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32m铁路箱梁施工技术内容摘要:

架 外肋 实际挠度变化与预期挠度变化 比较图 (单位: m) 8 移动 模架 施工预拱度 为移动模架弹性变形值扣除 预应力束张拉产生的上拱值。 应在前两跨箱梁施工中 分别测定和记录浇筑混凝土前后移动模架变形,以便在以后制梁中微调 移动模架施工预拱度,消除模拟状态和实际状态不同而带来的预拱度偏差。 根据 理论计算及 预压结果, 吊挂外肋挠度 值 稍 大于主梁挠度,故以外肋压载结果值 代表 移动模架弹 性变形值 ,作为 确定 施工预拱度值 的依据。 箱梁张拉后 ,经计算 直线梁 上拱值为 ㎜ , 曲线梁 上拱值 为 ㎜ ;设计提供二期恒载上桥时间按预加应力后 60d 计算(实际大于 60d),理论计算残余徐变拱度值为 ㎜。 则 直线梁 起拱值为 ㎜ , 曲线梁 起拱值 为 ㎜ , 由 于 两者 相差不多 , 为计算 方便, 将直、曲线梁 上 拱值 均取 为 20 ㎜。 由于 波纹管安装位置偏差等原因造成 实际施工 时上拱值的 不确定性,同时经实践两者误差不 大 (实际值为 15~ 18mm),为此 上 拱值统一采用理论值 20 ㎜ ,作为确定拱度值的依据。 根据模架挠 度曲线图,模架 吊挂外肋 最大挠度 值 为 65 ㎜ , 为了保证箱梁张拉完毕后线形平顺,在施工前必须要求模架预设向下 20 ㎜ 的反拱值,则 移动模架跨中施工预拱度( 上拱值 ) :f= 65㎜ 20 ㎜ =45 ㎜ =。 跨中与支座间的施工预拱度 按二次抛物线过度,抛物线方程为: y=4fx(Lx)/L2= x(Lx)/L2 式中: L 为梁跨长, L=32m; 0≤ x≤ 32m。 9 实 践 表明,预压试验 与理论计算 分别 得出的 移动模架施工预拱度 值 是 基本 相 吻合 的。 移动模架过孔 DSZ32m/900t 型 上行式 移动模架 在 箱梁 初 张拉完成后 即可 进行自行过孔作业 ( 初张拉自行过孔 须经设计计算,满足移动模架自行 过孔时所需的张拉钢绞线束数及张拉应力要求 , 本工程箱梁初 张拉 12束,张拉应力 930MPa, 加上预张拉 7束,共计 19束 ) ,此时的模架处于完全开启 状态 , 受外力作用极易出现不安全状 态 ,过孔作业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过孔 程序 ( 1) 混凝土浇注完毕并达到 初 张拉强度后 , 拆除内模撑杆 ,张拉 , 在 桥面铺设 过孔 轨道 ; 拆除吊杆和底模、外肋位于中缝处的对接螺栓。 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回收使模架整体下落约 10cm脱模 , 后 走行机构作用在 箱梁 轨道 上 , 前辅助支腿托辊与 导梁 上轨道 接触 ( 此时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仍然支承 ) ;操作泵站横移油缸顶推外肋,外模系统横移开启。 ( 2) 拆除中支腿连接系,操作泵站使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脱空,此时整个模架系统自重由后走行机构和前辅助支腿承受。 图 6 移动模架 过孔到位后前、中支腿重合 10 驱动后支腿下走行机构使模架 按小于 , 此时前、中支腿位于同一桥墩上 (图 6)。 ( 3) 中、后支腿横向调整, 垂直支承油缸支承 并 锁定;起吊小车将前辅助支腿吊挂前移一孔(见图 7) ,并在墩顶就位;操作泵站使横移油缸循环回收,外模系统横向合拢就位。 ( 4) 各支腿系统竖向标高调整 并 锁定,外模系统横向调整、锁定, 穿吊杆 ,整机检查,进入下一孔箱梁施工作业。 过孔注意事项 ( 1) 过孔前要对 移动模架系统 的上下、左右、前后各处进行详细的检查,若有影响造桥机前移的障碍物,要进行清理或拆除。 ( 2) 注意控制轨距以及钢轨在桥面上的横向位置。 在两混凝土箱梁的接头处,若存在高差,应进行支垫,支点中心距不大于40cm,以防止钢轨被压断,支垫物可选用竹胶板或钢板。 ( 3) 左右两侧模板(横移油缸)应基本同步打开,两侧油缸的同步偏差不大于横移油缸的一个行程。 ( 4) 在线路的 直线段若需要纠偏或者在曲线段需要调整整机的前进方向时,用前辅助支腿下面的偏移装置,通过手动千斤顶使前辅助支腿偏移到正确的位置;同时,前辅助支腿带动导梁前端偏移,使整机偏转一个角度。 ( 5) 在过孔的过程中,若有异常,司机应立即停机处理;若图 7 吊挂小车调运前 辅助 支腿就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