺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176。 30176。 ,针身向掌面侧,从伸指肌腱与掌面之间刺入。 亦可作内、外透刺。 选穴方法 ( 1)各种疾病,选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 13 对。 (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 如扁桃体炎,可以同时选取后头顶、咽喉点和扁桃体点。 ( 3)也可将主治作用和对症治疗的穴位配合应用。 如发热兼有头痛,可取退热点和头痛点相同。 四、 注意事项 ,刺激强,事先应向患者解释,对于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尤其应慎用,防止意外。 ,不可伤及骨膜。 ,手法应轻柔缓和,避免刺伤手掌中的动脉网,导致手掌部血肿。 ,防止感染。 ,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腹痛、痛经等。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把人体分为六个区域,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 12 穴分布与腕踝附近,按标本根节理论,相当于本部、根部,能调整相应经脉之气,以及所属脏腑功能,以发挥驱邪扶正的作用。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 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 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 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 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一 )、一区 【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9 【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 )、二区 【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 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 )、三区 【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 (即二区的外缘 )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 )、四区 【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 )、五区 【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 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六 )、六区 【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前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上面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 其分法为:以胸 骨末端和两则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 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半。 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 1 区、上 2区、上 3 区、上 4 区、上 5 区、上 6 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半区分别加“下”字,即下 1 区、下 2 区、下 3 区、下 4 区、下 5 区、下 6 区。 10 穴点 腕踝针的穴位,又称进针点。 共 12 个穴点。 一、腕部穴点 腕部穴点共 6 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上 上 上 上 上 上 6。 上 1(从桡向尺依次为桡侧腕曲肌、掌长 肌、指浅曲肌、尺侧腕曲肌) 【定位】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 取法为: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 本穴较为常用。 【主治】前额痛、目疾、鼻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眩晕、心悸、高血压、盗汗、失眠、癔病、胃脘痛、癫痫等。 相当于躯干 1 区。 上 2 【定位】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好即心包经之内关穴。 【主治】前颞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 (针尖向上刺 )、指端麻木 (针尖向 下刺 )。 上 3 【定位】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等。 上 4 【定位】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下颌关节紊乱症、肩关节周围炎、胸痛等。 上 5 【定位】腕背面的中央,即三焦经之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 (麻木、过敏 )、上肢运动障碍 (瘫痪、震颤、舞蹈病 )、肘、腕、指关节痛。 上 6 【定位】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后头部痛、枕项痛、颈胸部脊柱及椎旁痛等。 二、踝部穴点踝部穴点共 6 个 ,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 下 下 下 下 下 6。 下 1 【定位】靠跟腱内侧缘。 11 【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增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下 2 【定位】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 【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 下 3 【定位】在胫骨前缘向内约 1 厘米处。 【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病症。 下 4 【定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 (麻木、过敏 )、下肢运动障碍 (瘫痪 、震颤、舞蹈病 )、趾关节痛等。 下 5 【定位】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 【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下 6 【定位】靠跟腱外缘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足前掌痛。 上述穴点中, 以上 3 和下 3 较为少用。 (图例 ):穴点附图 三、操作方法 取穴 12 由于穴点的编号和身体上、下 6 个分区的编号是相一致的,而每一穴点主治的又是与其相一致的同区域病症,故腕踝针取穴的基本方法是在病症所在的同侧同区域选穴治疗。 具体取穴时,横膈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膈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 配方 可分以下二种。 (1)上下配方法: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 1 和下 1 组方 ;另如偏瘫,可取上 下 4 进行配方。 (2)左右配方法:对难以确定部位的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症等病症,可取左右两侧穴点加以组方,上述病症即可取两侧之上 1 穴。 针具:一般采用 30 号 寸长毫针。 进针法: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时,以取卧位为佳。 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放松肌肉。 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穴点上部。 以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 30 度度,快速进入皮下。 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 如病人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 ,表明针体已深入筋膜下层,属进针过深,宜将针外退至浅表处。 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 为了保证针在皮下,针尖入皮肤后,放开持针手指,则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 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向下;在头胸或腰膝,针尖向上。 针刺深约 寸,进针后将针循纵线沿皮下平刺插入;但针上下 1 或 6 穴时,针体应与腕部或踝部的边缘平行。 调针法:腕踝针疗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但在针刺过程中须及时予以调针。 调针法有以下三种。 (1)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 ,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 (2)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 (3)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须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 留针法:腕踝针一般留针 30 分钟。 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四、 适应症 腕踝针疗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且在不断扩展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 13 已应用于 50 余种病症。 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疗效迅速。 对心律失常 、面肌痉挛、面肌麻痹、急性乳腺炎、哮喘 、皮肤瘙痒症、遗尿、癔病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急性结膜炎、近视眼、高血压、中风偏瘫等亦有一定疗效 五、注意事项 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 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 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 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二、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三棱针、 %碘伏、棉签、弯盘等。 【常用刺法】 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 1. 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2. 刺络 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 散刺 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 14 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 4. 挑刺 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 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患者取 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 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 1~ 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 4. 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 5. 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 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 2. 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 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3. 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 4.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5. 每日或隔日针治 1 次, 3~ 5 次为一疗程。 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 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 1~ 2 次为宜。 皮内针技术操作规程 一、目的 皮内针又称埋针,它是将特制的图钉型或麦粒型针具刺入皮内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某些 需要较长时间埋针的慢 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 如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胃痛、哮喘、痹证、不寐、遗尿、高血压病等。 15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皮。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相关推荐
年度考核结果,对全院 年度 考核合格人员 397 人进行了薪级工资 调整和审批。 二是 完成了 岗位设置竞聘晋升 48人、新进人员 19人、转正定级 23 人的 工资调整和审批 手续。 四、 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信息,使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及时收集各类归档材料,并将材料进行整理、核对修补后按档案管理要求装入职工个人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五、 铁路移交工作顺利推进。
之间的运算关系。 如果用复频域表达,在零初始条件对式( 11)、式( 12)取拉普拉斯变换,可得到式( 13),该式的运算关系可用图 13表出。 U i s( ) U 0 s( )?R I s( ) U 0 s( ) 1C s? I s( )? 1 3?( ) i00 图 1 3 复频域下 RC 串联电路的一种方框图 计算机(数据采集卡: PCJ6014) NI ELVIS 工作台套件
三种方式。 1公路桥涵常用伸缩缝类型: 、 、 、 、。 1混凝土梁桥常用的横断面形式分为: 、 、。 拱桥的矢跨比越大,水平推力越。 2混凝土梁桥按受力特点分,可分为: 、 、。 2拱桥按拱上建筑的型式可分为: 、。 2拱桥按主拱圈线型可分为: 、 、。 2拱桥按桥面位置可分为: 、 、。 2整体现浇混凝土 T 梁桥,当桥面板的两边长之比 时,可按单向板计算。 2拱桥按结构受力图式可分为: 、
表美更接近医学人体美标准 4. 取得积极的心理效应;美容心理障碍得到改善。 5. 社会适应性得到加强。 二、疗效评价 1. 损容性疾病疗效评价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分为痊愈、有效、无效 3 级。 该《标准》未收入的疾病,可参考全国专业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以能表明疾病的康复程度为基本原则 2. 损容性生理缺陷的疗效评价标准可自定,以能表明人体美改善的程度为基本原则
show acconfig blacklist: 步骤结束 结果 设置成功,无错误提示。 热备全局配置 简介 通过此操作,实现热备份相关的全局配置,包括热备模式,热备槽位号与 vrp 组的对应关系,批量同步开关等。 步骤 1. 执行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 配置模式 ZXANconfigure terminal %Info 20272: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